□文/李慧欣,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博士生

電影《葉問2》海報
軟實力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通過自己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制度、意識形態和外交觀念等各種價值觀來吸引、感召并說服別人認可、贊賞并自覺效仿自己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和制度安排等的能力。所以研究如何提高文化軟實力并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體系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價值,只有文化軟實力的健康發展,才能促進國家全面健康發展,并實現民族文化的復興。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離不開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沒有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和指導作用,文化猶如水上浮萍或一盤散沙缺少支撐,缺少民族魂魄。
中國社會經歷了30多年改革開放的激蕩和洗禮,市場經濟產生了不同的利益主體,而思想解放造就的價值觀世界觀更是五花八門,傳統儒家文化中的忠孝、信弟、禮義、廉恥難覓其蹤。而更有五花八門的價值觀實則低俗不堪,難登大雅之堂。官方提出來的比如八榮八恥、和諧社會等價值觀雖然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但是沒有很有效地內化成為老百姓的行為準則或者是世界觀。而西方一些價值觀比如物質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則深深地影響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可以說我們目前還沒有一個特別行之有效的強有力的核心價值體系來團結整個中華民族,提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賈磊磊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我們所謂的文化核心價值觀,是指在一種文化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基本理念。它是衡量與判斷事物的標準。這其中包括歷史(是非)觀、道德(善惡)觀、社會(正邪)觀、倫理(榮辱)觀、審美(美丑)觀等。”[1]具體到中國的體制和國情,我們文化核心價值觀在完善和大力倡導的同時必須旗幟鮮明地以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為核心價值理念,要考慮到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共同愿望、共同理想、共同情感、共同價值取向及其集體文化心理積淀,要引導、鼓勵和包容中國知識精英的批判性價值取向,敢于、善于并且樂于從知識精英的批判價值中不斷獲取生機和活力,辨析、引導和支持中國知識精英合理的價值選擇。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每個歷史時期都有一個或者是幾個主要的文化載體形式,用于承載時代精神,弘揚主流價值觀念。詩經楚辭、先秦散文、漢魏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戲劇、散文、新詩、現當代小說都曾代表了相應歷史時期的心靈訴求和精神內涵,為傳承弘揚凝聚民族精神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建國以來,廣播影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取得了輝煌的令人矚目的成就。無論是節目的生產制作量、先進技術的利用規模、以及節目影響力和實際覆蓋人數來看,我國是一個廣播影視大國。尤其是電視劇,在2011年生產將近20000集,已然已成為世界第一大電視劇生產國。在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總收入超過了100個億。影視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了解世界、日常休閑娛樂以及享受審美體驗的主要途徑。所以,影視對于審美文化教育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對于引領百姓精神健康發展責無旁貸。但是,以中美電影創作為例具體比較,可以發現我國影視中對于民族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效果和美國影視對于普世價值觀的傳播效果相比,結果不甚理想。
美國社會也矛盾重重,種族問題、宗教問題、貧富差距也都非常突出,卻沒有出現信訪潮,老百姓對政府的滿意度也比較高。正因為美國普世價值觀對社會的長期洗禮,才保證了美國社會的安定團結。普世價值觀包括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人權等基本內容,美國影視作品的精神內核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對普世價值觀的一些宣傳和贊揚。比如,2011年10月底在國內上映的好萊塢電影《猩球崛起》,雖然影片致力于對一些現代科技的反思,但是細細體會,就會感受到無處不在地對西方普世價值觀的宣揚,人類一直以萬物之靈長自居,在地球上可以為所欲為,影片傳達了對這種認識的批判,提出人類和以猿類為代表的自然界應互相尊重、平等相處、尊重自然的特性,給其它動物之自由,對生命要有一顆仁義博愛的心。該片從10月28日入市之后,在場次上占全國影院排片的40%左右,上映4天累計票房達7300萬元,該片和《永無止境》、《奪命深淵》、《鐵甲鋼拳》、《驚天戰神》、《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等其它進口片一起被賦予救市重任,可以說,相當具有諷刺意味。
再拿占據中國2010年內地票房前六位的電影為例:排名第一的是進口片《阿凡達》,內地票房是13.787億,觀影人次2763.18萬;排名第二的是國產電影《唐山大地震》,內地票房是6.650543億,觀影人次1792.97萬;排名第三的是進口片《盜夢空間》,內地票房是4.5665億,觀影人次1329.91萬;排名第四的香港導演徐克的《狄仁杰》,內地票房是2.902億,觀影人次874.34萬;排名第五的也是香港電影《葉問2》,內地票房是2.3248億,觀影人次686.54萬;排名第六的電影是進口片《愛麗絲夢游仙境》,內地票房是2.264億,觀影人次495.47萬,從以上數據可以得出,三部進口片的票房將近是三部國產電影票房的二倍。票房數據說明很多中國老百姓主動走進影院接受西方普世價值觀的洗禮,尤其是看電影的多為年輕人,他們的價值觀正在形成,美國電影成功地向中國老百姓販賣傾銷了他們宣揚的所謂的主流意識形態,讓不明就里的中國老百姓對那個看起來充滿“公平平等、自由博愛、有情有義”的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了無限向往之情,說明美國利用影視成功地將自己的價值觀宣傳出去并影響了無數中國人民。
反觀我們中國的影視作品,幾乎看不到一以貫之的文化核心價值觀,到處都是消解權威、只顧傻樂、刻意取消嚴肅性的作品,像這種流于表面的只顧追求眼前利益的作品產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越來越無人問津,更別談作用于中國老百姓的思想,形成了不良的生態系統。人類社會的長期健康發展之所以需要精神產品,就是需要它去傳播一種文明,去提升人類的素質,堅守人類的精神家園。
現今,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部分,如何提升本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最大限度地用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內涵去影響和作用于其他民族和國家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而因為影視傳媒具有強大的傳播能力、巨大的影響力和廣泛的覆蓋力,世界上不同國家都將傳承本民族的優秀精神文化傳統,建構能夠被世界范圍內的人們認同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寄希望于影視這種形式。因此中國在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并進一步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歷史進程中,電影和電視應有所擔當,承擔起嚴肅的社會責任,擔負起弘揚本民族文化和強化國際軟實力的社會責任,因此,整個行業應在文化積累、藝術素養、職業精神和創新意識上都有所提升和建樹。在創作活動中,創作主體應努力尋找到可以和國際文化對話的價值觀念,做到以更多觀眾能夠理解與認同的敘事方式來創作兼具國際化與民族化特色的影視作品。
影視藝術應當成為弘揚文化價值觀的主要載體,所以影視不能成為追名逐利的工具,不能為無止境追求經濟利益而棄道德規范于不顧,將美好的情感倫理底線隨意放逐。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塑造了不可替代的華夏兒女的脊梁,正義、公正、忠誠、孝順、勇敢、善良、勤勞、美好是我們的品格。塑造體現中華文化正面價值的藝術形象和描寫追尋人類永恒價值理想的故事,并將這種價值觀內化為一種至真至善至美的精神,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在藝術作品的人物設置、敘事情節、主題表達等等方面,而這種普遍的直觀的精神旨義應當成為支撐藝術作品內容的文化根基,應成為編導們追求的一種境界,讓老百姓通過影視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內容體悟到關于人性倫理道德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內容,這樣的藝術創作能夠為和諧社會、和諧家庭的建設做出積極的促進作用,這對于國家文化長遠的發展至關重要。
所以創作中我們應該張揚一種現代的人文精神,體現一種深刻的人文關懷。創作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感召力的影視作品,這樣才能打動觀眾,才能夠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認同,才能起到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支撐。而影視作為面向大眾的公共平臺,置身于轉型期的中國社會,老百姓生活豐富多彩,精神需求日漸多樣,所以一定要肩負著體現時代精神、引領社會風尚、塑造精神家園的社會責任和共識。
[1]賈磊磊.中國主流電影與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建構[N/OL].人民網,2007-03-16[2014-03-01].http://theory.people.com.cn/GB/41038/548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