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瑞紅,河北傳媒學院副教授
齊桂華,河北傳媒學院講師
梁銳,河北傳媒學院講師

電視劇《新結婚時代》劇照
隨著上世紀90年代反映都市老百姓家庭生活、情感、倫理的電視劇《渴望》、《過把癮》的熱播,家庭倫理劇開始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因家庭倫理劇主要講述平凡人家日常生活的情感故事,具有較強的現實性,也越來越受到廣大觀眾的青睞。下面筆者要探討的都市情感劇“是指家庭倫理劇中有關夫妻情感變化的電視劇,它屬于家庭倫理劇的一個分支,由于只限于表現夫妻之間的婚變,探討的是女性婚后在家庭和事業中的定位取向,探討夫妻情感變化的原因,因而自成類別。”[1]把新世紀以來的都市情感劇作為研究對象,是因為它就像一本現實版的關于婚姻、家庭、情感的百科全書。它展現的不但是都市現實生活中的來自房子、車子、工作的物質壓力,更多的是都市白領婚姻上、情感上的苦悶、焦灼,夫妻關系、婆媳關系的情感糾葛。圍繞著愛情與面包,城鄉差別、地域差異、裸婚、再婚、閃婚、丁克、蝸居、剩女、婚外情等也成了時下都市情感劇最流行的話題和內容,它為當下廣大的觀眾特別是以“70后”、“80后”為主的年輕人借助多彩熒屏觀照現實生活、反省自身的內在精神需求提供了一部部活脫脫的生活樣本,引發起廣大觀眾較為強烈的情感共鳴,滿足著廣大觀眾內心潛在的認同和追求。作為婚姻中的重要一方“妻子”形象的塑造的成功與否,成為都市情感劇能否具備更高收視率的關鍵所在。
新世紀以來,充斥著熒屏的都市情感劇數量之多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如《牽手》(處于世紀之交)、《結婚十年》、《金婚》、《王貴與安娜》、《婚姻保衛戰》、《AA制生活》、《離婚前規則》等等不一而足。本篇筆者研究的文本選取的基本上都是女性創作的在央視或各省臺創下較高收視率的具有代表性的熱播劇,下面選取著名女編劇王海鸰的《新結婚時代》、《中國式離婚》,六六的《雙面膠》,唐欣恬原著、溫蓉改編的《裸婚時代》,高蓉蓉的《夫妻那些事》,彭三源的《半路夫妻》、《人到四十》,連諫原著的《門第》,王明娟的《浪漫向左 婚姻向右》,王麗萍的《媳婦的美好時代》來對都市情感劇中的“妻子”形象進行類型解讀。
新世紀以來的都市情感劇,依然走平民主義路線,語言上還是力求口語化、家常話,但較之以前無論是人物的塑造、情節的設計、家庭環境的布置,還是人物工作場景的展示,或者是人物的言行舉止、衣著打扮,都帶有很鮮明的都市氣息,比如家庭環境不再是以前的“老房子”(四合院或大雜院),取而代之的是高樓大廈、現代家居。在“妻子”這個人物形象的設計上雖然繼承了中國傳統婦女一些基本元素,但一改劉慧芳式的樸素、隱忍,這些“妻子”們一般都擁有“三高”——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被稱為“3Z女性”——有姿色、資本和知識;幾乎都是工作上的“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而“灰姑娘”型的妻子越來越少。
雖然這些都市情感劇中的“妻子”們的相同點很多,但仔細分析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具有復雜多樣性,大致能分為四類:
孔雀女,是與鳳凰男相對應的一種角色,指的是那些出生在都市,深受父母溺愛,從小沒有經受過苦難,喜歡“開屏”,有意無意“顯擺”的都市女孩,她們內心單純、經濟獨立、刁蠻任性。孔雀女往往被鳳凰男(指的是那些來自農村或小地方,出身貧寒,幾經辛苦考上大學成為“山窩里飛出的金鳳凰”,畢業后留在都市工作、結婚與事業成功的男子,他們吃苦耐勞、敢于拼搏,自卑又自傲)[2]的認真、負責所吸引,不聽從父母勸告毅然與鳳凰男攜手走進婚姻的殿堂。《新結婚時代》里的顧小西、《雙面膠》中的胡麗娟,就是這種形象的代表。
孔雀女與鳳凰男新婚后的一段時間內相親相愛,魚水甚歡,鳳凰男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對孔雀女呵護備至、關愛有加,孔雀女也很享受鳳凰男帶給自己的家庭溫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生孩子、與公婆同住、被要求幫助丈夫家的“窮親戚”等問題的出現,孔雀女的婚姻也就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新結婚時代》里的出版社編輯顧小西性格開朗、思想單純,出生于北京的高知家庭,她愛上并嫁給了出生于貧困山區的計算機碩士何建國,并且擁有一套高檔住宅。看似非常美滿的家庭隨著何家不斷有人到她家吃住、打擾給搞得心煩意亂。夫妻二人鬧矛盾找母親訴苦時,母親總結“結婚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在他們看來,你嫁給了他就等于嫁給了他們家全部社會關系的總和。你們倆的結合就是兩個家族的結合,他娶了你,就等于娶了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社會關系和你的父母……”城鄉差異、婚姻觀、家庭觀、價值觀的不同讓原本相愛的人在何家執拗地要求小兩口為何建國嫂子的爺爺送葬而錯過見母親最后一面的顧小西選擇了與鳳凰男何建國離婚。《雙面膠》里的孔雀女胡麗娟出身上海,嫁給了東北鳳凰男李亞平。在娘家的幫助下,二人在上海買了房子成了家。胡麗娟很享受丈夫亞平對自己的噓寒問暖、端茶倒水、捶肩揉背,夫妻二人親密無間,恩愛無比。但隨著公公婆婆的到來,溫馨的生活開始出現摩擦,傳統思想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撞逐步演化成婆媳大戰,亞平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受盡了夾板氣,夫妻二人的關系也變得水火不融。最終在家庭生活的一地雞毛中二人的婚姻走向盡頭。

電視劇《門第》劇照
著名演員劉曉慶有一句經典的話:“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女強人是難上加難。”說明一個成功的女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但在新世紀都市情感劇中,妻子是女強人的比比皆是,如《夫妻那些事》、《浪漫向左 婚姻向右》、《人到四十》等。這些妻子們既能干又漂亮,家里家外一把手,可以說是女人中的典范。但這些受過高等教育,有自己事業的“白骨精”也同時也面臨著家庭的種種瑣事和困境。《夫妻那些事》中的妻子林君是個女博士,金領級的建筑設計師,借用劇中人物袁大頭的話說就是外貌、氣質、內涵,都是女人中的極品,女人中的女人。她智商高、思想前衛,具有極強的事業心,在家中也是說一不二,在公婆多次催促要孩子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做“丁克”,“灰太狼”式的丈夫唐鵬也拿她沒轍。直到公公臨終遺言觸動了林君,二人才開始了造人計劃。決心一下,雖然面臨宮外孕、雄激素偏高、試管嬰兒培養失敗等一系列的打擊,也絲毫動搖不了林君要孩子的決心,特別是參加家庭事業都很美滿的梁老師的金婚典禮時聽到老師說了句“女兒才是我這一生最好的作品”時,寧可忍受巨大的生理痛苦也要生孩子的沖動更是不可遏止。當醫院給出不能要孩子的結論后,這個女強人強忍內心的悲痛,逼迫唐鵬與之離婚。《浪漫向左 婚姻向右》中的妻子陳小文作為婦產科主任醫師,醫術精湛,對待工作一絲不茍,敢作敢為,創造了很多婦產科上的奇跡。在家中面對愛浪漫的“文科男”丈夫,表現出更多的冷靜和理性,在丈夫范晨遇到家庭困難和工作上的難題時,總是伸出援助之手,成為丈夫的精神支柱。《人到四十》中妻子鄭潔也是一個為患者創造生命奇跡的醫生,擔任醫院重癥監護室主任。在家庭、單位都表現出一種強悍。當丈夫要與之離婚時,好朋友李長江告誡她“你應該當梁國輝的嬌妻,而不是防賊防盜的女警察。”類似的女強人還有《半路夫妻》中的胡小玲等。
新世紀都市情感劇中的“女巫型”的妻子很少,卻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在《中國式離婚》中,林小楓就是這種形象的代表,甚至被稱為“林小楓現象”。林小楓長得漂亮,氣質不俗,接受過高等教育,又有一個好職業——教師。她愛家、愛孩子、愛老公,感情專一、個性鮮明,完全具備當一個好妻子、好媽媽的基本素質。但林小楓內心一直有一種夫榮妻貴的理念,想盡各種辦法讓丈夫宋建平辭去國營醫院的工作到合資醫院。為了能讓丈夫沒有工作上的后顧之憂,她毅然決然地辭去了自己喜愛的工作,一門心思地做個家庭主婦。隨著丈夫職位的升遷、薪水的增加,經濟水平的提高,沒了工作、沒了愛好、沒了自己的她開始變得敏感多疑,在人前溫文爾雅的丈夫對妻子卻缺乏應有的溫情和耐心,不采取積極行動讓妻子釋懷,而是“懼內”似的冷眼旁觀。丈夫的冷漠促使她開始偷翻丈夫的口袋、不斷地打電話查丈夫的行蹤,甚至采用非法手段進行偷拍、下迷藥,制造丈夫的出軌證據。在反復無常、歇斯底里中林小楓淪為一個丈夫眼中的潑婦、女巫。直到被失去信任和尊重的丈夫準備“逃亡”到西藏時,她才發現婚姻就像手里的一把沙,攥得越緊反而漏得越快,“夫榮妻貴”絕不能以犧牲自己的工作、生活為代價,但悔之晚矣。
《裸婚時代》、《門第》中的妻子們都是屬于“白富美型”的,丈夫則屬于典型的“屌絲男”。這些白富美妻子相貌姣好、家境好,敢愛敢恨、追求純粹的愛情,她們大多認同“無房無車無鉆戒,不辦婚禮不蜜月”的裸婚形式。但婚后他們才知道美滿的婚姻是建立在必要的物質基礎之上的,圍繞著房子、車子、孩子也就衍生出系列矛盾。《裸婚時代》中的妻子童佳倩在一個殷實的家庭里長大,父母對其十分寵愛,她也因為從小得到什么東西都很容易,所以養成了凡事志在必得的性情。當父母阻礙她與屌絲男劉易陽的戀愛時,激起了她的逆反,用懷有身孕、絕食來逼迫父母同意她下嫁劉家。雖然童母一直看不上沒車沒房的女婿,雖然她也因不會做家務、愛花錢一再被婆婆奚落和刁難,但童佳倩一直在保護著自己的愛人、維護著愛人的尊嚴,維持著自己得來不易的婚姻。當女兒劉錦心降臨,一家四代蝸居在劉家狹小的三居室里,夫妻矛盾、婆媳矛盾、丈夫失業連買奶粉的錢都困難等矛盾變得不可調和,最終公主和窮小子的愛情童話也就走到了盡頭。《門第》中的妻子羅小貝是將門之女,家住別墅、配有保姆,漂亮、大方、出手闊綽,因父輩曾定過娃娃親又加上何父因救羅父的命而去世這些因素在里面而下嫁“屌絲男”何春生。羅小貝深知何家拿不出買房的錢而是自己花錢買了婚房,高規格的婚宴又是羅小貝哥哥贊助的,她甚至表示以后就算何春生不工作也一樣可以活得無憂無慮,對何春生開出租賺來的錢根本就不在意,這些都讓何春生感到深深的自卑。因成長環境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 社會地位不同、消費觀念也不同,又加上根深蒂固的“門第”觀念,夫妻二人矛盾不斷,在婚姻的圍城里苦苦掙扎。
從以上四種類型的“妻子”形象可以看出,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較之以前是有很大變化,變化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在以下三點:
從以上選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主人公的年齡段主要集中在20世紀70、80年代出生,這個年代出生的人正好是中國改革開放大潮開始激蕩的時期。改革開放30年,中國大地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生活發生巨變,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受益者,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能夠得到更多的物質享受,也能夠去感受、體會更多、更高雅的精神文化。這些情感劇正是抓住了時代發展和經濟提升當中出現的熱門、敏感話題,如獨生子女、丁克家庭、富二代、白領、蝸居、婚外情等來展開情節、塑造人物。新世紀,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明顯提升,知識結構、就業領域變得非常廣泛,經濟上的獨立造就她們人格上的尊嚴,在婚姻這個兩性世界里有資本與男性抗衡,所以這些“三高”“三Z”的妻子在婚姻中的地位有明顯提高。改革開放以前,社會生產底下、生產資料較少,農村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反差不大,但到了新世紀雖然農村的經濟文化也在大發展,但比起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可以說是有天壤之別,孔雀女、鳳凰男的角色范式的出現也就不足為奇了。電視劇這種新興的敘事藝術樣式正是敏銳地捕捉到這些新的變化,恰到好處地去表現當下都市年輕女性的新的婚姻狀態,寫盡當代大都市女性情感生活的真味。
新世紀以來的都市情感劇,大部分的編劇或者原作者都是女性,而且幾乎都是高學歷,如彭三源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六六畢業于安徽大學,高蓉蓉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唐欣恬是金融學碩士等。她們居住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職業也很時尚,除了寫小說、編劇本,同時還曾或者正在從事其它含金量比較高的工作,如連諫在青島做時尚雜志撰稿人,唐欣恬曾于上海任對沖基金美股分析師,趙晨陽曾當過電視臺主持人,六六在新加坡從事幼兒教育事業。她們思想前衛,敏感多情,對都市生活中的婚姻感受很深、體察透徹,甚至有的“妻子”形象就有她們自己的影子。所以在人物塑造上,這些妻子們往往畢業于高校,學歷較高,甚至是女博士,從事的職業一般是教師、媒體編輯、醫生、設計師等,她們對自身的價值認同感較強,對家庭生活質量的要求較高或者說對丈夫的要求較高、對培養孩子花費的金錢和心血較大,所以她們觀念更犀利,情思更加細膩,生活上的不如意也更敏感。大部分妻子在遇到夫妻矛盾、婆媳矛盾、“小三”當道等危機時都能憑借自身的智慧、能力去抗爭、化解,表現出更多的理性和睿智,如《夫妻那些事》中的林君、《媳婦的美好時代》當中的毛豆豆等,最終贏得大家的尊重。但也有妻子被這些矛盾和困難所困擾、所左右、失去自我,引發家庭大戰,如《中國式離婚》中的林小楓、《雙面膠》中的胡麗娟等,造成不可挽回的情感損失。有觀眾對女編劇王海鸰塑造的林小楓這個形象頗有微詞時,她說塑造這個形象就是想告訴婚姻中的女性:不要迷失自己。

電影《人到四十》劇照
新世紀以來的都市情感劇中的大多數妻子們,無論有多高的學歷,無論在姿色上多么美麗,也無論在事業上多么優秀,在家庭生活上多么強勢,就是跟丈夫因各種矛盾離了婚或暫時分開,最終也會反省自己、改變自己重新回歸家庭。而且丈夫們會在妻子們事業上受挫時、情感上孤獨、無助時給予及時的幫助,讓妻子重拾對丈夫、對婚姻的信心。例如《夫妻那點事》中,林君因下屬剽竊別的公司的創意需要賠付300萬,唐鵬決定把房子賣掉來與林君共同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當林君辭職開公司以便及早還賬時,唐鵬又辭去自己優厚的工作義無反顧地去幫助她渡過公司初創期的艱難;《門第》中,當何春生得知衣食無憂的羅小貝因為檢舉上司挪用公款受到打擊報復被解聘拉扯著兩個孩子回娘家艱難度日時,趕緊回家利用學到的“秘方”扶危濟困;《浪漫向左 婚姻向右》中,陳小文在家屬不簽字的危急關頭毅然決然給產婦做了手術,產婦活了,孩子死了。陳小文在家屬狀告醫院、停職反省期間情緒極其低落,手無縛雞之力的“文科男”范晨通過在博客中發文章等形式來安慰和支持妻子,與妻子共渡難關。還有就是這些妻子們無論在事業上多么風光、薪酬有多高、心氣有多高,回到家里就得生兒育女,做好妻子、好母親、好兒媳,如做不好,就會被婆婆(或丈夫、或公公)指責、發難,如《夫妻那些事》、《雙面膠》、《新結婚時代》這種情況就很突出。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人物刻畫,跟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的浸潤有很大的關系。從歷史習慣上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還是很強的,它賦予女性要溫柔、要相夫教子、要以家庭為重,所以無論妻子多強大,她也需要丈夫的幫助和撫慰,也需要通過養育兒女、延續香火來確定她自身的位置和價值。雖然女編劇們在劇中力圖透過歷史文化層面表現現代女性獨特的生命體驗,有意識地去揭示女性生命意識的覺醒和抗爭,探尋女性命運、女性生存與文化困境,但許多時候還是以“集體無意識”(榮格語)的方式去塑造妻子的形象。
[1]劉曄原.電視劇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6.
[2]劉瑞紅,江宵.結婚新時代映射家庭倫理劇之新變革[J].電影評介,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