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湛穎
(廣州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1.國外創業教育發展模式
創業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國,經過幾十年的迅速發展,創業教育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學科理論和創業成果。至今,美國大學的創業教育仍然位于全球前列。縱觀國外創業教育的發展歷程,創業教育模式歸結起來可以分為兩種有代表性的發展模式:一是以百森商學院和哈佛商學院為代表的學科建設為發展路徑的模式;二是以斯坦福和仁思里大學為代表的鼓勵學生創業和孵化企業的模式。
美國百森商學院早在1968年,第一個在本科教學中開設“創業方向”,其創業管理本科教育屢次獲得第一的榮譽。百森商學院在創業教育和研究領域有雄厚的師資力量,該校校長、教務長、研究生院院長都是創業教育領域的著名學者。在課程設置方面,該校糅合了創業需要的創業意識、核心能力等創業基因和與創業相關的社會知識。其開設的創業課程包括:新企業的創立、成長型企業的管理、創業企業融資等。百森商學院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被譽為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基本范式[1]。
斯坦福大學在辦學之初就由斯坦福先生確立了其經世致用的辦學宗旨。1951年,特曼教授將這種精神完全固化在他倡導創辦的斯坦福工業園,即硅谷原型。在實用和創業意識的導向下,斯坦福大學搭建的研究試驗室與工業園區內公司之間的技術轉移平臺為迅速推動科研成果的市場化提供了支撐。硅谷不僅能得到斯坦福大學源源不斷的創新型人才的支撐,而且硅谷和金融機構也為斯坦福的學生創業提供了大量的創業資金支持。由于該校教師和學生創業屢屢成功,形成了高校和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良好的正向循環。于是,在“斯坦福大學—硅谷”雙子星座的影響下,形成了今日的產學研聯合體。
2.國內的創業教育發展模式
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到2002年4月教育部才開始啟動創業教育試點工作,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成為全國首批9所創業教育試點基地。2009年,華南師范大學創業學院掛牌,成為省內首個掛牌的創業學院。這標志著廣東高等院校開始對創業進行系統化的教育和培訓。2012年8月,教育部印發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對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作出明確規定。
各大高校在創業教育的模式上有所差異,但就組織方式而言,基本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情況。一是依托經管學院設立創業學院,開展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所需師資、課程、經費都由此類學院負責,學生嚴格限定在學院內,學者稱其為專業模式或是聚焦模式,中山大學創業學院面向全校二年級以上學生招生,可以同時獲得工商管理學位,也可算是這種模式;二是創業教育項目向商學院或管理學院之外拓展,面向全校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學者稱其為普及模式或是全校性模式,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面向全校開設的創業相關課程就是典型的普及模式;三是依托學校團委、就業指導中心等校級職能部門開展的創業教育模式。
在過去的十年間,我國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對于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起到了推動作用,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果。但從總體上看,當前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還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創業教育認識不清、創業教育管理體制不順、課程開設不合理、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等等。為探討創業教育的最佳實踐,本文在多年的研究和教學基礎上,試著提出了創業教育協同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1.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
從創業的本質要求來看,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是最根本的[2]。不管是斯坦福大學經世致用的教育精神,還是我國商業實踐,都反映了創業教育首先要解決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問題。從美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歷程來看,創建完善的創業學學科和提高學生創業素養與創業能力,成為兩條主要的路徑。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國大學的創業教育發展模式應該“以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為根本和主要目標,以學科建設和引導學生創業、孵化企業為兩個發展路徑”。
2.內容構成層
圍繞核心目標和不同的發展路徑,本文從SCP維度(Simulation、Competition and Practice)構成創業教育的基本內容。
模擬維度。此維度以全球商業模擬實戰為核心,用商戰模擬的教學思想代替傳統的灌輸式思想,以實用為主旨,在模擬中學習。
競賽維度。此維度以模擬維度為導向,以競賽為實施手段,引入諸如創業案例大賽、科技作品大賽、創業項目大賽等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以模擬實戰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創造能力。
實踐維度。此維度是競賽維度的深入,需要將競賽維度的成果進一步深化和落實,可以引入創業培訓教育、國際創業合作交流和學生自主創業等項目,只有而且必須通過實踐才能檢驗我們的目標是否實現。這是最關鍵也最困難的環節,需要有效的機制支持和多方的配合。
3.支持體系層
支持體系層以政府推動,高校為主體,行業/企業和金融機構為關鍵評估方的多方協同發展的形式組成。
政府推動。政府在高校創業教育機制建設、制度保障、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大學生自主創業和營造高校創業教育文化氛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3]。政府部門必須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降低高校大學生創業的門檻,減少大學生創業的顧慮。政府部門應當積極建設實踐基地和創業孵化園,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搭建基礎平臺,引導大學生創業。同時,在文化氛圍方面,政府部門應該鼓勵創新,激發大學生潛在創造力和競爭力,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勇于創業、寬容失敗的社會風氣。
以高校為主體。美國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實踐導向,加上硅谷創業的成功,高校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主動做出教育理念調整。因此,美國的創業教育走的是一條高校需求型創業教育道路。而我國的創業教育更多的是政府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而由政府努力推動甚至是主導,高校則處于相對被動的狀態,走的是一條政府推動型創業教育道路[4]。因此,本文強調高校在創業教育的主體地位,克服由政府推動變成政府主導的弊病,以學習實踐和就業創業為導向,強化高校滿足社會需求的責任,迫使其主動改變。
行業/企業和金融機構為關鍵評估方。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辦學經費等資源主要來自政府,辦學成果也主要是對政府負責,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力量幾乎被忽視不管。這種政策主導式的模式會形成政府和高校之間的博弈,存在監管難度大、效果差的弊病。對高校的制約和引導機制需要加強建設,克服高校創業教育內在驅動力不足的毛病。因此引入行業/企業和金融機構為關鍵評估方,以市場的意識和力量激發創業教育的內在驅動力,提升創業教育質量勢在必行,而且刻不容緩。

圖2 基于內核驅動下三維度結合的創業教育協作模式
4.本土化與國際化相結合
(1)課程設計和教育方式國際化
為適應國際化需求,將創業教育與國際接軌,必須適當改革當前的部分課程設計,開設多種國際性的課程。同時,將學生從事科研訓練和創新創業活動計入學分,社會實踐、專題講座、學術報告等作為必修科目,與學位、獎學金、評優等掛鉤,使之成為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指標。與之對應的教育方式必須強調模擬、體驗式教育,通過實踐強化素質訓練,增強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2)充分利用本地資源
珠三角地區工業發達,資金和人力資源豐富。在當前的經濟轉型的特殊時期,在做好創業教育國際化的同時,還要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實現本地化和國際化的結合。政府和高校應該在社會、EMBA/MBA和大學生之間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為創業教育提供資源支撐。
1.多方合作
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方資源的整合和協調,所以多方合作是創業教育實行的關鍵。但是多方合作是有層級、有主次的,應強調政府的推動作用,高校的主體功能和行業/企業和金融機構為關鍵評估方守門員角色。多方合作應該在傳統的思維中重點考慮高校和行業/企業與金融機構的作用,改變以往政府主導,高校被動,行業/企業與金融機構被忽略的局面。
2.商業實戰式學習
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多于理論研究的教育學科,必須強調商業實戰式學習方式,改變以往的學生被動學習理論的弊病。通過引入模擬實戰強化學生的商業意識,引導學生參加各種類型的競賽,以競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創造力。最后,要重視扶持大學生創業培訓和自主創業。
3.教師培養
我國創業教育開展較晚,面臨師資力量薄弱、不能滿足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需求和師資整體水平不高,不能有效解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等難題[5]。
我國高校應盡快完善師資隊伍建設總體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為任務,將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制定相應的配套制度。
高校應在與產業界的合作中建立兼職教師隊伍。創業教育是一種開放式的教育,其發展離不開社會和產業界的參與和支持。我國高校應該加強與產業界的合作,積極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或有過創業挫折的人士,從社會各界聘請專家學者及政府官員等作為兼職教師,實現學校與社會資源的整合,建立一支專兼結合、層次類別齊全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
4.企業家精神的培養
創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在創業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強調的不是理論的學習,而是企業家精神的培養。這種精神包括了專業技能的掌握,識別被他人忽略的機會的能力,以及勇于實踐、不怕失敗的精神。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家精神的培養注定要打破現行的教育考核體制,強調實踐性和多樣性。
5.無縫對接、持續、貼身指導
創業是一項涉及各個模塊的持續進行的系統工程,從理論學習到技能訓練,從競賽模擬到創業實踐,每個模塊都需要政府、高校和企業做好對接工作,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持續的貼身指導。
現有研究多從創業教育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的角度進行研究,本文對創業教育的發展機制進行探索。通過引入政府推動、以高校為主體和行業/企業和金融機構為關鍵評估方的協同發展模式,從模擬、競賽和實踐三個層次體現“以創業教育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的目標,學科建設和引導學生創業、孵化企業為兩個發展路徑”的指導思想。
[1]全球創業型經濟研究報告[A].中華職業教育社、中小企業全國理事會、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北京世紀英才高等研修學院.創業、創新、就業與科學發展——全球創業型經濟論壇文集[C].中華職業教育社、中小企業全國理事會、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北京世紀英才高等研修學院,2008:149.
[2]侯錫林.企業家精神:高校創業教育的核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31-34.
[3]嚴毛新.政府推動型創業教育:中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歷程及成因[J].中國高教研究,2011(03):45-48.
[4]蔣德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1(10):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