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術,其本質是一種快速成形的技術,3D打印機是實現這種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機器,其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理論上,只要突破了材料及打印機空間的局限性,所有的三維立體物都可以被打印出來。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3D打印技術及打印機不為消費者所認識,關于3D打印技術的知識產權問題也似乎無人關注,或者說與其他工業技術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無二無別。然而近幾年來情勢已經有所變化:首先, 3D打印機已經從工廠走向桌面應用,越來越多的個人消費者開始使用3D打印機;其次,互聯網無處不在,各種創意設計軟件也越來越普及,3D打印的基礎文件——數字模型文件越來越具有獨立的經濟價值。這種新情勢必然對與智力勞動成果直接相關的知識產權法提出了新的挑戰。但這樣的挑戰是顛覆性的,抑或僅是微調性的,是值得知識產權界人士仔細思辨的事情。
3D打印過程中涉及知識產權的核心問題在于:一,從計算機中的數字模型文件到被打印出來的三維立體物品之間是復制過程還是工業制造過程?二,當3D打印機桌面化應用普及之后,權利人如何維權。
我國《著作權法》中沒有直接對“復制”下定義,而是以列舉的方式從狹義的角度對復制范圍作了界定。但受到《伯爾尼公約》和多數國家對復制范圍開放性規定的影響,在數字傳播技術發展的現實壓力下,司法實踐中對復制的定義是相對廣義的。
雖然3D打印技術被稱為“制造業新技術”,但“制造”一詞并不必然排斥著作權法意義上的“復制”。在3D打印過程中,可通過考察和比較輸入文件與所打印出來的物品之差異來對是否形成復制進行判斷。鑒于目前可打印文件大多
刊名題字 曾培炎 編 輯 部 于凱旋 張靜(實習) 出版日期 每月20日
顧 問 (以姓氏筆畫為序) 發 行 部 高 瞻 地 址 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路35號
馬連元 王人杰 韋 之 許 超 劉洪昆 編輯部電話 010-88686344郵政編碼 100040
劉春田 陳小筑 沈仁干 陳美章 鄭勝利 發行部電話 010-68632927網 址 www.infoip.org
羅東川 胡佐超 郭 禾 唐廣良 蔣志培 主管單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內統一刊號 CN11-3226/D董葆霖 程永順 主辦單位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技 郵發代號 2-738
主 編 趙天武 情報研究所 印 刷 北京金特印刷有限責任公司副 主 編 杜聲宇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知識 發 行 北京市750信箱15分箱高級編輯 周春慧 產權中心 廣 告 證 京石工商廣字0012號
黃 偉 編輯出版 《電子知識產權》編輯部 定 價 人民幣12元 港幣HK$ 58元是CAD文件,因此在大部分情況下,可被視為一個異型復制的過程。在某些情況下,如打印文件只是技術參數,這個過程極有可能會被排除在著作權法的復制行為之外。
“復制”抑或“制造”的定性問題,對從著作權角度來考察3D打印技術中涉及的知識產權糾紛將產生實質的影響。但筆者認為,對于“復制”概念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是法政策的考量。考察我國建筑作品及圖形作品的司法保護過程就能略知一二。同時,基于國際上版權法律的修法趨勢,為配合數字傳播的大局,復制權被重新界定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3D打印技術中涉及該問題的不確定性較明顯。
當3D打印機桌面化應用普及之后,維權時,在構成復制的前提下,著作權人需排除“合理使用”的抗辯,而無論是專利權人還是商標權人在維權時,均需應對“生產經營目的”侵權要素的挑戰。其現實根源都在于,3D打印機桌面化進程把眾多的個人使用者帶到了權利人的對立面,而大量的分散打印行為也同樣會對權利人的經濟利益造成傷害。因此,立法者和司法者在此問題上是否還要恪守原來的侵權條件,筆者認為這也是法政策考量的體現。當然,權利人還可以從數字模型文件的獨立經濟價值入手,以控制其非法傳播。
除上述兩個問題之外,對于產業而言,在3D打印技術發展過程中,技術標準的建立非常重要。而且由于技術標準本身的壟斷特性,還應格外關注相關技術標準制定時技術先進性、制定時機、各方利益均衡等問題。
3D打印技術雖然不像去年郭臺銘的炮轟一樣,毫無前景,但其發展也依賴于相關聯行業的發展。在3D打印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必然會以實際糾紛的產生及解決來體現其與知識產權法之間的各種挑戰、磨合、回應及調整,更多的討論將會促進彼此的發展和完善,我們將持續關注此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