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桂梓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作出決定,對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領導作出部署。組織工作改革創新既是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又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擔負著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的重要職責。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精心謀劃和推進組織工作改革創新,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組織部門的重要政治責任和光榮使命。
一、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增強推進組織工作改革創新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擔當意識
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認識改革、參與改革和推動改革的強烈歷史使命感。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如果說前35年的改革,使中國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那么面向未來,破解好中國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推動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深化改革沒有任何出路。從這個意義上講,全面深化改革,關系黨和人民事業前途命運,關系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任何一項改革都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深刻調整,組織工作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項改革任務都與之有密切的關系。為全面深化改革選干部配班子、聚人才建隊伍、強組織固基礎,是組織部門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組織部門應當切實擔負起歷史賦予的重要使命,努力做改革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
深刻認識全面深化改革對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提出的新課題新要求,切實增強改革創新的強烈政治責任感。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通篇貫穿著對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的新要求。比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制度改革,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等等。高質量推進這些改革創新任務,既是組織工作提高科學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也是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的內在要求。因此,組織部門要有高度的責任感,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科學地謀劃和推進組織工作的改革創新。
深刻認識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矛盾新挑戰,切實增強以改革創新破解重點難點問題的強烈憂患意識。隨著改革的深化,組織工作還將面臨大量新情況、大量新問題。比如,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如何優化領導班子配備,提高領導和推進改革的能力;如何把加強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和堅持依法辦事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科學化水平;如何適應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創新發展,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從實際出發,不斷認識和把握規律,推進組織工作改革創新,從而為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組織保證。
二、堅持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精心謀劃和落實好組織工作改革創新的任務
圍繞打牢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和組織領導基礎,謀劃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意識引領行動,思想指導實踐。全面深化改革,必須有強烈的政治自覺和政治定力來保證。要謀劃如何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強化科學理論武裝,推動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增強改革的政治堅定性和政治自覺性;謀劃如何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形成更加有利于推動改革的領導體制機制;謀劃如何建立政德官德建設長效機制,強化“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教育,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黨性黨風黨紀保證。
圍繞著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謀劃建設適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的高素質執政骨干隊伍。深入研究如何堅持“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標準,著力把敢抓改革、善抓改革、抓改革實績突出的干部選拔上來;深入研究如何落實好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完善干部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制度,全面提高干部的素質能力;深入研究如何建立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分析研判制度,選優配強領導班子,提升領導班子建設的整體水平。
圍繞構建有效管用、簡便易行的選人用人機制,謀劃全面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著眼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評價、選拔任用、教育培訓、管理監督等配套制度,研究如何發揮黨組織領導和把關作用,強化黨委(黨組)、分管領導和組織部門在推薦干部中的權重和干部考察識別的責任,完善和改進干部推薦醞釀考察考核辦法,區分實施選任制和委任制干部選拔方式,堅決糾正唯票取人、唯分取人等現象;如何打破干部部門化,加強干部跨條塊跨領域交流;如何完善從嚴管理干部隊伍制度體系,破除“官本位”觀念,推進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完善和落實領導干部問責制;如何深化公務員分類改革,推行公務員職務和職級并行、職級與待遇相掛鉤等制度。
圍繞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謀劃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探索如何發揮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作用,把各地區各部門的積極性創造性調動好、保護好;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按照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的要求,做好新形勢下的人才工作。深入實施全省人才規劃,認真組織“雙千計劃”落實,扎實推進“十百千”工程。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完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順暢流動的制度體系,健全人才向基層流動、向艱苦地區和崗位流動、在一線創業的激勵機制。
圍繞激發社會各方面改革發展活力,謀劃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和組織制度創新。按照《決定》部署,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著力構建覆蓋全面、靈活高效的基層黨組織服務網絡,引導廣大黨員積極投身改革事業;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深入實施“共產黨員先鋒工程”,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做好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扎實推進高素質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把那些黨性強、能力強、服務意識強的人充實到基層領導崗位特別是基層黨組織書記崗位上來;積極推進組織制度創新,認真落實和完善黨代表任期制,積極探索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方式,完善黨員定期評議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黨員旁聽基層黨委會議、黨員民主討論黨內重要事項等制度;重視發揮黨代表作用,鼓勵他們講真話、報實情,積極建言獻策,促進黨內民主決策。
三、適應組織工作改革創新的需要,著力建設高素質組工干部隊伍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組織工作改革創新,對組工干部的素質能力提出新的考驗。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政治強、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的要求,全面加強組工干部隊伍的黨性黨風黨紀建設。當前,要注重引導組工干部強化“四種意識”。
一要強化服務改革的大局意識。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歷來是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并為實現黨在不同時期的中心任務提供保證。當前,我們黨和國家最大的政治任務就是全面深化改革。要教育引導組工干部在謀劃和推進工作中,一定要心中裝著改革這個大局,做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推進到哪里,組織工作就跟進服務到哪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在哪里,組織工作攻堅克難的著力點就定位在哪里。要切實找準組織工作與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切入點、著力點和落腳點,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優化領導班子配備,完善和改進有利于推動改革的干部實績考核辦法,培養和造就適應改革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組織黨員在“共產黨員先鋒工程”活動中攻堅克難、建功立業,從而真正把組織資源轉化為改革資源,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改革優勢,把組織活力轉化為改革活力。
二要強化推進改革的擔當意識。責任擔當是一種政治品格,反映出一個干部的黨性修養水平。教育組工干部要有強烈的責任心,把擔負的改革創新任務想到深處、謀在遠處、干在實處,做到主動謀事、主動干事、主動作為,這樣才能把改革創新的工作干得出色。教育組工干部要有擔當意識,敢于挑擔子,能為組織分憂、為組織盡責。教育組工干部要有合作精神,組織工作改革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堅持“三個輪子”一起轉,統籌推進、協調發展、全面創新。
三要強化研究改革的學習意識。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涉及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各個方面。要組織組工干部深入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系統把握改革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要舉措,在此基礎上研究組織工作改革創新的思路和對策,提高組織工作服務改革的全面性、系統性和針對性。
四要強化深化改革的落實意識。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抓落實是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黨員領導干部世界觀正確與否和黨性強不強的一個重要標志。總書記把抓落實問題看得如此之重,就是由于不抓落實,從小處講什么事情也抓不好,從大處講會誤黨誤國。當前,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創新任務,組工干部一定要有強烈的落實意識,發揚釘釘子精神,一個難題一個難題去破解,一項任務一項任務去落實。要在落實中創新、在創新中落實,特別是對于中央確定的全面深化改革任務,落實本身就是創新,同時又要注意創造性地落實,緊密聯系實際去落實,使落實和創新都能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本欄編輯/孫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