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南


黨的十八大強調:“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2013年以來,沈陽市鐵西區委以臺賬登記為形式,探索建立了一套以搜集、解決、反饋民生問題為主要內容的工作方法,推進民情臺賬工程,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鐵西區委把民情臺賬工程作為“書記工程”加以研究推進,成立了領導小組和綜合協調服務部門,在深入調研和先期試點的基礎上,確定了“五四三”民情臺賬模式。
一是搭建“五個平臺”,搜集和受理民情。民情反映平臺:采取在樓群院落懸掛民情信箱、各街道社區在互聯網設立民情QQ(郵箱)、向轄區居民發放民情聯系卡等方式,調查民情民意,受理反映的問題。走訪收集平臺: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通過走家入戶、包片到戶等方式,調查社情民意,了解群眾所想、所盼、所需,記好《民情日記》。定期征集平臺:定期征集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于民情問題的意見、建議或議案。電話受理平臺:街道、社區開設民情受理專線,并公開轄區單位、派出所、物業公司、醫療機構、家政服務站、衛生服務站以及盜警、火警、急救、交通事故等電話,及時進行救助和幫助。窗口受理平臺:街道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設立民情服務窗口,直接受理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
二是實行“四種辦法”,解決和辦理民事。及時辦理:對現場能立即處理的事項,隨來隨辦,即時辦結。限時辦理:對現場一時不能辦理的事項,規定時限,限期辦結。應急辦理:對手續不全,但又急需解決的事項,先辦理再告知辦事群眾限期補齊手續。協調辦理:對街道社區權限范圍內無法辦理的事項,及時呈報政府相關部門,并跟進辦理進度。
三是采取“三個方式”,反饋處理意見。集中反饋:對多個群眾反映同一個問題或同類問題的,進行集中反饋。專項反饋:對群眾反映并能及時解決的問題當面答復辦理結果,對比較復雜事項的辦理情況采取信函、電話的形式單獨答復,對網上發來的咨詢辦理事項進行網上答復。上門反饋:對特殊群體,特別是年老體弱、身體殘疾、行動不便的群眾,約定時間,主動上門告知辦理情況。
鐵西區開展的民情臺賬工程,從了解民生、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角度入手,走進群眾、踐行宗旨、服務民生,構建了民意更易表達、矛盾更易化解、黨群干群關系更為鞏固的服務型黨組織。
一是最直接傾聽民聲,進一步拓寬訴求表達渠道。“動動手指就能辦事情,不用跑腿就把問題解決了,這可真成了‘掌上社區了。”唐大娘口中的“掌上社區”是鐵西區七路街道“民情臺賬社區微信”。
社區居民馮大姐是一位智力殘疾四級的下崗人員,孤身一人,無兒無女,只身住在一間破舊的平房內,靠低保金維持生活。不料,一場大火將她的住所燒得一干二凈。有居民通過“民情臺賬社區微信”向社區反映此情況。街道、社區領導得知情況后馬上趕到現場,對她進行了慰問和救助。由于房屋損毀嚴重,已無法修復,在街道和社區的努力下,在附近的樓房里給她租了一間住房,馮大姐又重拾對生活的信心。經過近半年的運行,已有近千名居民加入社區公眾微信服務平臺。截至目前,對外發布信息300余條,接受咨詢1706次,解決問題129個。
二是最及時解決問題,進一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民情臺賬”的一大特點,就是變居民上門反映問題為黨員干部主動走訪解決問題,從而使糾紛、矛盾得以主動排查和主動化解,避免矛盾激化與上行。重工街道花苑社區民情調查員在走訪中,聽到重工南街8-2樓居民劉春芝大娘反映“樓后面的地下管線漏水嚴重”問題后,立即向上級報告了有關情況,及時對管線進行了維修,并通過小區改造鋪設了方磚。
家住工人新村三社區的老夏向民情調查員反映她家已停水兩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社區干部立即前往調查,發現三社區轄區內共兩棟樓存在此問題,三樓以上吃水比較困難,這兩棟樓的產權單位為沈陽市房產實業公司。社區干部馬上與該公司取得聯系,并與自來水公司積極溝通,立即施工,最終將漏點徹底修好,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2013年,鐵西區共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268件,調處1268件,調處率100%,調解成功1195件,調解成功率94.2%;及時制止群體訪39件,真正把矛盾糾紛調處在社區,控制在街道,化解在區內。
三是最廣泛贏得民心,進一步拉近黨群干群關系。構建服務型黨組織的目的就是以服務促發展、聚人心、保穩定。為此,區委進一步整合社會保障、民政救助、黨員扶貧等救助資源,建立了綜合快速救助體系,加大了對困難家庭、困難群體的綜合救助力度。區財政還專門為每個街道撥付15萬元應急救助資金,改變原有逐層上報,層層審批的工作模式,采取先救助后報批的工作方法,打開快速救助通道。
沈陽市第36中學學生費曉彤,以583分的優異成績順利考入遼寧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但是卻由于家庭困難面臨輟學的困境。去年7月,啟工街道“民情受理專線”接到費曉彤的求助電話。社區民情聯絡員深入曉彤家中走訪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向街道黨工委作了匯報。啟工街道黨工委民情臺賬工作領導小組立即聯合社區黨委、區人大代表、街道總工會共同開展了愛心助學捐款活動,為其送去了愛心助學金6000元,讓費曉彤圓了大學夢。2013年,鐵西區通過民情臺賬工程共救助貧困群眾63872人次,發放資金6038.6萬元。
鐵西區全面推進民情臺賬工程的成功實踐,為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基層黨建工作,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提供了有益的經驗與啟示。
第一,民情臺賬工程是契合“中國夢”的現實載體。“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強大、人民幸福的美好期望。將幸福概念和人本思想注入執政理念,以民生的視角詮釋中國夢想,既是對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對發展提出的高標準。立足于此,推進民情臺賬工程,構建服務型黨組織,深入解決民生問題,使黨的工作的聚焦、利益的追求、難題的破解、思想的導向,與廣大群眾的期盼和追求趨向一致,把城市的發展和每個人、每個家庭的幸福融為一體,讓歸屬感、安全感、自豪感充盈于每個心靈,這是鐵西區通過不斷發展來實現“幸福夢”的終極要義。
第二,民情臺賬工程是踐行黨的宗旨的重要平臺。隨著鐵西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不斷深入、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和黨建工作的新形勢,基層黨組織的工作內容發生了巨大變化,單純依靠行政組織資源進行管理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要求,這就要求基層黨組織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務上。推進民情臺賬工程,是強化基層黨組織服務職能的具體舉措,有利于加強和改進服務群眾工作的方式和內容,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
第三,民情臺賬工程是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紐帶橋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我黨最本質的特征和最大的政治優勢。推進民情臺賬工程構建服務型黨組織,就是為了強化基層黨員干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意識,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不斷增進與群眾的感情;就是為了更好地貫徹群眾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解決問題、共享發展、構筑和諧。
第四,民情臺賬工程是加快升級版新鐵西建設的主要陣地。打造產業、環境、品質、民生“全方位”、“全框架”的升級版新鐵西是鐵西區未來5-10年工作的主線,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鐵西區各級黨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主戰場、主陣地。當前,基層黨組織動員組織黨員群眾的有效資源和手段逐漸減少,要在推動升級版新鐵西建設中切實發揮作用,關鍵是要探索一種機制,不斷激發黨員自覺服務升級版新鐵西建設的內在動力,并通過黨內帶黨外、黨員帶群眾,形成全社會齊心協力抓發展、群策群力促振興的強大合力。因此,在這一背景下,推進民情臺賬工程有利于將民生工作與落實“幸福鐵西”綜合指標體系各項任務相結合,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行“一線工作法”各項工作相結合,進而實現基層黨組織從行政型到服務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