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水石
“三湯道臺”——清代著名清官湯斌,為官多年,崇尚簡約,兩袖清風,他在擔任陜西潼關道臺期間,廉潔自律,居家簡樸,一日三餐不離清水豆腐湯,加之他為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于是有了湯斌“為政清白像豆腐湯,生活簡樸像黃連湯,于世道人心則像人參湯”的說法,“三湯道臺”的雅號就此廣為流傳。當地幾位秀才還專門寫了一副對聯:“兩袖清風,百姓愛憐當局者;一身正氣,三湯可配后來人。”
湯斌能獲得“三湯道臺”這個雅號絕非只是為了作秀。據史料記載,湯斌南下江寧,身穿布衣,乘坐牛車,身邊只帶一個老家人,一路風塵仆仆,但他心里覺得非常快活,因為可以在途中察民情、省民俗,為當好地方官提供更多的素材。一天,湯斌行至鎮江境內,突然聽得后面傳來吆喝之聲,回頭一看,驀然見一個年輕官員身穿華麗服飾,前呼后擁而來。湯斌也不和他理論,趕忙避于道旁,心下想道:“都說江蘇風俗奢華,果然如此。要想移風易俗,必須從自身做起。”晚上,湯斌住進客店里。不久,那個年輕官員和隨從也來投宿,并要湯斌把客房讓出來。湯斌只好搬到其他房間。他想,這也是了解情況啊!
江寧巡撫的衙署在今蘇州,這在那些貪官眼中絕對是個發財的好去處。可是,湯斌到任以后,每天吃的是青菜米飯,輕易不吃魚肉,更談不上什么山珍海味。這天,他翻檢家務收支賬簿,突然看見簿上寫著某日買了一只雞。他覺得詫異,忙詢問家人,才知道是兒子所為,便把兒子叫到面前,訓斥道:“你不好好讀書,總想吃好穿好,別以為江蘇的雞價像河南老家那樣便宜。讀書人吃菜根仍能自強不息。”
有一天,湯斌在家里過生日,一些得知消息的屬吏紛紛登門送來賀禮,被湯斌一一婉言謝絕。有個士紳知道湯斌清廉如水,肯定不會接受別人的金銀珠寶,便送來一個雕琢精美的屏風,不料,湯斌仍然拒收。士紳說:“大人是文雅之士,屏風上面刻有當朝名士江琬的詩文。”湯斌喜愛江琬的詩文,便叫人將屏風上的詩文謄錄下來,然后堅決叫士紳拿走屏風。湯斌不貪財納禮,為官兩袖清風,久而久之,在百姓中便傳揚著有關湯斌的“三湯”之事,意思是湯斌身為江寧巡撫,但個人生活清苦。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與“三湯道臺”相比,我們今天的領導干部更應當有這樣的操守。
首先,為官者要為政清廉。廉政是吏治的永恒主題,清廉是從政道德修養的重要內容。時下,極少數為官者憑借手中權力,利用婚喪喜慶之時,請客收禮,借機斂財。而湯斌在家過生日時,一些得知消息的屬吏們登門送來賀禮,卻被他婉言謝絕。對金銀珠寶他不肯接受,那么,對于他愛好的名士詩文呢?他仍然拒收。他能擺正自己嗜好的位置,正確巧妙地處理和對待它,堵住漏洞,不給別有用心者有可乘之機,做到拒之有理,拒之有力。這就啟示我們,為官者要慎其所好,拒腐蝕,永不沾。
其次,為官者要有吃苦節儉的精神。當前,有些領導干部怕吃苦,圖享受,管不住自己的嘴,看不住自己的手,追求高檔生活,欲望心太重。有些干部公款吃喝,公車消費;有些干部貪污腐敗,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親人謀取私利。下基層調研前呼后擁,興師動眾,層層相陪;住高級賓館,坐豪華小車,吃山珍海味,拿鄉土特產。每到一處歌舞升平,酒氣熏天。以這樣的奢侈作風怎能體察民情,為民服務?只能弄得基層苦不堪言,百姓怨聲載道。古人云,儉以養德。節儉生活可以養就人清廉的品德,故為官者要保持艱苦奮斗精神。耐得住清貧,才能抗得住各種誘惑,做到兩袖清風、清廉如水。
古人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領導干部要贏得民心,就要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遠離貪污腐敗,始終保持一身正氣,像古時的“三湯道臺”那樣,做清正廉潔、坦坦蕩蕩的清官,唯有如此,才能風正一帆順,清廉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