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朝毅 陳志軍 余斌
[摘要] 目的 探討鎖定加壓鋼板和肱骨近端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組30例患者采用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對照組30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鋼板治療,通過對比術后關節功能的恢復及術后并發癥,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0,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感染2例、骨不連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關鍵詞] 肱骨外科頸骨折;鎖定鋼板;骨折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68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025-03
肱骨外科頸骨折是常見的骨折類型,多發于老年患者。由于患者年齡較大,骨質疏松,骨折部位愈合時間較長,因此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患者預后效果往往不理想。本研究隨機抽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其中30例應用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30例應用肱骨近端鋼板內固定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在本院就診的60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60~88歲,平均(65.5±5.8)歲;其中,車禍傷28例,跌倒傷20例,其他事故傷12例。所有患者均為閉合性肱骨外科頸骨骨折。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取仰臥位,將患肩墊高,患肢實施臂叢麻醉+基礎麻醉,分別采用肩關節弧形切口,將鋼板從胸大肌與三角肌的位置置入。患者術后均采用前臂吊帶或三角巾進行固定,術后給予抗炎治療2~3 d。2周內懸吊患側肘部,嘗試被動及主動鐘擺鍛煉,2~3周開始進行被動及主動外展鍛煉,6~8周后進行抗阻力功能鍛煉。術后3個月參照Constant-Murley Score肩關節評分標準評定患者的肩關節功能,并分別于術后1、3、6、12個月等時間段采用X線觀察患者骨折愈合的情況。
觀察組患者手術入路方法與對照組相同,觀察組骨折部位復位后行克氏針臨時維持復位固定,將鋼板置入肱骨近端外側處,鎖定螺釘固定。術后24 h內應用抗生素治療,其中部分傷口發紅、發熱、血常規高者延長用藥時間,直至患者病情好轉。術后2周拆線。術后前臂吊帶固定,麻醉效果消失后即開始肩關節被動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漸加大被動活動度,必要時給予鎮痛。主動活動同樣于2~3周后開始,術后6~8周開始進行抗阻肌力鍛煉。患者肩關節功能及骨折愈合情況的觀察方法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感染率、骨不連率、畸形愈合率。參照Constant-Murley Score肩關節評分標準評定患者術后的臨床療效,總分100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70分為差[1]。
1.4 統計學分析
本組數據均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0,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感染2例、骨不連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肱骨外科頸骨折傳統的非手術治療,由于骨折移位未復位及固定時間過長而容易導致肩關節功能障礙,如缺乏有效內固定來支持早期功能鍛煉,易引起三角肌等肌肉萎縮、關節囊及韌帶松弛,從而導致患者傷后肩關節功能恢復差,出現較高的致殘率[2]。傳統的肱骨近端鋼板內固定雖然效果較佳,但是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仍然較高[3]。近年來隨著外科技術及內置物設計的發展,鎖定加壓鋼板以其抗拔出力強、可同時選擇不同的固定方式等優點[4],在肱骨外科頸骨折特別是老年骨質疏松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日益受到關注[5]。本研究中觀察組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的原因:①患者手術過程中可以選擇有限切開,小范圍甚至不剝離骨膜,既能減少骨折處血運的破壞,又能減少術中出血,從而減少骨不連及感染的風險[6];②鎖定鋼板具有角穩定及抗拔出力強等特點,特別適用于骨質疏松、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7],并能更早進行功能鍛煉;③符合生物力學固定的原則,鎖定加壓鋼板為非接觸鋼板,保存了骨及骨膜的血供,結合經皮植入技術,可最大限度地保護骨折周圍的血供;④避免復位的丟失,由于沒有牽拉應力,鎖定加壓鋼板不會引起Ⅰ期復位的丟失,螺釘本身可對抗應力,在應力下不會產生Ⅱ期復位的丟失,特別適合骨質疏松及粉碎性骨折[8];⑤可以根據骨折的類型在組合螺釘孔中單純選擇標準螺釘加壓固定或選擇鎖定螺釘成角固定或組合固定[9];⑥鎖定加壓鋼板無需精確預彎塑形,對鋼板本身無破壞,又可節省手術時間[10]。在本組對照研究中,筆者體會到如能注意以下幾點能大大減少甚至杜絕手術的并發癥:①單純靠鎖定螺釘及鋼板無法完成骨折的復位,故術中需予克氏針、復位巾鉗等臨時維持復位固定后安裝鎖定加壓鋼板。②組合使用鎖定螺釘及標準螺釘時需先安裝標準螺釘,后安裝鎖定螺釘;若已安裝了鎖定螺釘又需安裝標準螺釘,需在擰緊標準螺釘后擰松鎖定螺釘后再次擰緊,否則會在不同螺釘固定的骨塊之間出現剪應力,輕則出現復位的丟失,重則出現固定失敗。③在骨折塊中擰入2枚及以上的鎖定螺釘才能獲得穩定、牢固的固定,單純用1枚鎖定螺釘無法得到具有旋轉穩定性的牢固固定,因為骨折塊可以相對于螺釘發生旋轉[11-13]。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率為0,對照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率為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對于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32-733.
[2] 楊吉青,尚希福,江和明,等.肱骨近端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療效比較[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8,11(4):392-394.
[3] 張勇,黃天明,楊歡.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7,15(10):23.
[4] 張季鎧,宋成,李偉陽.老年骨質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方法[J].中國實用醫藥,2009,17(5):321-322.
[5] 金晨,陸雄偉,朱彤,等.肱骨近端骨折的手術策略[J].醫學臨床研究,2008,25(9):1610-1613.
[6] 歐長代,周云方.難復性肱骨外科頸骨折三種治療方法的比較[J].中國骨傷,2002,12(5):258-259.
[7] 吳連國,史曉林,陸建陽,等.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骨質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療效[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7,5(2):162-163.
[8] 周蔚,羅從風,翟偉韜,等.鎖定接骨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4,5(9):1-3.
[9] 袁展程.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36例分析[J].西部醫學,2012,24(6):1163-1164.
[10] 肖鵬賢.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析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0):74.
[11] Michael W,Robert F.內固定支架—理念及LCP、LISS的臨床應用[J].劉璠,陶然主譯.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86-88.
[12] 曾強.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6):188-189.
[13] 馬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2):143-145.
(收稿日期:2013-12-20 本文編輯:林利利)
[摘要] 目的 探討鎖定加壓鋼板和肱骨近端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組30例患者采用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對照組30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鋼板治療,通過對比術后關節功能的恢復及術后并發癥,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0,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感染2例、骨不連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關鍵詞] 肱骨外科頸骨折;鎖定鋼板;骨折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68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025-03
肱骨外科頸骨折是常見的骨折類型,多發于老年患者。由于患者年齡較大,骨質疏松,骨折部位愈合時間較長,因此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患者預后效果往往不理想。本研究隨機抽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其中30例應用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30例應用肱骨近端鋼板內固定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在本院就診的60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60~88歲,平均(65.5±5.8)歲;其中,車禍傷28例,跌倒傷20例,其他事故傷12例。所有患者均為閉合性肱骨外科頸骨骨折。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取仰臥位,將患肩墊高,患肢實施臂叢麻醉+基礎麻醉,分別采用肩關節弧形切口,將鋼板從胸大肌與三角肌的位置置入。患者術后均采用前臂吊帶或三角巾進行固定,術后給予抗炎治療2~3 d。2周內懸吊患側肘部,嘗試被動及主動鐘擺鍛煉,2~3周開始進行被動及主動外展鍛煉,6~8周后進行抗阻力功能鍛煉。術后3個月參照Constant-Murley Score肩關節評分標準評定患者的肩關節功能,并分別于術后1、3、6、12個月等時間段采用X線觀察患者骨折愈合的情況。
觀察組患者手術入路方法與對照組相同,觀察組骨折部位復位后行克氏針臨時維持復位固定,將鋼板置入肱骨近端外側處,鎖定螺釘固定。術后24 h內應用抗生素治療,其中部分傷口發紅、發熱、血常規高者延長用藥時間,直至患者病情好轉。術后2周拆線。術后前臂吊帶固定,麻醉效果消失后即開始肩關節被動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漸加大被動活動度,必要時給予鎮痛。主動活動同樣于2~3周后開始,術后6~8周開始進行抗阻肌力鍛煉。患者肩關節功能及骨折愈合情況的觀察方法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感染率、骨不連率、畸形愈合率。參照Constant-Murley Score肩關節評分標準評定患者術后的臨床療效,總分100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70分為差[1]。
1.4 統計學分析
本組數據均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0,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感染2例、骨不連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肱骨外科頸骨折傳統的非手術治療,由于骨折移位未復位及固定時間過長而容易導致肩關節功能障礙,如缺乏有效內固定來支持早期功能鍛煉,易引起三角肌等肌肉萎縮、關節囊及韌帶松弛,從而導致患者傷后肩關節功能恢復差,出現較高的致殘率[2]。傳統的肱骨近端鋼板內固定雖然效果較佳,但是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仍然較高[3]。近年來隨著外科技術及內置物設計的發展,鎖定加壓鋼板以其抗拔出力強、可同時選擇不同的固定方式等優點[4],在肱骨外科頸骨折特別是老年骨質疏松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日益受到關注[5]。本研究中觀察組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的原因:①患者手術過程中可以選擇有限切開,小范圍甚至不剝離骨膜,既能減少骨折處血運的破壞,又能減少術中出血,從而減少骨不連及感染的風險[6];②鎖定鋼板具有角穩定及抗拔出力強等特點,特別適用于骨質疏松、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7],并能更早進行功能鍛煉;③符合生物力學固定的原則,鎖定加壓鋼板為非接觸鋼板,保存了骨及骨膜的血供,結合經皮植入技術,可最大限度地保護骨折周圍的血供;④避免復位的丟失,由于沒有牽拉應力,鎖定加壓鋼板不會引起Ⅰ期復位的丟失,螺釘本身可對抗應力,在應力下不會產生Ⅱ期復位的丟失,特別適合骨質疏松及粉碎性骨折[8];⑤可以根據骨折的類型在組合螺釘孔中單純選擇標準螺釘加壓固定或選擇鎖定螺釘成角固定或組合固定[9];⑥鎖定加壓鋼板無需精確預彎塑形,對鋼板本身無破壞,又可節省手術時間[10]。在本組對照研究中,筆者體會到如能注意以下幾點能大大減少甚至杜絕手術的并發癥:①單純靠鎖定螺釘及鋼板無法完成骨折的復位,故術中需予克氏針、復位巾鉗等臨時維持復位固定后安裝鎖定加壓鋼板。②組合使用鎖定螺釘及標準螺釘時需先安裝標準螺釘,后安裝鎖定螺釘;若已安裝了鎖定螺釘又需安裝標準螺釘,需在擰緊標準螺釘后擰松鎖定螺釘后再次擰緊,否則會在不同螺釘固定的骨塊之間出現剪應力,輕則出現復位的丟失,重則出現固定失敗。③在骨折塊中擰入2枚及以上的鎖定螺釘才能獲得穩定、牢固的固定,單純用1枚鎖定螺釘無法得到具有旋轉穩定性的牢固固定,因為骨折塊可以相對于螺釘發生旋轉[11-13]。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率為0,對照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率為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對于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32-733.
[2] 楊吉青,尚希福,江和明,等.肱骨近端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療效比較[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8,11(4):392-394.
[3] 張勇,黃天明,楊歡.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7,15(10):23.
[4] 張季鎧,宋成,李偉陽.老年骨質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方法[J].中國實用醫藥,2009,17(5):321-322.
[5] 金晨,陸雄偉,朱彤,等.肱骨近端骨折的手術策略[J].醫學臨床研究,2008,25(9):1610-1613.
[6] 歐長代,周云方.難復性肱骨外科頸骨折三種治療方法的比較[J].中國骨傷,2002,12(5):258-259.
[7] 吳連國,史曉林,陸建陽,等.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骨質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療效[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7,5(2):162-163.
[8] 周蔚,羅從風,翟偉韜,等.鎖定接骨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4,5(9):1-3.
[9] 袁展程.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36例分析[J].西部醫學,2012,24(6):1163-1164.
[10] 肖鵬賢.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析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0):74.
[11] Michael W,Robert F.內固定支架—理念及LCP、LISS的臨床應用[J].劉璠,陶然主譯.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86-88.
[12] 曾強.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6):188-189.
[13] 馬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2):143-145.
(收稿日期:2013-12-20 本文編輯:林利利)
[摘要] 目的 探討鎖定加壓鋼板和肱骨近端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組30例患者采用鎖定加壓鋼板治療,對照組30例患者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鋼板治療,通過對比術后關節功能的恢復及術后并發癥,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0,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感染2例、骨不連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關鍵詞] 肱骨外科頸骨折;鎖定鋼板;骨折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68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025-03
肱骨外科頸骨折是常見的骨折類型,多發于老年患者。由于患者年齡較大,骨質疏松,骨折部位愈合時間較長,因此增加了治療的難度,患者預后效果往往不理想。本研究隨機抽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其中30例應用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30例應用肱骨近端鋼板內固定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及并發癥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在本院就診的60例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60~88歲,平均(65.5±5.8)歲;其中,車禍傷28例,跌倒傷20例,其他事故傷12例。所有患者均為閉合性肱骨外科頸骨骨折。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取仰臥位,將患肩墊高,患肢實施臂叢麻醉+基礎麻醉,分別采用肩關節弧形切口,將鋼板從胸大肌與三角肌的位置置入。患者術后均采用前臂吊帶或三角巾進行固定,術后給予抗炎治療2~3 d。2周內懸吊患側肘部,嘗試被動及主動鐘擺鍛煉,2~3周開始進行被動及主動外展鍛煉,6~8周后進行抗阻力功能鍛煉。術后3個月參照Constant-Murley Score肩關節評分標準評定患者的肩關節功能,并分別于術后1、3、6、12個月等時間段采用X線觀察患者骨折愈合的情況。
觀察組患者手術入路方法與對照組相同,觀察組骨折部位復位后行克氏針臨時維持復位固定,將鋼板置入肱骨近端外側處,鎖定螺釘固定。術后24 h內應用抗生素治療,其中部分傷口發紅、發熱、血常規高者延長用藥時間,直至患者病情好轉。術后2周拆線。術后前臂吊帶固定,麻醉效果消失后即開始肩關節被動功能鍛煉,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漸加大被動活動度,必要時給予鎮痛。主動活動同樣于2~3周后開始,術后6~8周開始進行抗阻肌力鍛煉。患者肩關節功能及骨折愈合情況的觀察方法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肩關節功能、感染率、骨不連率、畸形愈合率。參照Constant-Murley Score肩關節評分標準評定患者術后的臨床療效,總分100分,90~100分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70分為差[1]。
1.4 統計學分析
本組數據均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0,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感染2例、骨不連2例、骨折愈合畸形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肱骨外科頸骨折傳統的非手術治療,由于骨折移位未復位及固定時間過長而容易導致肩關節功能障礙,如缺乏有效內固定來支持早期功能鍛煉,易引起三角肌等肌肉萎縮、關節囊及韌帶松弛,從而導致患者傷后肩關節功能恢復差,出現較高的致殘率[2]。傳統的肱骨近端鋼板內固定雖然效果較佳,但是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仍然較高[3]。近年來隨著外科技術及內置物設計的發展,鎖定加壓鋼板以其抗拔出力強、可同時選擇不同的固定方式等優點[4],在肱骨外科頸骨折特別是老年骨質疏松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日益受到關注[5]。本研究中觀察組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的原因:①患者手術過程中可以選擇有限切開,小范圍甚至不剝離骨膜,既能減少骨折處血運的破壞,又能減少術中出血,從而減少骨不連及感染的風險[6];②鎖定鋼板具有角穩定及抗拔出力強等特點,特別適用于骨質疏松、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7],并能更早進行功能鍛煉;③符合生物力學固定的原則,鎖定加壓鋼板為非接觸鋼板,保存了骨及骨膜的血供,結合經皮植入技術,可最大限度地保護骨折周圍的血供;④避免復位的丟失,由于沒有牽拉應力,鎖定加壓鋼板不會引起Ⅰ期復位的丟失,螺釘本身可對抗應力,在應力下不會產生Ⅱ期復位的丟失,特別適合骨質疏松及粉碎性骨折[8];⑤可以根據骨折的類型在組合螺釘孔中單純選擇標準螺釘加壓固定或選擇鎖定螺釘成角固定或組合固定[9];⑥鎖定加壓鋼板無需精確預彎塑形,對鋼板本身無破壞,又可節省手術時間[10]。在本組對照研究中,筆者體會到如能注意以下幾點能大大減少甚至杜絕手術的并發癥:①單純靠鎖定螺釘及鋼板無法完成骨折的復位,故術中需予克氏針、復位巾鉗等臨時維持復位固定后安裝鎖定加壓鋼板。②組合使用鎖定螺釘及標準螺釘時需先安裝標準螺釘,后安裝鎖定螺釘;若已安裝了鎖定螺釘又需安裝標準螺釘,需在擰緊標準螺釘后擰松鎖定螺釘后再次擰緊,否則會在不同螺釘固定的骨塊之間出現剪應力,輕則出現復位的丟失,重則出現固定失敗。③在骨折塊中擰入2枚及以上的鎖定螺釘才能獲得穩定、牢固的固定,單純用1枚鎖定螺釘無法得到具有旋轉穩定性的牢固固定,因為骨折塊可以相對于螺釘發生旋轉[11-13]。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67%,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率為0,對照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率為1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對于肱骨外科頸骨折患者采用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是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732-733.
[2] 楊吉青,尚希福,江和明,等.肱骨近端骨折手術與非手術治療的療效比較[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08,11(4):392-394.
[3] 張勇,黃天明,楊歡.肱骨近端接骨板治療肱骨近端骨折[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7,15(10):23.
[4] 張季鎧,宋成,李偉陽.老年骨質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療方法[J].中國實用醫藥,2009,17(5):321-322.
[5] 金晨,陸雄偉,朱彤,等.肱骨近端骨折的手術策略[J].醫學臨床研究,2008,25(9):1610-1613.
[6] 歐長代,周云方.難復性肱骨外科頸骨折三種治療方法的比較[J].中國骨傷,2002,12(5):258-259.
[7] 吳連國,史曉林,陸建陽,等.肱骨近端鎖定鋼板治療骨質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療效[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7,5(2):162-163.
[8] 周蔚,羅從風,翟偉韜,等.鎖定接骨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4,5(9):1-3.
[9] 袁展程.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36例分析[J].西部醫學,2012,24(6):1163-1164.
[10] 肖鵬賢.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析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20):74.
[11] Michael W,Robert F.內固定支架—理念及LCP、LISS的臨床應用[J].劉璠,陶然主譯.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86-88.
[12] 曾強.鎖定鋼板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3(16):188-189.
[13] 馬斌.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肱骨外科頸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2):143-145.
(收稿日期:2013-12-20 本文編輯: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