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蓮,李江燕,盧艷萍,張小芳
消化道異物是常見的急癥內鏡檢查指征之一。隨著內鏡技術的發展,內鏡器械不斷完善,內鏡下消化道異物取出技術的開展解決了患者的痛苦。如果救治不及時,可導致消化道黏膜損傷,出血,嚴重者還可導致消化道穿孔甚至危及生命。經內鏡下異物取出術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1]。現將我院21例消化道異物患者治療中護理配合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1例患者中男14例,女7例,年齡最小24 歲,最大69 歲;誤吞服19例,自行吞服2例。病程6~96h,食物性異物19例(雞骨8例,魚骨11例),2例為吞服毒品(橫結腸1例,乙狀結腸1例)。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我癥狀,主要表現為惡心,食欲差,腹脹,陣發性腹痛等。
1.2 方法 采用電子胃、腸鏡,在直視下根據異物位置、形態、大小,選擇合適器械,直接取出異物或者設法讓異物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2],術中如有出血,可噴灑冰生理鹽水+凝血酶,進行局部止血。術后囑患者暫禁食,給予補液、消炎、止血、營養等對癥支持治療。
19例為上消化道異物,經內鏡成功取出。胃鏡見創面充血、水腫、糜爛及少量出血,術后口服冰生理鹽水+凝血酶及黏膜保護劑及抑酸劑治療,無穿孔。2例為下消化道異物,經腸鏡成功取出,無出血、穿孔。
3.1 術前準備
3.1.1 患者準備 術前詳細詢問患者吞入異物時間、數量、形狀、性質、大小、有無進食等情況,并行鋇餐或X 線檢查,明確異物位置、大小、形狀有無消化道穿孔。術前向患者說明取異物的方法,優點,以取得患者主動配合,并交待術中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3.1.2 術前用藥 上消化道患者術前口服達克羅寧膠漿10ml 表面麻醉,對過分緊張的患者肌注安定10mg 鎮靜解除焦慮取得患者的配合,備丙泊酚注射液作全麻。
3.1.3 器械及物品準備 根據異物嵌頓的位置選擇并備好電子胃、腸鏡,附件有鼠齒鉗,鱷嘴鉗,圈套器,所有器械及附件都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滅菌。準備好各種急救物品、藥品及心電監護。
3.2 術中配合 術中醫護患的配合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患者取左側臥位,將內鏡按常規插入消化道循腔進鏡,保持視野清晰,隨時吸引分泌物,找到異物后,從不同角度觀察異物以及異物對消化道黏膜的損傷程度,判斷有無穿孔等,根據異物位置、大小、選擇合適的附件套(鉗)[3]。取異物后固定于內鏡前端,在操作過程中,護士要集中注意力,細心觀察,動作要輕,手要靈活,與醫生密切配合一起退鏡,緩慢將異物取出。術中隨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如有異常,立刻終止,待平穩后再繼續取出。術中如有少量出血,可噴灑冰生理鹽水+凝血酶進行局部止血。如有消化道穿孔或異物銳利,體積較大,不要勉強內鏡試取,轉外科手術治療[4]。
3.3 術后護理 詢問病人有無胸痛、腹痛、呼吸困難等癥狀,觀察皮下有無氣腫,腹部有無急腹癥體征,復查胸腹部平片,了解有無氣胸,隔下游離氣體等。如果異物較小,取出時無消化道損傷且順利者,囑患者4~6h 后進食少量流質飲食,禁食過熱,過硬食物,如異物較大,消化道黏膜有損傷者嚴格遵醫囑禁食,并告知患者觀察大便顏色,如有不適,及時就診。
消化道異物多為急診就診的病人,不同年齡吞入異物的原因不同,存留時間長短不一,心理狀態也各不相同,術前準備充分,術中配合默契,術后觀察患者具體情況是手術成功的保障。
4.1 對部分因進食或其他原因不適合在全麻下取異物的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以至于取異物失敗,因此,需要向患者說明取異物的過程和異物殘留的危害及后果,讓患者消除緊張情緒,鼓勵患者更好的配合操作完成異物取出。
4.2 當雞骨、魚刺等尖銳異物嵌頓于上消化道不易取出時,用鼠齒鉗先咬住異物一端,使其與內壁分離,調整鼠齒鉗的位置,使異物便于取出,注意退鏡時要防止異物脫落引起窒息。術中患者出現呼吸急促,心動過速,嗆咳等異常情況,應暫停異物取出,退出內鏡,加大氧流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待平穩后取出。避免粗暴強取,造成穿孔,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
綜上所述,良好的護理配合是取異物成功和愈后的重要保證,來我院就診的21例消化道異物患者均在內鏡下成功取出,未出現大出血,穿孔等不良后果,病愈出院。
[1]朱鳳霞,禤惠儀.經胃鏡下異物取出術的臨床護理配合分析[J].中外醫療,2012,01:128-130.
[2]李莉.經內鏡消化道異物取出術操作體會及護理體會[J].廣東醫學,2002,23(12):1333.
[3]劉云祥,黃留業.實用消化內鏡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73.
[4]虞琴,丁紅英,邱華.內鏡下取上消化道異物的配合技巧[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30):3327-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