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雨諫 李詩語
新世紀中國電視劇的喜劇探索:新形態與新美學
——“新世紀中國電視喜劇暨尚敬導演電視劇喜劇美學探索”研討會綜述
■ 李雨諫 李詩語
2014年5月26日下午,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辦的“新世紀中國電視喜劇的發展暨尚敬導演電視劇喜劇美學探索”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星光廳召開。本次研討會圍繞著名喜劇導演尚敬的電視劇新作《小寶和老財》及其個人的影視創作生涯與喜劇美學風格展開。
正是力求回應尚敬導演多年來在電視劇喜劇美學方面的實踐和探索以及對于新世紀中國電視喜劇創作形態、產業現狀與未來發展的關注,來自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電視藝委會秘書長、中國電影家協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中國電視》《當代電視》《當代電影》《現代傳播》等刊物的主編、編輯等以及導演尚敬本人參加了本次研討會。圍繞電視劇《小寶和老財》和尚敬導演的個人創作,以及新世紀以來中國電視喜劇的發展,與會專家與尚敬導演進行了積極而深入的學術交流。
研討會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陳旭光教授主持。
進入21世紀以來,國產喜劇創作成為影視作品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創作產量驚人,而且在創作品質方面也有了進步。其中,喜劇元素的創新、喜劇美學的變革以及喜劇題材的多樣,成為影視作品面向藝術需求以及產業需求的重要表現方式。專家們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宣管司副司長、中國電視藝委會秘書長王丹彥認為,目前中國喜劇元素的實踐多樣化,“有傳奇的風格,有夸張的動作,有調侃的語言”,更多的則是喜劇元素的多元綜合運用。就喜劇創作的總體狀況來看,創作不必預設類型與風格,關鍵在于要把握住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保證基本走向健康、積極向上,并在綜合創造的基礎上使得作品有利于民族精神生活的提升。具體到尚敬導演的創作軌跡,他總能從社會生活中找到呼喚大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創作點,其作品總能具有一定的現實關照。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一川先從“20世紀之后中國人該欣賞怎樣的藝術品”這一問題展開。他認為,20世紀對于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偉大而沉重的世紀。其中,產生了很多偉大的悲劇和正劇,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喜劇創作的嚴重不足。進入21世紀后,新的時代需要中華民族在微笑中與沉重而偉大的20世紀告別,并在微笑中迎接新的世紀。同時,喜劇作品應該或多或少符合中國人的欣賞傳統和中國美學傳統。即“要有欣慰并濟,無論是悲是喜,看了以后要有感動有感發,在感動完了之后還應覺得有品位,有價值觀,有理念,值得回味再三”。
中國影協秘書長饒曙光結合影視的類型拓展話題,提出解決同質化問題的方式之一便是在類型的應用上更加多元。從這一點上講,尚敬導演探索戲劇創作的路徑,對于改變電視劇創作在觀念上的轉變有著非常獨特的價值和意義。此外,針對當下的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背景,以及互動性、話題性、體驗性并置的高票房電影語境,他認為喜劇電影除了需要完成占領市場的意義外,還應當在文化的可持續發展中找到一條兼顧文化信息體驗與互動的創作策略。
《當代電視》主編張德祥根據對喜劇不同的界定和理解,提出可以將悲劇理解為是當局者的悲劇,喜劇是旁觀者的喜劇。他指出,如果要求經歷過血與火的20世紀歷史的當局者在創作中充滿了喜劇因素,是強民族之所難。唯有當局者成為一個旁觀者,去反思歷史的時候,才會以一種自由的心態去面對社會生活,從而創作出高質量的喜劇。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劇項目評估研究所所長陳曉春在發言中指出,當下的時代是一個非常需要喜劇的時代,只要處理得當,任何一部戲里都可以融入喜劇元素。但同時喜劇又是難做的,喜劇性的張力使人物和時間都要產生變體,如果力度過了,就是鬧??;如果力度不夠,就達不到喜劇的效果。喜劇帶來的歡笑,一種是智慧的笑,一種是荒誕的笑,既要通過夸張達到一種荒誕的效果,又要能夠通過智慧超越觀眾的想象。
以《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傳》等作品為代表的尚敬導演作品,有著獨特的喜劇美學和導演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尚式喜劇”。與會專家就“尚式喜劇”的美學風格與尚敬導演的創作軌跡探索進行分析和交流。
導演尚敬明確將其個人的喜劇美學風格總結為以表演為主體的狂歡式理念,重視演員的真實、生動、極端的表演變化,有意識地追求具有拼貼、玩鬧特征的后現代元素。同時,他結合現實主義創作觀念,將注重人的完整性和更高尚的精神追求視為自己創作的另一種面向。他表示,此次《小寶和老財》的創作,既是對革命年代和父輩的致敬,也是對現實主義創作道路的回歸,希望能夠在堅持個人風格和原創性的同時,在現實主義的道路上繼續探索,打造出朝氣蓬勃、自由自在的喜劇。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肯定尚敬導演關于影視劇的創新意識,并將“尚式喜劇”定義為“輕靈的本土喜劇”。首先,他指出“尚式喜劇”將喜劇的故事與語言的魅力結合的非常巧妙,更加平和而富于情感內涵。其次,尚式喜劇風格的本土性強,吸收了中國感傷式喜劇中傳奇與情感相結合的經驗,用“奇”與“情”盤活整個劇。第三,尚敬用輕松幽默的形式找到了中國的文化精神內涵,既包含了沉重的民族奮斗與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包含輕松、愉快、幽默、親民的內容。
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肖鷹從“狂歡與間離的融合”角度切入,分析尚敬導演對于喜劇分寸的把握。他指出,在運用和理解巴赫金的狂歡理論時,要注意理論產生的歷史背景,要避免對理論的僵化運用和誤讀。喜劇需要狂歡,但只強調狂歡就容易流于膚淺的惡搞和鬧劇。“尚式喜劇”的分寸感,源于對“狂歡”和“間離”的融合,從而使作品沒有停留在鬧劇的層面,而是通過間離實現了一種超越,從而達到了尚敬導演所重視的對于人的完整性的表達。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苗棣就“尚式喜劇”在情景喜劇本土化方面的努力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以《武林外傳》為例,他認為從外部形態上看,尚敬導演對原來純粹美式的情景喜劇的形態進行了有選擇性的延續和改造。無論是在劇集結構、單集時長,還是一些具體的聲畫處理技術上的把握,一定程度上貼近中國觀眾的電視劇審美水平。在內部形態上,尚敬導演很好地把握了后現代主義元素,在傳統情景喜劇的現實主義情景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并將后現代的精神與文化現實相結合,實現了后現代元素與美式喜劇的本土化改造。
中國傳媒大學副研究員張國濤從產業的角度,肯定尚敬導演的藝術成就與產業貢獻。他指出,尚敬導演是目前電視劇市場上為數不多的、知名度高且作品成功率高的喜劇導演,能夠做到兼顧藝術成就與產業價值十分難得。同時,尚敬導演在電視劇創作上極具探索性。無論是題材的探索、類型的探索,還是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能夠不斷開拓和創新。
電視劇《小寶和老財》是一部以軍閥混戰至解放戰爭這一復雜歷史時期背景的革命歷史題材喜劇。喜劇與革命歷史題材的結合,既是電視劇類型上的嘗試,也是傳統革命題材表現方式上的開拓。其中,有關地主老財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轉變,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種當代的歷史觀轉向。
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將趙本山、馮小剛、尚敬并稱為中國喜劇的“三大巨頭”,認為他們為中國喜劇文化提供了不一樣的風景,能夠在沉重的生活中帶來與眾不同的文化的視角,貢獻巨大。而尚敬導演的創作比較多元,既有深厚的主旋律色彩,也有個人的藝術追求。其前期的喜劇作品更像是小品,富有生動性和趣味性?!段淞滞鈧鳌穭t在假定性空間中,通過自由的狂歡和自我調侃,對社會弱點和人性弱點加以諷刺,展示了一種強大的自信。新作《小寶和老財》則是在現實主義的題材中加入了荒誕的喜劇元素和表演的夸張,其塑造的地主老財是尚敬作品中文學性最強的一個人物形象。
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所長丁亞平認為,尚敬導演的《小寶和老財》,既是導演本人一部另類的、有突破性的代表作,也是一個值得重視和探討的創作事件。從情節設置上看,該劇富有想象力,實現了一種陌生化與歷史認知的在場及二者之間的轉換互動;從對歷史的處理上看,這是一種主觀化的再現,某種意義上揭示了人性的潛意識。尚敬導演的作品具有高知名度和影響力,關鍵在于創作者自由自在、自我選擇的創作狀態,這是喜劇創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潘天強評價《小寶和老財》在題材的處理上可稱得上“化腐朽為神奇”,能夠將殘酷、恐怖的斗爭轉化對為人與人之間愛的表達,這種由恨到合的過渡恰到好處,既有原則,又合乎邏輯。首先,新作《小寶和老財》沒有回避歷史語境,而是將批判和斗爭進行了喜劇化處理,成為了一種自嘲和自我批評。其次,在娛樂導向與評價標準等問題上,盡管有收視率等市場化的評價標準在影響和制約著創作,但引導觀眾走向更高層次的娛樂,是面向大眾的影視工作者的重要責任。
《當代電影》主編皇甫宜川從尚敬導演作品中的寓言性談起,認為他的作品中存在對人性以及歷史的深刻的表達。具體到新作《小寶和老財》中,這是一次將“喜劇與史詩的融合”,將大的歷史時代的變革通過喜劇的方式展現,更將喜劇性與悲劇性相結合。由此使得整部劇經歷了一個從悲到喜,又從喜到悲的過程,悲喜交融,內涵豐富,這種表達也體現出了當下歷史觀的轉變。而他進一步認為,喜劇性的史詩題材電視劇創作,既是當下電視劇創作的短板,也是在未來亟待挖掘和拓展的一個方向。
陳旭光認為,《小寶和老財》是我們這個需要喜劇,但喜劇風格、類型又遠不夠豐富的時代一道風景線,是當下偏重語言幽默機智的“馮氏喜劇”和過于夸張搞笑無厘頭的“青年性喜劇”之外獨特的存在,是“尚氏情景喜劇”的新開拓。它以夸張的喜劇狂歡風格對20世紀前半世紀歷史進行重新敘述,塑造了一個開明鄉紳的喜劇形象,更新我們對“地主老財”形象的“刻板印象”,并帶出了對歷史、社會、人生智慧幽默的思考。
總的來講,本次研討會的討論以尚敬導演的喜劇創作歷程為參考,以中國影視喜劇的發展歷史和美學風格沿革為坐標,在立足文化傳統,關注當下創作形態與市場形勢的基礎上,認真反思,大膽展望,頗具前瞻性和指導性。學者們一致認為,“尚式喜劇”在喜劇類型與革命歷史題材的融合上具有創新意義和開拓價值,為影視喜劇的類型拓展和傳統題材的重新發掘提供了思路。另一方面,專家們指出,國產影視喜劇的創作既要放下包袱,與時俱進,開闊視野,豐富內涵,也要把握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更要以更高層次的審美價值為目標,使詼諧幽默、朝氣蓬勃、自由自在的喜劇作品重新占有國產影視劇創作的一席之地。
(作者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