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吟秋
一、高職辦學規模考察
無錫現共有11所高職院校,其中4所屬江蘇省教育廳管轄,分別為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2所屬于無錫市市屬高校,分別為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辦學點;1所隸屬縣區政府的是江陰職業技術學院;1所隸屬經濟開發區的為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另外3所屬于民辦學校,分別為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太湖創意職業技術學院。[戴勇:《芻議區域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以無錫市高等職業教育為例》,載《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第S1期]2012年無錫地區各高職院校在校生規模、開設專業數、占地面積、建筑面積數據如下表2-1。
根據上表中數據顯示,2012年無錫高職在校生規模已經達到8萬人,高職院校占地總面積達到7961.3畝,建筑總面積達到251.7萬平方米。這一數據在江蘇省13個城市的高職教育規模中名列第三,位于南京、蘇州之后。
無錫高職院校的專業主要集中分布在制造大類、財經大類、電子信息大類、土建大類、藝術設計傳媒大類、旅游大類這幾個大類中,在水利大類、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環保、氣象與安全大類、農林牧漁大類等大類中幾乎沒有任何專業涉及到。在比較集中的幾個大類中,土建大類又以建筑設計類、房地產類為主;電子信息大類中以計算機類為主;在財經大類中以財政金融和財務會計兩類為主;旅游大類主要是集中在旅游管理類中;藝術設計傳媒大類中涉及了藝術設計類和廣播影視類。
二、高職辦學條件與質量
高職教育在無錫高等教育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高職教育的辦學質量是高職教育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是無錫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無錫高職院校主要是以服務無錫與長江三角洲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培養行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技術型、創新型的復合型高等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
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與質量體現在師資力量及科研等多個層面。
1. 師資隊伍建設
無錫11所高職院校中有1所是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3所是江蘇省示范性高職院校。教職員工總數超過5300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超過2500人,其中專任教師比例超過65%,“雙師素質”教師比例超過70%。50人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20人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培養對象。在師資隊伍建設上,各學校不僅通過選派教師到企業培訓和工程實踐,進一步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還選派優秀教師作為訪問學者去國外優秀高層次院校學習先進教學理念、提高學術水平。各學校還通過以引進高層次人才、行業專家、企業從事技術研發的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來充實與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
2. 專業建設與課程建設
以公辦院校為主的高職院校擁有30個省級特色專業,12個教育部、財政部重點支持建設專業,教育部教改試點專業20個,15門國家精品課程,35門省級精品課程,擁有省級精品教材28本,普通高等學校規劃教材34本,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建成了6個江蘇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8個國家級實訓基地。各高職院校都擁有職業資格鑒定機構,每年能完成本校學生的職業資格鑒定工作,同時還能承擔社會人員職業資格鑒定工作。
無錫地區高職院校獲得過“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十大新星品牌院校”“全國德育教育管理先進高校”“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高等學校和諧校園”“江蘇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安全文明學校”等榮譽。
3. 實驗室建設
目前無錫是11所高職院校共建有40個基礎實驗中心、50個大類專業實訓中心。其中旅游管理專業(群)實訓基地、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實訓室等15個專業實訓室獲得中央財政資助,“現代商業實訓基地”“電子商務實訓室”等40個專業實訓室獲得省級財政資助。所有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設備總值達到6億元。
4. 人才培養成果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成果體現在人才培養為社會服務方面。無錫11所高職院校擁有電子信息工程、機電工程、物聯網工程、藝術設計、經貿管理、旅游管理等共有型專業群,也擁有像光伏技術、創意產業、建筑工程、機械工程、汽車技術、化學紡織工程、陶瓷工藝、環境藝術、服裝工程等特色專業群,為無錫及周邊地區輸送了需求廣泛的通用型人才和具有特殊需求的專業型人才,以滿足不同行業的不同需求,最終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專業人才。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還體現在招生質量上。2012年無錫11所高職院校共在吉林、黑龍江、浙江、安徽、山東、江西、河南、湖北、新疆、云南、湖南、四川、甘肅、貴州、山西、廣西、福建、內蒙古、上海等19個省、市、自治區投入了招生計劃。無錫公辦高職院校在江蘇省的招生計劃完成情況達100%,民辦院校計劃完成率達95%。公辦高職新生報到率達到90%以上,民辦高職報到率達到85%以上。
三、無錫高職教育發展困境
1. 高職教育規模擴張過快
2000年無錫市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總量規模躍上新臺階,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01億元,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6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2個百分點,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7680元,全市完成財政收入112.06億元同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于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全局,結合21世紀初期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的需求實際,為進一步拉動內需,緩解就業壓力,并參照國際上的一些成功經驗作出了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階段招生規模的重大決策,俗稱“擴招”。2000年后無錫新建了3所高職院校,2所中職院校升格為高職院校,另外有3所學校整合擴大辦學規模,3所民辦高職院校也慢慢發展起來了。高職在校生人數由2000年的0.8萬人到2012年的8.05萬人,十年的時間內規模翻了十倍。
由于部分高職院校辦學歷史較短,辦學力量薄弱,辦學質量和人才培養還處于探索與提高階段,高職教育規模擴張過快使得這些院校在辦學條件上更加緊張,生均教學資源大幅下降,部分院校師資力量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專業結構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造成學生培養質量不能滿足用人單位要求,造成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下降,形成高職畢業生就業困難現狀。
2. 高職教育結構不合理
高職教育結構不能適應人才需求。到2012年為止,無錫共有48個特色產業園區(Park園區),第一類服務外包集聚園區有14個園區,包含了軟件研發、質量技術檢驗檢測、生物醫藥研發、環保業務流程外包等項目;第二類制造類特色產業園包括了新能源、液晶顯示、傳感網、現代物流、船舶、汽車零部件、金屬制品、新材料、軌道交通、節能環保裝備等13個園區;第三類創新創意高端服務業集聚園區包含了科技創業、工業設計、IC設計、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等19個園區;第四類特色農業示范園區包括了錫山臺灣農民創業園和太湖農業示范區。這些產業園區體現了無錫市以發展工業為主的傳統開發區向知識型、智慧型、創新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從“無錫制造”向“無錫創造”“無錫服務”轉變。
作為為無錫經濟產業發展不斷輸送人才的無錫高職院校并沒有與時俱進地更新人才培養要求,滿足社會新的人才需求。2012年無錫11所高職院校的招生計劃中僅有6個專業(物聯網應用技術、光伏應用、物流管理、軟件設計、環境監測與治理、微電子技術)與無錫園區項目相關聯,專業結構設置缺乏前瞻性,不能保證人才培養的有效性,不能滿足社會需求與市場的需要。以無錫某高職院校三年來新增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情況為例,該校新增休閑服務與管理、投資與理財、電子技術應用、人物形象設計4個專業的就業率分別為98.24%、99.71%、98.95%、95.94%,除投資與理財專業之外,其他均低于當年學校總體就業率。
3. 高職教育管理體制不健全
在無錫的11所高職院校中有4所是屬于省屬的公辦院校,4所屬于市屬的公辦院校,剩余3所屬于市屬民辦院校。首先公辦院校除正常的收費和財政給予的經費外,政府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都投入較大。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校區所在的無錫藕塘職教園區是無錫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建立的集職業教育、科研、實訓、文化、旅游、生態、居住、商業為一體的綜合性職教園區,是無錫市發展的重要新城之一,同時也是無錫市“十一五”規劃的“五大中心”重點項目之一,園區總規劃面積達46平方公里。不在園區的幾所公辦院校也都由政府在近幾年規劃建設了新的校區。相比較而言,民辦院校在學校發展及建設上對政府的依賴度較低,主要依賴自己的經營狀況。
無錫11所高職院校因為辦學主體的不同,造成管理體制上存在多頭管理現象。省屬院校的管轄權屬于江蘇省教育廳,市屬院校管轄權屬于無錫市政府,但是市屬院校在工作職能上同時受省教育廳和無錫市學校管理中心管理,這種不同職能部門的管轄工作造成了工作的重復性和標準的不一致性。
無錫大多數高職院校主要實行院、系兩級管理模式。但是,隨著一些高職院校規模的擴大,部分院校開始實行校、院、系三級管理模式,呈現出較多的差異性。在機構設置中,大多數采用直線職能制,內部管理存在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有的采用身份管理和崗位管理,而這些管理模式相互之間還存在很多不協調的因素。
【參考文獻】
[1]關于無錫市服務外包各園區差異化發展的建議. 政協無錫市委員會網站,http://zx.wuxi.gov.cn/.
[2]000年無錫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無錫市統計局網站,http://www.wxtj.gov.cn/.
[3]祝方清等. 論我國獨立學院的發展前景和對策. 科技創業月刊,2010(09).
[4]戴勇. 芻議區域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以無錫市高等職業教育為例. 江蘇社會科學,2009(S1).
[5]無錫(藕塘)職教園區簡介. 無錫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網站,http://www.wxgz.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