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波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 方法 隨機選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根治術治療,對照組采用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結果 兩組均未出現死亡及嚴重并發癥,觀察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鎮痛率、術中失血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淋巴結切除數及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具有安全可靠、術后恢復快、創傷小等優勢,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根治術;直結腸癌;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35.3+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169-02
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發病率較高,腹腔鏡手術具有并發癥少、患者恢復快、創傷小等優勢,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治療[1]。本文選擇2010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采用腹腔鏡根治術治療,效果較好,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男23例,女27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88歲,平均(52.1±1.9)歲。其中3例行Hartmann手術,5例行Miles手術,13例行直腸癌Dixon手術,14例行左半結腸癌根治術,6例行橫結腸癌根治術,9例行右半結腸癌根治術。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采用腹腔鏡根治術及開腹根治術治療,每組25例患者,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根據常規開腹手術的方式進行術前準備工作,根據腫瘤根治的基本原則,確定手術操作步驟,對照組采用常規開腹根治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根治術治療,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截石位,取頭高足低體位,根據腫瘤位置,合理調整體位。在患者肚臍位置進行1 cm的切口,穿刺建立人工氣腹,氣腹壓力控制在1.6~2.0 kPa[2]。放置Trocar后,采用腹腔鏡進行檢查。于患者右下腹麥氏點1.5 cm的位置設置操作孔,將2個操作孔安置在左麥氏點及右中腹之間,切口大小0.5 cm。通過電鉤游離降結腸、乙狀結腸系膜,全面顯露輸尿管,對血管四周的淋巴結、脂肪等物質進行清理,鈦夾夾閉血管兩端,超聲刀切斷腸系膜血管,腹腔鏡下進行直腸全系膜切除術[3]。通過電鉤順盆筋膜臟壁的方向進行分離操作,盡可能避免傷害直腸系膜,根據腫瘤位置采用腹會陰聯合切除術、低位前切除術、乙狀結腸切除、右半結腸切除、左半結腸切除等進行針對性治療[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術后鎮痛率、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失血量、并發癥發生率、淋巴結清除數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均未出現死亡及嚴重并發癥,觀察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術后鎮痛率、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失血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淋巴結切除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出現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道感染1例,腸粘連腸梗阻2例;觀察組出現吻合口瘺1例,泌尿道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1例,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術后隨訪1~3年,觀察組復發2例(8.0%),對照組復發5例(2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腹腔鏡根治術與常規開腹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對比,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腹腔鏡下可判斷盆筋膜臟壁層之間的結締組織間隙是否處于疏松狀態,入路視野較為清晰,操作相對方便[5];②腹腔鏡手術有0°視野,可避免常規開腹手術操作存在的視角缺陷,對超聲刀止血有一定幫助,能夠減少術中出血,解剖較為精確[6];③雖然小骨盆較為狹窄,但腹腔鏡能夠順利抵達,同時將局部視野全面放大,能夠全面識別及保護盆腔生殖神經[7];④腹腔鏡根治術在治療過程中擠壓腫瘤的情況明顯減少,尤其能夠減少手術過程中創傷面滲血情況,對組織分離及暴露有較大幫助[8];⑤腹腔鏡照明情況良好,能夠全面顯示輸尿管、血管等,利于清掃淋巴結,并能防止對應組織損傷,另外腹腔鏡根治術中專用的操作器械,能夠促進醫師外科操作能力的提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術后進食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鎮痛率、術中失血量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淋巴結切除數及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安全可靠,創傷小,術后恢復快,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志國,熊焰,余鋮,等.腹腔鏡及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9):1175-1177.
[2] 盧利新.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37例臨床療效觀察[J].西部醫學,2013,25(7):1060-1061.
[3] 侯森.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6):430-431.
[4] 蔣偉,孫冬林,張豐,等.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體會[J].江蘇醫藥,2010,36(24):634-635.
[5] 劉奎.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手術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8):187-188.
[6] 李詩杰,任學群.腹腔鏡和開腹結直腸癌手術對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7):45-46.
[7] 鄭志剛,廖繼紅.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3,19(17):32.
[8] 溫學文,張彤,羅勁根.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的療效比較[J].廣東醫學,2011,32(10):672-673.
[9] 金晰函,杜金林,戴志慧,等.腹腔鏡直腸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287例經驗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1,16(3):341-343.
(收稿日期:2013-12-12 本文編輯:魏玉坡)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 方法 隨機選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根治術治療,對照組采用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結果 兩組均未出現死亡及嚴重并發癥,觀察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鎮痛率、術中失血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淋巴結切除數及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具有安全可靠、術后恢復快、創傷小等優勢,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根治術;直結腸癌;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35.3+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169-02
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發病率較高,腹腔鏡手術具有并發癥少、患者恢復快、創傷小等優勢,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治療[1]。本文選擇2010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采用腹腔鏡根治術治療,效果較好,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男23例,女27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88歲,平均(52.1±1.9)歲。其中3例行Hartmann手術,5例行Miles手術,13例行直腸癌Dixon手術,14例行左半結腸癌根治術,6例行橫結腸癌根治術,9例行右半結腸癌根治術。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采用腹腔鏡根治術及開腹根治術治療,每組25例患者,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根據常規開腹手術的方式進行術前準備工作,根據腫瘤根治的基本原則,確定手術操作步驟,對照組采用常規開腹根治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根治術治療,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截石位,取頭高足低體位,根據腫瘤位置,合理調整體位。在患者肚臍位置進行1 cm的切口,穿刺建立人工氣腹,氣腹壓力控制在1.6~2.0 kPa[2]。放置Trocar后,采用腹腔鏡進行檢查。于患者右下腹麥氏點1.5 cm的位置設置操作孔,將2個操作孔安置在左麥氏點及右中腹之間,切口大小0.5 cm。通過電鉤游離降結腸、乙狀結腸系膜,全面顯露輸尿管,對血管四周的淋巴結、脂肪等物質進行清理,鈦夾夾閉血管兩端,超聲刀切斷腸系膜血管,腹腔鏡下進行直腸全系膜切除術[3]。通過電鉤順盆筋膜臟壁的方向進行分離操作,盡可能避免傷害直腸系膜,根據腫瘤位置采用腹會陰聯合切除術、低位前切除術、乙狀結腸切除、右半結腸切除、左半結腸切除等進行針對性治療[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術后鎮痛率、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失血量、并發癥發生率、淋巴結清除數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均未出現死亡及嚴重并發癥,觀察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術后鎮痛率、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失血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淋巴結切除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出現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道感染1例,腸粘連腸梗阻2例;觀察組出現吻合口瘺1例,泌尿道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1例,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術后隨訪1~3年,觀察組復發2例(8.0%),對照組復發5例(2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腹腔鏡根治術與常規開腹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對比,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腹腔鏡下可判斷盆筋膜臟壁層之間的結締組織間隙是否處于疏松狀態,入路視野較為清晰,操作相對方便[5];②腹腔鏡手術有0°視野,可避免常規開腹手術操作存在的視角缺陷,對超聲刀止血有一定幫助,能夠減少術中出血,解剖較為精確[6];③雖然小骨盆較為狹窄,但腹腔鏡能夠順利抵達,同時將局部視野全面放大,能夠全面識別及保護盆腔生殖神經[7];④腹腔鏡根治術在治療過程中擠壓腫瘤的情況明顯減少,尤其能夠減少手術過程中創傷面滲血情況,對組織分離及暴露有較大幫助[8];⑤腹腔鏡照明情況良好,能夠全面顯示輸尿管、血管等,利于清掃淋巴結,并能防止對應組織損傷,另外腹腔鏡根治術中專用的操作器械,能夠促進醫師外科操作能力的提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術后進食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鎮痛率、術中失血量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淋巴結切除數及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安全可靠,創傷小,術后恢復快,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志國,熊焰,余鋮,等.腹腔鏡及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9):1175-1177.
[2] 盧利新.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37例臨床療效觀察[J].西部醫學,2013,25(7):1060-1061.
[3] 侯森.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6):430-431.
[4] 蔣偉,孫冬林,張豐,等.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體會[J].江蘇醫藥,2010,36(24):634-635.
[5] 劉奎.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手術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8):187-188.
[6] 李詩杰,任學群.腹腔鏡和開腹結直腸癌手術對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7):45-46.
[7] 鄭志剛,廖繼紅.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3,19(17):32.
[8] 溫學文,張彤,羅勁根.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的療效比較[J].廣東醫學,2011,32(10):672-673.
[9] 金晰函,杜金林,戴志慧,等.腹腔鏡直腸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287例經驗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1,16(3):341-343.
(收稿日期:2013-12-12 本文編輯:魏玉坡)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 方法 隨機選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結直腸癌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根治術治療,對照組采用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結果 兩組均未出現死亡及嚴重并發癥,觀察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鎮痛率、術中失血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淋巴結切除數及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具有安全可靠、術后恢復快、創傷小等優勢,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根治術;直結腸癌;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35.3+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169-02
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結直腸癌發病率較高,腹腔鏡手術具有并發癥少、患者恢復快、創傷小等優勢,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結直腸癌患者的臨床治療[1]。本文選擇2010年9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采用腹腔鏡根治術治療,效果較好,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50例結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男23例,女27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88歲,平均(52.1±1.9)歲。其中3例行Hartmann手術,5例行Miles手術,13例行直腸癌Dixon手術,14例行左半結腸癌根治術,6例行橫結腸癌根治術,9例行右半結腸癌根治術。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分別采用腹腔鏡根治術及開腹根治術治療,每組25例患者,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根據常規開腹手術的方式進行術前準備工作,根據腫瘤根治的基本原則,確定手術操作步驟,對照組采用常規開腹根治術治療。
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根治術治療,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截石位,取頭高足低體位,根據腫瘤位置,合理調整體位。在患者肚臍位置進行1 cm的切口,穿刺建立人工氣腹,氣腹壓力控制在1.6~2.0 kPa[2]。放置Trocar后,采用腹腔鏡進行檢查。于患者右下腹麥氏點1.5 cm的位置設置操作孔,將2個操作孔安置在左麥氏點及右中腹之間,切口大小0.5 cm。通過電鉤游離降結腸、乙狀結腸系膜,全面顯露輸尿管,對血管四周的淋巴結、脂肪等物質進行清理,鈦夾夾閉血管兩端,超聲刀切斷腸系膜血管,腹腔鏡下進行直腸全系膜切除術[3]。通過電鉤順盆筋膜臟壁的方向進行分離操作,盡可能避免傷害直腸系膜,根據腫瘤位置采用腹會陰聯合切除術、低位前切除術、乙狀結腸切除、右半結腸切除、左半結腸切除等進行針對性治療[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術后鎮痛率、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失血量、并發癥發生率、淋巴結清除數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均未出現死亡及嚴重并發癥,觀察組患者術后進食時間、術后鎮痛率、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術中失血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淋巴結切除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出現呼吸道感染1例,泌尿道感染1例,腸粘連腸梗阻2例;觀察組出現吻合口瘺1例,泌尿道感染1例,呼吸道感染1例,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術后隨訪1~3年,觀察組復發2例(8.0%),對照組復發5例(2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腹腔鏡根治術與常規開腹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對比,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腹腔鏡下可判斷盆筋膜臟壁層之間的結締組織間隙是否處于疏松狀態,入路視野較為清晰,操作相對方便[5];②腹腔鏡手術有0°視野,可避免常規開腹手術操作存在的視角缺陷,對超聲刀止血有一定幫助,能夠減少術中出血,解剖較為精確[6];③雖然小骨盆較為狹窄,但腹腔鏡能夠順利抵達,同時將局部視野全面放大,能夠全面識別及保護盆腔生殖神經[7];④腹腔鏡根治術在治療過程中擠壓腫瘤的情況明顯減少,尤其能夠減少手術過程中創傷面滲血情況,對組織分離及暴露有較大幫助[8];⑤腹腔鏡照明情況良好,能夠全面顯示輸尿管、血管等,利于清掃淋巴結,并能防止對應組織損傷,另外腹腔鏡根治術中專用的操作器械,能夠促進醫師外科操作能力的提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術后進食時間、住院時間、術后鎮痛率、術中失血量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淋巴結切除數及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結直腸癌,安全可靠,創傷小,術后恢復快,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志國,熊焰,余鋮,等.腹腔鏡及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2,21(9):1175-1177.
[2] 盧利新.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37例臨床療效觀察[J].西部醫學,2013,25(7):1060-1061.
[3] 侯森.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體會[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6):430-431.
[4] 蔣偉,孫冬林,張豐,等.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體會[J].江蘇醫藥,2010,36(24):634-635.
[5] 劉奎.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手術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8):187-188.
[6] 李詩杰,任學群.腹腔鏡和開腹結直腸癌手術對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7):45-46.
[7] 鄭志剛,廖繼紅.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患者的療效比較[J].當代醫學,2013,19(17):32.
[8] 溫學文,張彤,羅勁根.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的療效比較[J].廣東醫學,2011,32(10):672-673.
[9] 金晰函,杜金林,戴志慧,等.腹腔鏡直腸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287例經驗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1,16(3):341-343.
(收稿日期:2013-12-12 本文編輯: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