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鋒
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有一盞燈。
2012年10月26日,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演播現場,一位叫鄒慶東的小伙兒邁著沉重的腳步走上夢想舞臺,唱起了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噢媽媽,燭光里的媽媽!您的黑發泛起了霜花,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媽媽,燭光里的媽媽,您的眼睛為何失去了光華。媽媽呀,兒子已長大,不愿牽著您的衣襟走過春秋冬夏。噢媽媽,相信我,兒子自有兒子的報答……
鄒慶東唱完這首改編的《燭光里的媽媽》后,當著所有在場觀眾的面一下拉開身上夾克衫的拉鏈,露出胸前4塊金光閃閃的金牌說:“我把我做運動員期間所獲得的金牌帶來了,這些金牌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它代表著我的過去,代表著我運動員生涯中所有的榮譽,今天我要用它做抵押,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來拯救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
鄒慶東要用金牌做抵押去拯救的人,是他的母親。
鄒慶東曾是一名自行車運動員,短短4年多時間共8次登上冠軍領獎臺,被譽為“遼寧第一腿”。但一次意外,讓他不到20歲就告別了運動員生涯。更不幸的是,退役后沒多久,他的母親患上了尿毒癥,他微薄的收入不足以治好他母親的病,于是,他用自己單薄的肩膀扛起了一個已經破碎的家,扛起了人世間最深厚、最真摯的愛,希望能通過浙江衛視這方舞臺幫他實現拯救母親的夢想!
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的、現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張海迪,5歲患脊髓病,高位截癱。她無法上學,便在家自學。15歲時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農村,給孩子當起教書先生。她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后來,張海迪自學多門外語,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她1983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即重印3次,并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她創作的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為向“十六大”獻禮重點圖書并獲得”“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張海迪之所以能在嚴酷的命運面前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在于她有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在于她以保爾為榜樣,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
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2013“尋找最美鄉村醫生”大型公益活動中,河南登封市大金店鎮梅村村醫郭光俊通過最終評選,成為“最美鄉村醫生”。
郭光俊能夠成為“最美鄉村醫生”,不僅河南在于他扎根偏僻農村,幾十年如一日,精研醫術,扶危濟貧,服務家鄉群眾,書寫了新時期一個鄉村醫生不平凡的業績,而且在于他不忘鄉親哺育更用自己的一生來反哺自己的鄉親。
郭光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講了一個故事,他說自己當時去學醫時所需要的糧票和現金都是鄉親們一點一點兌出來的。在他離開家鄉離開村子前往學校學醫時,一個老者深情地對他說:孩兒,學成后一定要回來給鄉親們看病啊。
正是這句囑托,成了郭光俊生命里的燈,照著他努力學習醫療技術,讓他學成歸來,扎根農村幾十年為鄉親看病,并以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兒子在大學畢業后也回到了農村,以現代醫療技術為鄉親們服務。
每個人生命里都有一盞燈,鄒慶東的那盞燈就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母親,張海迪生命里的那盞燈就是“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郭光俊生命里的那盞燈就是要用自己學會的醫療技術為鄉親們治療……
讓我們去點亮每個人生命里的那盞燈吧!只有點亮了每個人生命里的那盞燈,才能照著我們每一個人前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