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沿
水星快速收縮
46億年前太陽系剛剛形成時,水星還是一顆純粹的液態金屬球。在之后的10億年里,水星逐漸冷卻下來,形成固態金屬核與外部地殼,體積緩慢減小,讓水星表面產生了地殼收縮導致的脊狀隆起。20世紀70年代,水手10號水星探測器第一次發現了星球上的這種山脊,根據山脊的高度和寬度,科學家當時計算水星直徑收縮了3千米左右。2011年,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信使號探測飛船進入水星軌道繞行。信使號在2013年拍攝了完整的水星表面圖像,發現了更多的山脊與溝壑。如果使用最新的數據計算,水星直徑收縮程度遠超40年前的計算結果,達到11千米。
地殼收縮造成的結果之一是使得地質變得緊密,阻礙火山活動,不過信使號依然拍攝到了水星表面巖漿流動的痕跡。科學家解釋這可能是流星撞擊導致地殼破損,地殼下方已形成的高壓區巖漿得以釋放。其實不僅是水星,我們的月球也被證實有過小幅度收縮。研究天體收縮和火山活動是天體地質學和天體地球物理學的重要內容,能夠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地球乃至宇宙的形成和演變。
地獄之門
土庫曼斯坦達瓦扎村附近的一場大火燃燒了整整43年還沒有熄滅。1971年,蘇聯科學家發現此地有儲量很高的油氣資源,于是鉆井以期做進一步研究。然而鉆孔導致地面塌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坑洞。科學家們認為坑洞里釋放的大量甲烷氣體會對附近的村莊構成威脅,所以決定把這些有毒氣體燒掉。可是這場大火卻就此燃燒了43年,令科學家也相當費解。這個69米寬的大坑伴隨著熊熊的大火和沸騰的泥漿如今已經成了當地的一個景點,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慕名來此觀賞這著名的“地獄之門”。
歷史
2月12日
“人類基因組圖譜”初步呈現
2001年2月12日,由6國科學家聯合進行的國際人類基因組項目正式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的初步分析結果。這項成果幫助研究人員確定了人類基因組中2.5萬個基因編碼,意味著人類在了解自身的道路上前進了重要的一步。
人類基因組分析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確定人類的全部基因序列。通過破譯基因編碼,人類將可能獲知疾病、遺傳、生長甚至生死的原因,并在尋求解決途徑的過程中有的放矢。
2月14日
貝爾與格雷搶注電話發明專利
1876年2月14日,美國發明家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向專利局申請電話發明專利。有趣的是,貝爾其實在1875年6月就發明了電話,但是拖延了幾個月才申請專利。更有趣的是,在2月14日貝爾提交專利申請的幾個小時后,另一位美國發明家伊萊沙·格雷也向專利局提出了類似電話的專利申請。但正是因為領先了這幾個小時,貝爾笑到了最后,成為名正言順的電話發明者。
貝爾對聲學和電學的深入研究,使他在電聲學領域有重要貢獻。貝爾在1877年建立的貝爾電話公司就是今日占據全球通訊領域重要地位的AT&T公司的前身。
2月22日
克隆羊多利問世
1997年2月22日,英國羅斯林研究所正式公布他們成功培育了克隆綿羊多利,這只綿羊當時已經7個月大,并且健康狀況良好。多利是第一個用已經分化的成熟細胞培育的活體生物,標志著生物技術邁進生物克隆時代。克隆技術從供體上提取DNA,將其培養成一個與供體形態完全相同的生物體,這項技術在器官培養、珍稀動物保護等方面都可能產生極大作用。然而克隆技術在理論、倫理等方面尚有缺陷或爭議。
數字
50%
歐洲太空總署監測到的數據,自2013年入冬以來北極冰川體積增長至9000立方千米,比2012年同期增長50%,浮冰厚度增加30厘米。但是這條可喜的新聞并不能為科學家帶來輕松的心情,因為僅一年的海冰增長并不能掩蓋幾十年來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覆蓋面積逐年下降的趨勢。
北極的浮冰每年夏天消融,冬天凍結。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科學家介紹,2013年夏天北極浮冰面積之所以沒有減少的原因是歐亞大陸北方的暖氣團沒有像往年那樣飄到北冰洋,但沒人知道今后是否還會出現這種“異常”氣候。所以這一年的冰川消融緩和不能讓我們對全球變暖問題掉以輕心。
30
2013年11月7日,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從上海出發,搭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奔向南極。本次科考隊由256人組成,計劃執行科學考察任務30項,并完成雪龍號首次環南極考察航行任務。
本次南極科學考察,南極科考隊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在伊麗莎白公主地建設中國第四個南極科學考察站——泰山站(前三個為建于1985年的長城站,建于1989年的中山站以及建于2009年的昆侖站)。新站位于中山站和昆侖站之間,主要目標是為昆侖站提供前沿支撐。
5×10-7
正當PM10和PM2.5還在殘害我們的呼吸系統時,它們的小兄弟PM0.5又在向我們逼近。PM0.5是指直徑小于0.5微米(5×10-7米)的漂浮顆粒物。如今PM2.5已被證明容易吸附有害物質,同時進入人體后難以被排出,而PM0.5的相對表面積更大,理論吸附能力更強,因此自從進入百姓視野后就受到極大關注。
但科學家們對PM0.5的危害仍保持謹慎態度,從科學的角度講,可吸入顆粒物對人體造成危害的成分一部分是有害顆粒物本身,一部分是附著在顆粒物上的有毒物質。據研究,汽車尾氣和吸煙廢氣中的超細有機物顆粒可能是PM0.5的來源之一,而具體吸附在顆粒上的為何種物質至今尚未有權威解釋,因此專家建議不要對PM0.5盲目恐慌。
聲音
“對轉基因不能一概而論,從科學的角度,轉基因是發展方向。”
——袁隆平
2013年年底,61名院士聯名請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將關于轉基因食物的爭論再次推上社會輿論之巔。“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對轉基因研究要抱有謹慎的態度,但轉基因食物是今后必然的方向。袁隆平和團隊現在正在就將玉米基因轉入水稻以提高產量進行探討研究。
“面對全球氣候環境變化,人類應該學習北極熊,更加主動地適應其變化規律,以求更好地生存。”
——高登義
《自然》雜志最新的研究表明,地球平均溫度可能在2100年上升4攝氏度。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高登義連續多年來帶領學生和科研人員在夏天進入北極圈進行科考活動,他親眼看到了北極冰川的連年后退,極地動物普遍面臨饑荒的困擾,甚至北極熊不得不以海帶為食。但是另一方面,高登義也看到了困境下的動物們改變習慣,適應新的生態環境。
“我的命運總是把我從一個極端推向另一個極端,幾個月來我覺得整個南半球都顯得太小了。”
——詹姆斯·庫克
47歲的詹姆斯庫克船長在兩次探險結束后不愿接收退役的安逸生活,毅然決定第三次開啟航海旅程。兩年后,1778年,庫克船長在北太平洋發現了夏威夷群島。雖然在前兩次發現之旅中,接受英國軍方秘密委托尋找“南方大陸”(即南極洲)的庫克船長一直并未能如愿發現南極洲,但他詳細描繪了新西蘭的海岸線,并首次登上了澳洲海岸,為之后的航海家們開辟了南半球的新版圖。
趣聞
好奇號再次恢復工作
圣誕節前,好奇號火星車又壞了。為什么要說“又”呢,因為在一整年的火星新聞中,好奇號發生的故障似乎比完成的任務還多。
2013年2月底,好奇號的主計算機由于內存故障而不得不使用備用電腦并且進入安全模式,安全模式下的好奇號不能做科學研究,只能在最小范圍內保持設備接收并執行地球信號。緊接著在3月中下旬,好奇號出現數據問題又導致所有設備停轉,科學家們花了一周時間才把好奇號調試正常。11月20日,NASA再次披露好奇號的電路出現反常,要知道,在11月初時好奇號剛剛經過一次檢查!在科學家們努力下恢復工作的好奇號首先給自己的左前輪拍了一張照片,科學家們看到好奇號輪子上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陷坑或穿孔。看來日后NASA的工程師們在設計好奇號移動路線時可再不敢讓火星車玩越野了。
雖然故障頻頻,但好奇號所獲得的成就仍是不世之功。作為登陸火星最先進的人造探測器,好奇號得到的數據比之前任何探測器所知都要更加詳細。好奇號甚至多次找到能夠證明火星曾經存在水的直接證據,這些發現使得好奇號的火星之旅成為2013年最重要的科技新聞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