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冉
什么是大愛?
我們身邊的普通人用自己的行動做出了詮釋。
“一碗面感動一座城”的男主人公李剛的事跡之所以能溫暖一座城,不是因為他患病后有愛心人士捐款,而在于他患病后遭遇嚴重經濟困難,沒錢治病,但是他沒有自怨自艾,也沒有向公眾或政府乞討,他想到的是依靠自己現有的能力多賺點兒錢,依靠自己的力量渡過難關,完成自我救贖。
他最初的想法就是希望大家多來吃碗面,于是他用樸實的語言發出了求助:如果方便就來我這兒吃碗面。正是他這種自強的精神感動了大家,于是才有了相約吃面,才有了“一碗面感動一座城”。
走進中南海的鄉醫楷模馬文芳,四十年如一日,在“愛心診所”為鄉親治病排難。為了減輕患者的負擔,馬文芳對所有病人實行就診不收掛號費、檢查費;傷殘軍人看病藥費減半。對于那些經濟上有困難的鄉親,馬文芳干脆就免了他們的醫療費。多年下來,他為村民們減免藥費近20萬元,而馬文芳和他的家人現在住的還是幾十年前的老房子。不僅如此,馬文芳還為鄉里敬老院的五保戶免費送醫送藥,每年九次為村里兒童免費接種疫苗,為全村村民建立獨立的健康檔案等。
他是一個普通的鄉村醫生,卻經營著一家“愛心診所”。他37年如一日,為困難群體播撒愛心,他名字因他的愛心而廣為人知,成為優秀鄉村醫生的代言人。
他又是一名不普通的鄉村醫生,走進了中南海,受到了總理的接見。他曾多次獲得獎勵,卻無一例外地把獎金捐獻給需要的人,而自己,一直默默地為了鄉親們的健康護航。
他就是河南省通許縣大崗李鄉蘇劉莊村“愛心診所”所長馬文芳。
他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傳統的美德——知恩圖報,為了回報社會他奉獻了自己的青春。
村醫郭光俊能夠成為“最美鄉村醫生”,不僅在于他扎根偏僻農村,幾十年如一日,精研醫術,扶危濟貧,服務家鄉群眾,書寫了新時期一個鄉村醫生不平凡的事跡,而且在于他不忘鄉親哺育、更用自己的一生來反哺自己的鄉親。
郭光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講了一個故事,說自己當時去學醫時,自己需要的糧票和現金都是鄉親們一點一點對出來的。在他離開家鄉前往學校學醫離開村子時,一個老者深情地對他說:孩兒,學成后一定要回來給鄉親們看病啊。
正是這囑托,成了郭光俊生命里的燈,照著他學會了醫療技術,讓他學成歸來,扎根農村幾十年為鄉親看病,并以自己的言傳身教,讓自己的兒子在大學畢業后也回到了農村,以現代醫療技術為鄉親服務。
還有83歲的孫玉蘭老奶奶在路邊賣氣球,自食其力,拒絕施舍。
大愛無言,大愛無形,一碗普通的面何以能感動一座城?一位賣氣球的白發老人又為何會讓人淚流滿面?一位普通的鄉村醫生又因何能譜出最動人的生命贊歌?因為這些最普通的河南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中國人身上傳統的美德:自強自立,知恩圖報!這也正是我們河南人的大愛。
這些最普通的河南人讓我們懂得了大愛當如是:大愛不是普普通通的捐助和幫扶,而是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幫助別人,讓別人得到力量,而不是感覺到被施舍;大愛不是普普通通的捐助,而是要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自我救贖;大愛不僅僅是簡單的奉獻,而是在得到社會愛的哺育后要知道以自己的能力來回報社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