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家琛


賓客滿座,觥籌交錯——就在一年前,這還是北京各大高檔酒樓常見之景。2012年底,中央作出“八項規定”及“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部署后,這樣的場景對于高端餐飲業來說已成追憶。
新政剛一實施,高端餐飲就應聲急下。中國烹飪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2月,一些高端餐飲品牌出現了50%以上的營收下滑,一些酒樓更銳減70%,不僅高端餐飲急轉直下,大眾化餐飲也出現下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中國餐飲業收入4030億元,同比增長8.4%,這是近10年來1—2月份數據第一次出現個位數增幅。北京市2013年1—2月餐飲收入實現141億元,同比下降3%。
“八項規定”出臺一年后,2013年12月下旬,記者走訪了北京市西城區數家粵菜、魯菜、湘菜等大酒樓,發現門庭冷落許多,以往昂貴的菜品難覓蹤跡,而高檔酒樓的價格也逐漸趨向大眾化。
“今年對這些限額以上餐飲企業(年營業額200萬元以上,同時年末從業人員40人以上)來說似乎是個寒冬。在三季度,一些高端餐飲企業營業利潤和凈利潤同比下降都在30%以上。”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邊疆對記者說。
餐飲業集體入冬
商務部抽樣調查顯示,中央系列規定出臺以來,北京高檔餐飲企業營業額下降約35%,上海下降超過20%。春節前后,包括春節期間,高檔酒店的高檔菜肴銷售額明顯下降,燕窩、鮑魚下降40%左右,魚翅下降70%以上,高檔酒店的食品禮盒銷售額也下降了45%。
邊疆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1—4月,我國限額以上餐飲企業餐飲收入出現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在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2013年三季度餐飲市場分析報告》(以下簡稱《三季度報告》)中,2013年1—9月限額以上餐飲企業收入5842億元,仍處于負增長狀態,下降1.8個百分點。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湘鄂情在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137877萬元,同比增長11.66%。進入2013年,一季度虧損6840萬元,上半年虧損2.2億元,前三季虧損3.03億元。
2013年7月16日,湘鄂情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決定,關閉包括北京西南四環店、南新倉店、萬泉河店,以及南京閱江樓店、西安店、鄭州店、拉薩店、上海亞太店在內的共8家虧損嚴重又扭虧無望的酒樓門店,以減少虧損。該公司估計,關店帶來的實際損失在8000萬~1.1億元之間。
北京另一家餐飲上市企業全聚德,主營餐飲服務及食品加工銷售等業務,2013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6158.04萬元,同比下降31.45%;接待賓客329.45萬人次,同比下降8.47%。2013半年報公布的17家主要餐飲子公司中,有10家處于虧損狀態。
整個餐飲行業都陷入窘況之中。
《三季度報告》顯示,今年1—9月全國餐飲收入18178億元,同比增長8.9%,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3個百分點。目前已公布數據的大部分省市中,只有上海市、海南省等少數省市1—8月餐飲收入增速同比上升,其他大部分省市增速均同比下降,而且很多省市降幅都高于全國4.3個百分點的平均水平。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景氣監測平臺上也可看出,住宿和餐飲業景氣指數在2012年12月份為105.67,到次年3月份陡然下滑到101.76;后在低谷中徘徊,到2013年11月份,只回升到102.56。自2013年1月份后,住宿和餐飲業的景氣指數跌到了全行業五年歷史平均值之下。
2013年9月、11月,政府又出臺《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將節約制度化與長期化,餐飲行業又添了一分“悲觀”情緒。
改走平民路線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 單純靠傍“公家生意”而獲取高利潤的路子,已行不通了。
收入銳減讓高檔酒店清晰感受到政策的威懾力,不得不開始轉型,向大眾餐飲靠攏。
2013年1月24日,北京烹飪協會、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和北京西餐業協會組織全市餐飲行業開展“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倡議活動,倡導“光盤行動”。北京十家大型餐飲企業的700多家門店,當日起開始售賣半份菜、小份菜和“熱菜拼盤”,同時向顧客提供打包服務。
湘鄂情收購快餐品牌“味之都”,開拓平民快餐、團餐市場,在北京市場布局提速;全聚德推出88元烤鴨自助餐,變中式正餐“全服務模式”為“半服務模式”;凈雅賣起火鍋和包子,還推出面向大眾的海鮮火鍋連鎖品牌“么豆撈”,在某團購網上,599元就可團購一份6人海鮮火鍋;老牌粵菜海鮮酒樓順峰也在嘗試做小順峰酒樓。
如今,在許多餐廳,不少奢侈菜品無人問津,已悄然從菜單上撤了下來,而留存的高端菜品也調整了價格。
“據我們調研,這些高端菜品價格一般人均消費300元以上,現在基本都調到100~150元之間。”邊疆對記者表示。
邊疆透露,俏江南的服務人群已漸漸鎖定白領、藍領,采取了不少轉型操作。例如俏江南有一款賣得比較好的黃花魚菜品做了一個活動:人均消費超過100元就送一條黃花魚,活動第一天就賣了約5000條。
為招攬年會生意,高端酒樓都降低了價格。
在凈雅大酒店,客服經理告訴記者,若選擇凈雅舉辦年會等活動,100平方米設施齊全的會議室一天7000元,10人桌餐僅需2000元,菜色非常齊全。而就在一年前,兩三人在此消費一般都會超過2000元。
主打高端文化餐飲的乙十六會所也放下了身段。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如果要包一個能容納70人的宴會廳,場地費需付3000元。10人桌餐每套只需2280元,加付10%的服務費。
湘鄂情家庭歡樂餐廳更為優惠。其營業部經理表示,如果舉辦年會并用餐,可以免收會場費,并提供齊全的各種設備;十人桌餐可以自己點菜搭配,也可以采納酒樓的安排。記者注意到,例如1580元系列,就有14個菜,甲魚等“貴”食也囊括在內。endprint
此外,在湘鄂情用餐的顧客在其合作酒店入住,還能優惠。
去機關食堂幫廚
不少酒樓已意識到,以往的營收迅猛增長是由不斷膨脹的“畸形消費”所支撐。收入銳減倒逼餐飲業在產業鏈上“全軍突擊”,轉型升級的步伐提前了。
邊疆告記者,轉型升級遲早會到來,政府的規定只是將這個節點提前,向大眾化餐飲轉型已成為當下餐飲行業的共識。
不少高端酒樓開始關注大眾消費中的特色需求,比如節假日、婚嫁喪娶這些比普通消費高一點的消費需求。
而更多的高端酒樓已經開始關注原材料這個上游領域,以降低成本。
以俏江南“消費贈黃魚”活動為例,這么大的贈菜量必須降低采購成本,于是俏江南去浙江等地尋找較好的漁場,以合作或投資、參股甚至買斷的方式,即可以很便宜的價格拿到黃花魚。
凈雅在其官網上刊文稱,“么豆撈”火鍋業務的食材,是使用凈雅在威海自有的千畝海產養殖基地及黃海、渤海的活海鮮,有效控制了成本。
“這是高端酒樓向餐飲前端產業有效滲透的表現,在保證質量的同時,使得前端采購大宗商品的成本價格下來,這樣也能在轉向大眾餐飲的過程中擁有更多的調價空間。”邊疆表示。
高端酒樓還在不斷外延產業鏈。比如發展訂餐、送餐、技術服務(派遣廚師去會場現場或客戶家里烹飪)的業務板塊。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送餐可以解決店內單位面積的占用,加大單位時間內的菜品供應量。三季度報告顯示,外賣外送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0%—40%。
此外,高端餐飲業還在嘗試發揮原有的品牌和技術力量。它們原有的品牌資源已經做得相當不錯,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產品。這些高端酒樓將產品挖掘出來做成多樣化的餐飲食品,進入超市售賣。
有些則干脆以餐飲門店為載體,為顧客提供食品類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最終的商品。如此一來,酒樓就不僅僅是顧客就餐體驗店,也同時成為了食品銷售的渠道店。它們本身就有很好的技術力量及物流能力,這能夠使店堂的單位面積收入增長,等于拓展了業務鏈上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一個潛在的趨勢是,高端酒樓接下來還將收購規模較小的酒樓,提供中低端餐飲服務。它們有自己的技術品牌經營優勢,跟大眾餐飲企業競爭會很有優勢。湘鄂情的“味之都”板塊就是很好的轉型經驗。
團餐也是高端酒樓的轉型方向,即去機關食堂幫廚。過去的“幫廚房”,就是派遣一撥廚師來幫忙做飯,轉型后的真正涵義是現代化進入,統一采購,集中加工,在機關食堂做前期售賣食品工作。在售賣過程中將這部分消費群體的服務做全做好,培養潛在市場。
邊疆對記者透露,湘鄂情就承包了商務部的食堂,現在做得比較好。
“機關食堂上到正常的公務接待,下到員工購買食品回家,承包的酒樓都可以創收。這是現在餐飲企業紛紛進入的一個環節。”邊疆說道。
從表面來看,國內餐飲行業危機縱深與政策加身、原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房租居高不下四座“大山”有關,從深層次來分析,其實還是管理運營現代化思維缺乏所致。
“守株待兔”仍然是中國餐飲行業主流經營之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飲業的市場供應渠道與社會需求匹配度背道而馳,傳統服務模式弊端非常明顯,已越來越無法適應現代消費者快節奏和多樣化的需求。
“當前餐飲行業普遍存在著缺乏專業化分工的現象,不僅生產率低下、而且單個企業承擔風險過大,各自為戰的餐飲企業承擔著從原料采購到生產加工、從人員招募到職業培訓的一系列業務,小農經濟模式限制了企業的產業升級。遠程點餐、隨時消費、坐等送餐等需求方式尚未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邊疆對本刊記者表示。
縱觀國外高端餐飲業,正朝著智能化、數據化的方向挺進。國內高端酒樓長期依賴公款消費,“惰性”十足,創新能力不夠,硬件上或許達到了現代化,軟實力方面與先進健康的酒樓運營模式脫鉤太久,科技型酒樓可謂鳳毛麟角。
年關將至,高端酒樓為公款消費“打掩護”的報道又頻繁見諸報端。邊疆也承認確實存在這些不良現象,但“這不代表主流”。酒樓也很明白,靠這些“歪門邪道”扭轉營收頹勢是不可能的。一業為主,多業并進,深掘群眾,用現代互聯網思維武裝管理,才是酒樓擺脫寒冬困境的“良藥”。
由此看來,“公家生意”的衰落,或許預示著大眾消費精細化的崛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