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丘露薇


以色列前總理沙龍,昏迷八年,終于去世??吹诫娨曅侣勚?,一個年輕的以色列人說:“其實很多人早就把他忘記了,不過他的死訊,倒讓很多人又想起了他,或者知道了他?!?/p>
確實,在一個選舉政治的國家,八年的沉寂,對于一個政治人物來說,足以讓人們把他淡忘。
查找了一些資料,發現用來形容他最多的一個詞:爭議性。
在以色列右翼的眼中,沙龍是一個叛徒,因為他拆除了加沙地帶的猶太人定居點;在左翼的眼中,他是一個和平的破壞者,因為他興建了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隔離開的隔離帶;在有的人眼中,他是一個戰爭英雄,他參加了從以色列建國開始的所有戰爭,英勇善戰,保衛了國家;但在有的人眼中,他是一個戰爭罪犯,因為在黎巴嫩戰爭中死去的無辜平民太多。
如果把沙龍一生做過的事情放在一起,確實充滿了矛盾,但是如果把這些事情配上年份,卻又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轉變。
從1970年代開始,他就有意識地從軍事將領向政客轉型。從部隊退休后,他加入了利庫德黨,并且出任多個部長職位。他保守,堅持反對巴勒斯坦人立國,并且推動和參與落實了在加沙河西岸建立猶太人定居點。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間,發生了貝魯特大屠殺事件——黎巴嫩巴勒斯坦難民營遭到黎巴嫩一個基督教武裝組織的屠殺,外界認為,當時身為國防部長的沙龍需要為此事件負責。雖然沙龍拒絕辭職,但最終還是不得不辭去國防部長職務,保留了部長級身份。一年之后,他又開始在利庫德政府擔任部長,從房屋、工貿到外交,在這期間,他主張和參與了蘇聯猶太人回流定居計劃。....1999年,沙龍成為利庫德黨主席。2000年,他做出了一個讓全世界震驚的舉動:視察圣殿山(Temple Mount)。
如果覺得以巴問題有些復雜的話,或許可以從了解圣殿山的宗教背景開始。
這里是猶太教的圣地,傳說猶太先祖亞伯拉罕在此領受上帝旨意、祭獻兒子;他的孫子雅各在此和天使摔跤,并被賜名“以色列”(與神角力),是曾經的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所在地;但對于穆斯林來說,這里是“應許之地”,是伊斯蘭第三大圣地,圣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是先知穆罕默德離開家鄉后去得最遠的清真寺,而旁邊的巖頂清真寺,則是他騎飛馬得道升天的地方。
以色列一直宣稱,整個耶路撒冷是“一統且永恒的”首都,但巴勒斯坦人希望,把耶路撒冷東城作為未來建國的首都。伊斯蘭“應許之地”,建在了猶太教最神圣的圣址。而在中東“六日戰爭”后,雖然以色列宣稱對圣殿山擁有主權,但當時的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把清真寺區的控制權交給了伊斯蘭宗教委員會。
圣殿山的歸屬問題,一直是以巴和談的關鍵,而為了避免沖突,猶太人一直被禁止在山頂祈禱。沙龍在一千多名以色列警察的護送下,沖破巴勒斯坦人的抗議人潮和組成的人墻,進入了阿克薩清真寺,等于打破了這個禁忌,而后果,則是爆發了連續四年的暴力沖突,而第二年,沙龍贏得了總理的位子。
上任后,沙龍對阿拉法特毫不手軟,派兵包圍對方在安姆安拉的總部,斷斷續續進行了兩年,直到阿拉法特病重為止。
不過同一時間,沙龍也開始轉趨溫和。2003年,他公開表示支持由美國、歐盟和俄羅斯提出的和平路線圖,甚至表示支持未來巴勒斯坦建國的計劃,也愿意和阿巴斯進行談判。他開始拆除在加沙河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到了2005年9月,所有的以色列軍隊撤出了加沙。
沙龍的行為,被右翼認為是叛國者的行為,一群保守派的拉比,更是向他下了死咒。但是沙龍的行為獲得了大部分以色列人的支持,證明了他的政治判斷。當時的民調顯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選民贊成這樣的做法,而沙龍也憑借自己的溫和路線,在黨內遙遙領先對手內塔尼亞胡。而在2005年,在以色列人評選出來的最重要的250個以色列人物中,沙龍名列第8。
這個時候,只要留在利庫德,沙龍一定可以贏得選舉獲得連任,但是他卻決定組建新黨。2005年11月,沙龍和一批追隨者組建了前進黨。沙龍在記者會上說:
“如果我留在利庫德,我可能可以贏得初選,也可能帶領利庫德贏得大選。對我個人來說,這是最安全的布局,卻不是服務以色列的方式。留在利庫德意味著花費時間在政治斗爭,而不是為國家服務上?!?/p>
而他的一名助手也向媒體透露,沙龍的打算很清楚,他要開啟和巴勒斯坦的政治進程。但是目前利庫德黨內的組成卻意味著啥也做不到。他需要空間和自由來實現他的想法。
可惜,一個月之后,他中風。經過幾天治療,他迅速回到工作崗位,但是很快,他又陷入了第二次中風,這次,他陷入了長期昏迷,從此離開了政治舞臺。
他組建的這個走中間路線的政黨,贏得了2006年的大選,并且組建了聯合政府。2009年又成為國會席位最多的政黨,但領導利庫德的內塔尼亞胡成功聯合其他右翼政黨,組成聯合政府。2013年大選,經過一次次的分裂,前進黨只贏得了2個席位,成為國會內的最小黨。
八年之后來看,沙龍的新政黨,更像現在以色列的左翼,因為在剛剛大選中冒起的中間政黨,他們關心的是國內事務,要求政府關心苦苦掙扎的中產階級,要求社會的公平,對于以巴問題并不關心。只是,這有點像是埋在沙漠中的鴕鳥,因為對于以色列來說,只有逃避,卻沒有選擇。
政治人物會不會改變?沙龍是一個例子,用他的話來說,是為了國家利益,當然,也會有人覺得,是為了選票。這樣做是否正確,是否有效,可惜,歷史沒有給予沙龍機會去證明自己。
就在一天前,以色列宣布興建1400套定居點住房,當中800套在西岸。2004年,西岸的猶太人定居點有23萬人,當時外界一致預期,只要沙龍連任,他將會對待加沙一樣,撤銷西岸的所有定居點。而現在,西岸的猶太人已經超過了三十萬。定居點問題,一直也是和談的關鍵。
如果沙龍沒有中風,他會不會撤軍?撤軍之后,以巴的和平路線圖,是否會走出點距離?可惜,歷史從來沒有假設。
最新的民調顯示,百分之七十三的以色列被訪者,包括猶太人和阿拉伯裔,都反對以色列從西岸撤軍。至少對于內塔尼亞胡來說,他現在的政治判斷顯然符合主流民意。釋放巴勒斯坦人囚犯雖然向巴勒斯坦釋放了善意,給了克里一個面子,但是同時也引發了很多以色列人,尤其是受害者家屬們的不滿,因為這些囚犯,畢竟都是殺人犯,不管出于怎樣的理由。在這樣的情況下,走一步,退一步,也許是保險的做法。
如果是沙龍,以他的個性,又會如何處理?可惜,還是那句,歷史從來沒有假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