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麗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
企業應理性發展新型肥料
文|陳麗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

幾乎所有新型肥料都是在傳統肥料基礎上創新發展起來的。所謂新,僅是有別于傳統肥料。它是一個動態概念,是新形勢下,肥料家族中不斷出現的新成員、新類型、新品種,是對傳統肥料的提升。
產能過剩。中國化肥工業發展迅速,2000-2013年年均生產增長率6.4%,目前化肥產能近9000萬噸,產量約在7000萬噸左右,化肥總產量占世界1/3以上,供需總量基本平衡,化肥自給率達106%。自1997年起,我國氮肥實現完全自給,近年來產量一直居世界第一,2013年中國氮肥過剩率10%左右;2005年,我國磷肥產量居世界第一,2007年起成為磷肥凈出口國,2013年中國磷肥自給率達115%;因資源不足,目前,我國鉀肥仍需適量進口,2013年鉀肥自給率為58%。
需求增速緩慢。相對于較高的生產增長率,我國化肥需求增長緩慢,在2%~3%之間,目前需求量5800多萬噸。從氮肥方面來看,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每年略微增長;磷肥需求增長也比較平緩,由于資源限制,復合肥和鉀肥相對有所增長。
生產的快速增長和需求的平穩增長導致化肥供需矛盾不斷加大,目前氮肥和磷肥產能均呈現過剩狀態。
產業利潤持續下降。由于產量過剩,受到無序競爭等多因素影響,雖然近年來生產原料價格下跌,但仍無法阻擋傳統化肥價格下跌趨勢,產業利潤率整體持續下降。2013年,化學肥料制造業銷售利潤率4.43%,其中,氮肥制造業2.31%,磷肥制造業2.46%,復混肥料制造業4.88%,鉀肥制造業相對較高,達到17.32%。化學肥料制造業利潤率同比上年均呈現出負增長的趨勢,尤其是鉀肥制造業。
面臨諸多發展問題。傳統肥料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產能嚴重過剩。與此同時,利用率低下的問題也不可忽視,當前我國氮肥利用率30%~35%,磷肥當季利用率20%,鉀肥利用率45%,較低的利潤率造成巨大的浪費。此外,產品同質化,養分配比不科學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傳統肥料重無機、輕有機,重大量元素、輕中微量元素,重宣傳、輕農化服務,配方肥偏少的發展模式,越來越不符合消費需求,亟待產業升級。
新型肥料是在傳統肥料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起來的。根據技術和成分構成不同,新型肥料主要有緩控釋肥、水溶肥、微生物肥料、商品有機肥、功能型肥料、增效類肥料和土壤調理劑等。從國際上來看,由于生產經營方式和土地資源稟賦等不同,國外基礎肥料生產企業集中度比較高,配方肥比較多,新型肥料還處于萌芽階段,而在我國,新型肥料已經成為發展的熱點和新方向,我國新型肥料目前實行登記制度。
緩控釋肥,農業部肥料登記評審委員會將具有養分緩釋效果的一類肥料通用名稱確定為“緩釋肥料”,主要有包膜型、化學抑制型、合成型。截至2014年6月,我國登記證在有效期內的緩釋肥料產品有16個,其中13個氮緩釋產品,3個復合養分緩釋產品。
水溶肥,是近年來新型肥料當中發展最為迅速的一類,包括大量元素型、中量元素型、微量元素型、含腐殖酸類、含氨基酸類、有機水溶肥等。2013年,我國水溶性肥料生產企業2448個,產能達693萬噸,產量279萬噸。截至2014年6月3日,中國登記的水溶肥料總計5742個。按產品通用名稱分類,大量元素水溶肥產品有1148個,中量元素水溶肥129個,微量元素水溶肥1556個,含氨基酸類水溶肥1460個,含腐殖酸類水溶肥1334個,有機水溶肥115個。
微生物肥料,是肥料中含有活體微生物肥料的總稱,包括直供型、轉化型、促生型、復合型。我國現已形成了800多家生產企業、年產量達到900多萬噸。目前登記的生物有機肥料產品數量達1200多個,包括11類產品,產品中使用的菌種達100多種,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等種類。
增值尿素產業在我國發展迅速,年產量已超過300萬噸,每年推廣面積1.5億畝,增產糧食45億公斤,農民增收80多億元,減少尿素損失超過60萬噸。增值尿素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環境保護和促進我國肥料產業技術升級作出了重要貢獻。未來3~5年,我國增值尿素產業可形成1000萬噸生產能力。
有機無機復混肥,目前我國有機無機復混肥生產企業達215家,產能900萬噸/年,實產250萬噸/年,平均產量僅為1.16萬噸/年,國內的有機無機復混肥料生產企業超過1000家,產能突破4000萬噸,但仍以小型企業為主。
土壤調理劑,在已登記的38個土壤調理劑產品中,用于調節土壤酸堿度的產品最多,為21個,占42%;用于配肥提高有機質含量的產品為10個,占20%;用于修復土壤生物學障礙的產品為7個,占14%。
商品有機肥,以畜禽糞便、動植物殘體等富含有機質的副產品資源為主要原料,經發酵腐熟后制成,包括有機無機復混肥、生物有機肥、精制有機肥等類別。現在國內有生產廠家1500家,實際生產能力達1000萬噸。
功能型肥料,針對特定的植物和土壤,直接提供植物所必須的營養元素及培肥土壤的功能的肥料,有保水型、改土型、促生型、除草型等幾種類型,現在還尚未單獨登記。
目前,我國肥料行業掀起了新型肥料熱,大部分肥料企業都生產一種或幾種新型肥料。但在發展新型肥料的過程中,企業過于注重宣傳其產品特色,而在推廣和技術服務上還不是很到位。應該看到的是,新型肥料不僅僅是技術和成分上的改良,更應是向農化服務的延伸。

目前,我國肥料行業掀起了新型肥料熱,大部分肥料企業都生產一種或幾種新型肥料。但在發展新型肥料的過程中,企業過于注重宣傳其產品特色,而在推廣和技術服務上還不是很到位。應該看到的是,新型肥料不僅僅是技術和成分上的改良,更應是向農化服務的延伸。
未來,新型肥料將向高效化、差異化、功能化和環保型的方向發展。具體來說,高效化不一定是高濃度,而應是營養成分性價比高,利用效率高;差異化是滿足不同作物、土壤等的不同需求,配比以微量元素等特殊成分;功能化是針對營養作物、培肥土壤、提高抗性、逆境生長、除草抗病等;此外,因農業于水肥土氣為一體,肥料的環境性不容忽視,環保型肥料將是未來肥料的重要方向。
從發展趨勢來看,將會有更為多樣化的肥料產品上市,測土配方施肥成為趨勢。一方面,我國農業生產經營方式開始轉變,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土地流轉率達26%,規模化種植大勢初具;另一方面,農業部規定年生產2萬噸以內的復合肥隨配隨用,不需要登記。這使得測土配方施肥具備了可行性,未來測土配方施肥將成為趨勢。
這就要求新型肥料企業產品品種要多樣化,針對作物和土壤專門設計,以達到提高要產品利用效率,實現作物優質高產及環境友好的目標,“一個配方打天下”的時代不復存在。新型肥料產品營養要更加全面化,營養均衡全面對作物優質高產非常重要,氮、磷、鉀是作物不可或缺的大量營養元素,但鈣、鎂、硫、硅、鋅、硼等中微量元素作用也不可小視,有機—無機結合也應考慮。部分肥料產品還需要具有抗病蟲害、抗旱、抗凍、抗倒伏、抗重茬、調理土壤酸堿度的等作用,企業要積極尋找產品的差異化。企業配方站要靠近終端種植戶建設,按需配肥,隨用隨配。向,幾乎所有的肥料企業都已涉足新型肥料。但不可忽視的是,基礎肥料仍將是最為基礎的需求,新型肥料作為高端肥料正如“陽春白雪”的東西一樣,能夠為作物增產增效錦上添花,但不能完全替代基礎肥料。
針對目前國內農業現實,水溶肥是新型肥料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水溶肥可解決缺水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問題,同時對環境友好。發展水溶肥關鍵是選擇好原料,合理化配方,并降低成本。
此外,緩控釋肥應針對大田、棚室等分類適當發展,關鍵在降低成本、連續化生產和環保選材上下功夫。發展土壤調理劑很有必要,但應理性發展,土地環境成分復雜多樣,十分脆弱,不能隨意調節。在有機—無機肥發展方面,企業要慎重選擇和處理有機質(秸稈、畜禽糞便、食品業廢渣、城市廢棄物等)。
最后,功能型肥料屬于前景看好的一類肥料,但應注意功能的適應性研究,不鼓勵一個品種含有太多功能的肥料,注意功能之間的相互抵消作用。
新型肥料是未來肥料行業的重要方
(注:本文由本刊記者周蓉根據作者在“創新五方談”論壇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