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園地·
關于臨床營養護士培養及崗位職責的探討
王薇薇,李 碩 ,倪元紅,陳 萍,張 意,彭婷婷,陳 瓊,劉 穎,李春瑤
臨床營養;護士;培養;崗位職責
原國家衛生部衛醫政管便函【2009】270號《營養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以及《三級綜合醫院等級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1年版)》對醫院臨床營養科管理與持續改進內容作出了明確規定,為促進該學科的發展奠定了政策基礎。多年實踐證明,建立臨床營養支持專業組,應由具備專業理論知識的專職醫師和操作嫻熟的專職護士隊伍[1]組成。我院系位于中心城市的軍隊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按照軍隊三級綜合醫院等級評審要求,于2012年4月成立臨床營養科,期間組織部分臨床護士進行營養護理培訓,逐步開展臨床營養護理工作[2]。本文對臨床營養護士培養及崗位職責進行初步探討。
1.1 從輕視到重視的轉變 由于營養護士由臨床護士轉變而來,新入科時大多數護士認為營養護理就是“管吃飯的,沒什么技術含量”,“再怎么也吃不死人,沒什么風險”,“護士只能干宣教,說得比做得多”,不像臨床專科護理技術性那么強,也不存在護理急救風險,所以在思想上輕視臨床營養工作。但隨著臨床營養知識培訓的深入、知識體系的擴充、營養專科護理的開展,對營養護理工作的認識也逐步從輕視轉變為重視,初步樹立了“營養不僅是吃飯”、“營養也是治療手段”、“營養護理也有專科適宜技術”的觀念。
1.2 不同角色的轉變 臨床護士從事工作多為在一個科室的臨床專科護理,涉及范圍多為基礎操作,角色傾向于業務技術工作人員。而營養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礎上,運用營養知識對分屬不同專科疾病的多個科室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甚至院外進行整體營養護理和宣教,需具備更多的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和溝通能力,護士在臨床營養科的角色傾向于業務技術工作人員兼管理工作者。
1.3 不同知識體系的轉變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工作為專科知識的掌握及運用,知識體系源自于臨床護理;而營養護士在此基礎上,還要求熟悉營養相關疾病知識,并經過專業的營養理論培訓,營養護理知識為多學科融合,對護士知識面要求更高。
2.1 營養基礎知識培訓 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在上級營養醫師指導下學習專業理論知識,如《營養與食品衛生》、《臨床營養學基礎》、《中國食物營養成分表》等,定期由營養醫師對其進行營養基礎知識授課,送醫學院校公共衛生學院進行營養學基礎課程進修;熟悉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分別采用記帳法、稱重法、詢問法、膳食史法及熟食采樣分析法等,進行膳食調查,計算三大供能營養素熱量分配、三餐熱量分配、營養素來源與分配等,對膳食進行營養評價并進行膳食指導;以考促訓,醫院定期進行相關營養護理操作考試,利用食物模型、食物圖譜、營養軟件,組織營養知識宣教競賽。
2.2 科室輪崗培訓 在上級營養醫師指導下,學習《臨床營養操作規范——腸內腸外營養學分冊》,并到營養疾病相關科室(腎病科、內分泌科、消化科、胃腸外科、腫瘤科、呼吸科、ICU等)進行輪轉學習,每科2~4 w,了解營養支持指征、營養支持監測、營養支持管理,并在營養師指導下完成部分臨床營養工作,例如在內分泌科對新入院的糖尿病患者進行營養風險篩查,利用食物模型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學習食物交換份法的應用,利用2~4 w的時間逐步熟悉并掌握營養風險篩查、體格檢查、人體成分分析檢查、腸內營養配制、鼻胃管置管及護理等臨床營養基礎操作技能。
2.3 加強繼續醫學教育 按國家繼續醫學教育相關規定,對營養護士進行繼續醫學教育管理,積極選派參加各級各類營養學術會議及營養知識更新培訓班,了解營養學知識進展、新業務新技術開展情況,選送優秀者到上級醫院進行營養專科新技術的培訓學習,如腸外營養全合一配制技術、PICC置管及護理等。
營養護士除掌握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外,還需承擔更多的崗位職責,如進行營養風險篩查、腸內營養配制、腸外營養配制、營養管道護理、治療膳食監管、醫院感染控制、營養知識宣教等。
3.1 營養風險篩查 患者入院的24 h內,營養護士應運用專業的營養風險篩查工具,如營養風險篩查表NRS2002、兒童營養風險篩查表STONGKIDS、微型營養評價表MNA、皮褶厚度計、握力計、軟尺等,對患者進行營養風險評估,并協助營養醫師完成患者營養狀況評估。
3.2 腸內營養配制 負責匯總腸內營養治療醫囑并核對,分發至腸內營養治療制備部門,按照腸內營養配制規范,在百萬級層流室對腸內營養制劑進行個體化配制、制作營養標簽、標注“禁止靜脈滴注”警示及患者基本信息,經“三查七對”發放至病房,囑臨床責任護士和患者家屬以0~4 ℃保存,保質期為24 h,注意防止誤吸風險。除此以外,還應定期對腸內營養置管進行護理,包括鼻胃管、鼻腸管、經皮內鏡下胃造瘺置管、經皮內鏡下空腸造瘺置管護理。
3.3 腸外營養配制 負責匯總腸外營養治療醫囑并核對,分發至腸外營養治療制備部門,在萬級層流室嚴格按照“三查七對”、藥物配伍禁忌、無菌操作規程配制腸外營養制劑。根據營養治療核對制度,負責對配制好的腸外營養制劑的質量、發放對象審核確認。除此以外,還應定期對腸外營養置管進行護理,如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中心靜脈置管[3]。
3.4 治療膳食的監管 營養護士還應具備一定的管理協調能力,對配餐員、廚師應進行基本的營養知識培訓,按照治療膳食質量控制標準,對于不規范的行為及時進行糾正,協助營養技師對營養食堂的工作人員定期組織考核。
3.5 醫院感染控制 根據《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醫院消毒管理制度》、《醫院手衛生制度》等,協助醫院感染控制科,完成科室的院感預防與控制工作,完成院感的衛生學監測,達到預防和控制感染目的;根據國家衛生檢疫、食品留樣制度,對膳食進行衛生學監控,以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3.6 營養宣教 營養護士應在醫院臨床護士中開展營養宣教培訓工作,強化臨床營養護理意識,并進行營養護理監督、指導,提高臨床營養護理水平;可在門診、病房、學校、社區等地,采用咨詢、授課、版報、宣傳欄、宣傳手冊、科普講座、社區健康活動等方式,對各類人群進行營養宣教、平衡膳食指導,提高群眾營養健康知識水平。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形勢下,臨床營養科建設逐步規范,對營養護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當好一名營養護士,就必須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并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
[1] 黎介壽.臨床腸內及腸外營養支持[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3:330-331.
[2] 李碩,張意,陳瓊,等.臨床營養學科建設所面臨的困境[J].西南國防醫藥,2013,23(8):910-911.
[3] 彭南海,倪遠紅,隋芳.臨床營養支持保障系統的組建與管理[J].腸外與腸內營養,2004,11(3):189-190.
全軍醫學科技青年培育項目(13QNP067)
610021 成都,解放軍452醫院營養科(王薇薇,李 碩,張 意,彭婷婷,陳 瓊,劉 穎,李春瑤),護理部(陳 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解放軍普通外科研究所(倪元紅)
李 碩,電話:028-86590115;E-mail:lishuogogo@126.com
R 47
A
1004-0188(2014)05-0544-02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5.034
201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