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 虹,陳登奎,劉英海,胡 宇,程宏瑋,殷雁斌,胡俊梅,駱沙舟,張 莉
疑為動脈瘤性腦血腫腦疝患者急診探查術的麻醉處理
牟 虹,陳登奎,劉英海,胡 宇,程宏瑋,殷雁斌,胡俊梅,駱沙舟,張 莉
目的 探討疑為動脈瘤性腦血腫腦疝患者急診探查術的麻醉處理原則。方法 我科與神經外科合作,采用靜脈快速誘導氣管插管、靜吸復合維持麻醉的方法,對16例疑為動脈瘤性腦血腫腦疝行急診探查術的患者進行了麻醉處理。術中監測ECG、IBP、HR、SpO2、CVP、PETCO2及尿量。結果 16例患者術后均證實為動脈瘤性腦血腫腦疝患者。全組患者均未行DSA或CTA檢查,急診手術清除血腫,探查并夾閉動脈瘤,麻醉過程順利,無手術死亡病例。結論 對疑為動脈瘤性腦血腫腦疝患者行急診探查術時,需多學科的協作配合,快速平穩的麻醉誘導與維持、保障患者圍術期生命體征的平穩、解除患者的顱內高壓是搶救患者生命的關鍵。
動脈瘤;腦血腫;腦疝;急診;探查術;麻醉
顱內動脈瘤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SAH)的首位病因[1],我院將部分蛛網膜下腔出血并顱內血腫且出現腦疝的患者,作為疑為動脈瘤性腦血腫腦疝患者來處理。此部分患者入院時的病情已相當危重,出現單側或雙側瞳孔散大、呼吸不規則等危象[2]。麻醉科在得到神經外科手術通知后,立即進行麻醉準備和處理,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現將我院2005年5月~2012年12月對16例未行DSA或CTA檢查的疑為動脈瘤性腦血腫腦疝患者的麻醉處理匯報如下。
1.1 病例資料 本組共16例,男7例,女9例,年齡38~89歲,平均59.5歲。ASA分級Ⅲ~Ⅴ級;術前合并高血壓7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1例。入院時均呈昏迷狀,一側瞳孔散大8例,雙側瞳孔散大7例。其中5例呼吸已不規則,立即請麻醉科醫師和ICU醫師緊急氣管插管。Hunt-Huss分級Ⅲ級1例,Ⅳ級8例,Ⅴ級7例。全組患者均有蛛網膜下腔出血并顱內血腫。
1.2 手術方法 取血腫側或瞳孔散大側進顱,經擴大翼點入路,骨窗盡量靠近顱前窩底并咬除蝶骨嵴,先清除部分血腫降低顱壓。如果減壓不理想暴露困難,可穿刺側腦室或切除部分顳極及額極。在顯微鏡下解剖側裂,沿頸內動脈由近向遠順血腫方向探查,發現并夾閉動脈瘤,沖洗血性腦脊液;罌粟堿濕敷顯露的各動脈,沖洗腦池。其中15例去除了骨瓣。
1.3 麻醉方法 術前30 min肌注東莨菪堿0.3 mg。入手術室后,立即行橈動脈穿刺置管測壓,并以此作為基礎血壓。9例入手術室前未行氣管插管的患者,麻醉誘導采用咪唑安定0.05~0.1 mg/kg、芬太尼3~6 μg/kg、依托咪酯0.2~0.4 mg/kg、維庫溴銨0.1 mg/kg順序給藥,待藥物充分起效后行氣管插管;5例已行氣管插管的患者上述藥物減半給予,立即開始手術。術中嚴密監測心律和血壓,應用艾司洛爾、尼卡地平、去氧腎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藥物及麻醉藥品將心率維持在60~100次/min;血壓維持在基礎血壓的70%~100%。插管后連接麻醉機行機控呼吸,潮氣量(VT)8~12 ml/kg,呼吸10~14次/min。行鎖骨下靜脈或股靜脈穿刺植入中心靜脈導管測壓。術中采取靜吸復合維持麻醉,持續泵注丙泊酚3~6 mg/(kg·h),分次靜推芬太尼和維庫溴銨,并吸入0.7%~1.5%的異氟醚。術中監測ECG、IBP、HR、SpO2、CVP、PETCO2(維持在30~35 mmHg)及尿量,并適時行血氣分析。術前即開始給予尼莫地平,劑量為7.5~15 μg/(kg·h)。快速補充膠體(萬汶等)擴容,維持中心靜脈壓在6~10 cmH2O。采用自體血回輸機回輸自體血,多巴胺3~5 μg/(kg·h)泵注,保持尿量>1~2 ml/(kg·h),從而保證患者全身尤其是腦部的血液灌注。術后所有患者均帶管送入ICU,待各項生命體征平穩后,再拔除氣管導管。
本組16例麻醉準備和處理快速及時,誘導均平穩,無血壓驟升或嗆咳等。誘導后,血壓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圍內。所有患者均未刻意使用控制性降壓。開顱之后均有明顯的血壓下降,通過快速補充膠體(萬汶等)擴容,給予苯腎上腺素30~50 μg靜脈注射及多巴胺3~5 μg/(kg·h)泵注后血壓趨于穩定。5例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血較多,通過放置臨時動脈夾或短時壓迫同側頸動脈來控制出血,并采用自體血回輸技術,維持了全身的灌注,最終順利完成手術。3例老年患者在開顱之后出現室性早搏,經過給予利多卡因50~100 mg靜脈注射后,室性早搏消失,未對血流動力學造成明顯影響。全組患者均安全返回ICU,無手術死亡病例。
SAH并顱內血腫且出現腦疝的患者是一類極危重的患者。由于顱內動脈瘤是SAH的首位病因,我們把此類患者視為疑為動脈瘤性腦血腫腦疝患者來處理。處理的首要原則是:快速。我院的做法是:神經外科醫師一旦發現此類患者,且患者已出現瞳孔散大、呼吸不規則等危重情況,又的確無條件或時間不允許行DSA或CTA檢查[3-4],將及時通知麻醉科和手術室立即準備手術。麻醉科的醫師在接到通知后,立即派遣1名有經驗的麻醉醫師到現場,在患者進行術前準備時,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訪視和評估;另有1名麻醉醫師立即在手術室內進行麻醉和搶救物品的準備。
患者一旦進入手術室,就開始麻醉誘導和處理。此類患者病情已很危重,麻醉誘導一定要保持平順,避免血流動力學的劇烈波動。選擇對血流動力學影響小的藥物,待麻醉藥物完全起效后再行氣管插管,避免嗆咳等情況的發生。不需要常規進行控制性降壓,因為如果控制性降壓運用不當,可導致整個大腦的腦灌注壓下降[1]。手術打開硬腦膜后,血壓會有明顯下降,此時一定要有預判,避免血壓波動幅度過大造成動脈瘤跨壁壓的增大,增加出血的風險。可以適當補充血容量,用去氧腎上腺素分次小劑量靜脈推注及多巴胺泵注等辦法,將血壓維持在基礎血壓的70%~100%。通常對于一般情況好的動脈瘤患者,采用高張高容量性血液稀釋法來增加流經動脈狹窄區域的腦血流,維持中心靜脈壓在8~12 cmH2O。而對于此類危重患者,建議容量負荷不要過重,將CVP維持在6~10 cmH2O。如果術中出現動脈瘤的再次出血,通過外科醫師放置臨時動脈夾或短時壓迫同側頸動脈來控制出血,同時快速擴容,并采用自體血回輸機回輸自體血,小劑量多巴胺泵注,保持尿量>1~2 ml/(kg·h),維持全身的灌注。
此類患者一定注意預防腦血管痙攣,通常在診斷之后立即給予鈣通道阻滯劑尼莫地平,它能夠抑制顱腦損傷所引起的內皮素(ET)升高,可有效地緩解蛛網膜下腔出血后的腦血管痙攣,改善腦血流,使腦組織缺血性損傷明顯減輕[5]。應嚴密監測血壓,以不影響血壓為前提,找到一個平衡點。預防神經系統并發癥是此類患者手術治療的關鍵點,麻醉醫師必須做好腦保護措施。我們維持PETCO2在30~35 mmHg,呈輕度過度通氣[6]。術中使用甘露醇、呋塞米、腎上腺皮質激素等降低顱內壓。還可通過腰部或腦室置管引流腦脊液,前提是必須謹慎緩慢,切忌在打開硬腦膜前大量引流腦脊液,以免出現腦疝或跨血管壁壓突然增加。
對疑為動脈瘤性腦血腫腦疝患者行急診探查術,需要多學科協作來完成。在第一時間完成各科相關檢查和治療,第一時間解除患者的顱內高壓,給患者帶來更多生存的希望。快速平穩的麻醉誘導與維持、保障患者圍術期生命體征的平穩、預防及減少術后并發癥非常關鍵。
[1] Fun-Sun F Yao.YAO & ARTUSIO 麻醉學[M].6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570-579.
[2] Lai JD,Siu KH.Poor grade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outcome after treatment with urgent surgery [J].Br J Neurosurgery,2003,53:1275-1282.
[3] 陳軼,孫清榮,廖翠薇,等.CTA 減影法在顱內動脈瘤檢查中的應用價值[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7,29(22):2197-2198.
[4] Chen CY,Hsieh SC,Choi WM,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ruptured aneurysms or cerebral artery aneurysms:a uncommon location for emergent surgical clipping[J].Clin Imaging,2006,30(2):87-93.
[5] 沈光建,鄒詠文,許民輝.尼莫地平對兔腦損傷后內皮素變化的影響及其意義[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1998,20(2):162.
[6] 郭亮.顱內動脈瘤夾閉術24例麻醉處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1,9(27):106-107.
610021 成都,解放軍452醫院麻醉科(牟 虹,胡 宇,殷雁斌,胡俊梅,駱沙舟,張 莉),神經外科(陳登奎,程宏瑋);成都軍區總醫院麻醉科(劉英海)
劉英海,電話:13980667073
R 743
A
1004-0188(2014)06-0636-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4.06.023
201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