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群咬架、咬耳、咬尾的防治
在豬群飼養管理中,時常會出現咬架、咬耳、咬尾等現象,造成商品豬殘次品增多,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因此,豬群一旦發生這些現象,應及時查找原因,迅速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予以防治。
1.常見原因。豬群合圈、合群后,互相爭奪群序位置是發生咬架的主要原因。豬有群居特性,嗅覺又非常靈敏,處于亞健康狀態的豬產生的異味或因玩耍而致受傷出血的腥味,都會引起其他豬只的攻擊,從而發生咬架。群體內密度過大時,豬群常因爭食槽、水槽和睡覺的位置而發生爭斗咬架。個別豬將其他豬的耳朵或尾巴誤當乳頭吸咬出血時,其他豬會群起攻擊傷豬,且這些個別豬的行為會持續循環。日糧中缺乏某些營養成分時,豬易形成異食癖,相互啃咬,出血后咬架更加激烈。
2.防治。先將咬架群內的傷豬挑出,單圈護理,對癥治療;然后將行兇豬挑出,單圈或隔離另圈飼喂,性情兇狠的要注射安眠鎮靜劑,如鹽酸氯丙嗪等;最后在咬架群內噴灑來蘇兒等刺激性消毒藥品,讓豬群相互分辨不出其他豬的異味。養殖過程中,應根據豬只大小適當調整密度,避免密度過大。豬群內可適當放置一些木棒、石塊、鐵器等玩物,供其玩耍。日糧應采用全價飼料,保證營養供應,防止豬只發生異食癖。初生仔豬應及時進行斷尾處理。處于咬耳、咬尾較多的豬群,可用黃苦劑(工業黃油1千克+中藥苦參300克)涂抹于豬的耳部和尾部,連續涂抹1周,豬只會改變習慣,不再發生咬耳、咬尾現象。
歐陽照華 河南省清豐縣韓村農技推廣區域站45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