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新,李 陽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8)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動“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外資在城鎮化進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外資是如何影響城鎮化進程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
世界體系論認為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乃是一個世界體系,其基本的結構特征是核心—邊緣分工與不均衡發展。世界體系的“動態”性質允許各國向上流動或向下流動。邊緣國家可能上升為半邊緣國家,促進了全球的城市化過程。90年代后認為FDI對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產生正向影響的研究逐漸增多。Victor F.S.Sit(2001)指出發展中國家城市的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恰當的FDI政策、區域性和全球性具有競爭力的交通和通信基礎設施的影響,Tommy Firman等(2007)對印度尼西亞城市化的分析也證明FDI對城市化的正向作用。Kevin Honglin(2002)認為FDI對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及地區經濟增長的作用愈加重要,并且同時指出由于FDI主要分布于長三角、珠三角及其他沿海開放城市,導致了我國城市化水平的地區差異。
吳莉婭,顧朝林(2005)通過回歸分析得出,外資與技術使江蘇城市化的特征和動力機制發生了巨大變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資將成為江蘇城市化新的動力機制。胡序威(2007)分析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指出經濟全球化,資本、技術、產業的跨國轉移,必將推動和加速發展中國家及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及對發展中國家城市和中國城市發展的影響,羅茜(2008)通過回歸分析城市FDI與城市綜合實力的關系,認為城市化水平受FDI推動顯著,即使FDI投資規模不大但有內資推動時,城市化水平依然得到提升。薛國琴(2007)的實證研究均表明我國的城市化與外資具有正相關性。
總體而言,全球化視角下中國城市化動力機制研究(包括FDI與中國城鎮化問題)尚處于萌芽狀態(吳莉婭,2008;王新娜,2010);國外學者側重于定量和實證檢驗,但對中國的關注較少;國內學者局限于定性和案例分析,規范的實證研究較少(丁行政,2010)。江蘇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充分融入了全球生產網絡體系,通過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促進經濟和城鎮化的發展。因此,本文以江蘇為例研究FDI對地區城鎮化的影響無疑是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2000年以來,江蘇城市群成為江蘇城鎮化發展的主要載體,蘇錫常、南京、徐州三個都市圈發展各具特色。但是城鎮化發展的環境保護壓力增大。城鎮化發展植根于自然資源與環境之中,隨著江蘇省城鎮化的發展,城鎮資源需求也快速增加,城市用水量增加,耕地用面積逐年減小,城鎮化帶來的工業污染加劇,同時城鎮空間擴張和工業選址時更多的只注重考慮經濟利益,導致城市化的超常規發展,全省環境狀況指數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70.3下降到2011年的54.81。
城鎮化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因素交織漸進演變的過程,城市化本身就是集聚經濟的作用過程和結果;在由外商直接投資和跨國公司推動的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城鎮化愈加顯示出開放性的特點,FDI集聚的過程也促進了城鎮化的發展。(王新娜,2010)城鎮化有學者將城鎮化分為外生城市化和內生城市化(寧登,2000),無疑外商直接投資對城鎮化的影響可歸為外生性的,但是外部因素必須通過內部因素而發揮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化的發展與經濟全球化中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密不可分。江蘇的外商直接投資是否促進了經濟發展?通過什么機制促進城鎮化發展的?下面我們將從外商直接投資促進地區經濟增長、工業化和就業的途徑進而影響城鎮化的三個方面探討FDI影響江蘇省城鎮化的發展機制。
經典的雙缺口模型(雙缺口即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認為,發展中國家可以把FDI作為一國或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從其表示經濟水平的國內生產總值的式子就可以看出:Y=C+I+G+X-M,其中I表示的就是總投資,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FDI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推動作用。因此,我們認為FDI推動江蘇省城鎮化進程的路徑之一就是FDI帶動江蘇省經濟增長,而江蘇省經濟增長推動了江蘇省的城鎮化進程。
城鎮化程度的衡量公式為:

式中,Pu:實際城鎮人口,P:城鎮非農業人口,K:城鎮非農業人口比重系數,C:流動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系數(1:10)。利用這個公式來計算能夠更接近真實城鎮化水平。

圖1 江蘇FDI、GDP與城鎮化的動態變化
本文選取的外商在江蘇省實際投資額FDI,江蘇省城鎮非農業人口Pn,江蘇省人口數據均來自江蘇省統計局網站。圖1根據Pu的計算結果和相關數據呈現出的江蘇FDI、GDP與城鎮化的動態變化,三者成共同的增長趨勢,說明江蘇的城鎮化水平在FDI和地區經濟促進中不斷上升。
假設:FDI促進江蘇省經濟增長從而間接推動江蘇省城鎮化。用以下公式表示:

為了方便計算,將(1),(2)公式兩邊取對數,得:

通過Eviews軟件對(3),(4)式進行回歸分析,得

兩式的判定系數分別為0.906和0.987,說明兩模型都較好的擬合了經濟現實;括號中的數據為t檢驗值,從F和t值可知,模型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線性關系是顯著的,FDI顯著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FDI促進GDP增長的彈性系數為1.067,即FDI增長1%江蘇的GDP增長1.067%;同時研究表明,經濟增長對江蘇城鎮化的彈性系數為0.259,GDP增長1%將使江蘇實際城鎮人口增加0.259%,經濟增長會顯著促進江蘇的城鎮化發展。由以上實證分析可以證明FDI通過刺激經濟增長從而推動江蘇省城鎮化的進程的理論預期和假說。
外資的流入促進江蘇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產業集群的行程,使江蘇省的產業結構由重工業階段逐漸向高端加工階段轉移,使江蘇省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顯著的改變。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改變推動了江蘇城鎮化的進程。
“城鎮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提法,歐美國家一般使用“城市化”概念,而我國多用“城鎮化”概念;因為不屬于城市級別的縣城和建制鎮等城鎮居民點也是吸納農村人口的重要渠道(李強等,2012)。城鎮化的內涵頗具復雜性(文余源,2005;簡新華,2010;程芳,2012;張沛等,2009),包括農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轉化、產業結構逐步升級、城市文明向廣大農村傳播與滲透等過程。從數據的可得性和研究目標出發,我們將以2002、2006和2010年的相關數據從工業化和城鎮就業的角度探討FDI對江蘇城鎮化的影響。

表1 2002、2006、2010年江蘇省城鎮就業人數、報酬以及工業總產值
從表1數據可以發現,2002年、2006年和2010年城鎮就業職工人數中外資的比例分別為10.4%、23.3%和27.3%;就業職工年報酬相應的比重分別為11.3%、20.9 和23.4%;工業總產值相應的比重分別為29.8%、41.1 和39.8%;城鎮就業職工人數和報酬中外資的比例呈上升趨勢。由于外資的流入,在外資的推動下,江蘇省就業結構發生了改變,傳統的農村社會逐步瓦解,農村剩余勞動力轉換為工業所需勞動力,逐步實現了農村人口向城鎮人口轉變,推動了江蘇省城鎮化的進程。
從上述的理論分析和統計分析可以得出FDI應該可以從經濟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就業方面促進城鎮化的發展,但是FDI對江蘇城鎮化的影響到底如何?需要我們建立計量模型作進一步的定量計算來給予判斷。
本文用線性回歸方法建立數學模型,由于本文主要為了衡量FDI對江蘇省城鎮化進程的影響,主要涉及資金的流動對城鎮化的影響,因此本文選取外商在江蘇省實際投資額FDI以及江蘇省居民儲蓄SAV(按年利率換算成美元)作為解釋變量,選取城鎮化程度Pu作為解釋變量衡量江蘇省的城鎮化程度。回歸模型為:

城鎮化的變量Pu以實際城鎮人口表示(根據前文計算調整的結果),FDI為外商在江蘇省實際投資額,SAV表示江蘇省居民儲蓄;數據均來自江蘇省統計局網站。(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2000-2011年江蘇省城鎮化與投資數據
利用Eviews軟件,根據已建立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回歸結果為:


F檢驗:取α=0.05,查F分布表找到相應的臨界值 Fα=(3,8)=4.07,可見|F|>4.07,所以方程通過F檢驗。

表3 FDI對江蘇省城鎮化影響的計算結果
t檢驗:取 α =0.05,查 t 分布表查 t(α/2,n-2)=t(0.025,10)=2.228,從回歸結果可見 tc,tFDI大于 2.228,tSAV小于2.228,說明FDI對城鎮化程度有顯著性影響,在5%的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
從表3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資和省內投資都顯著地推動了江蘇省城鎮化的發展,如前文的理論分析預期一致,外商直接投資確實促進了江蘇的城鎮化發展。從表3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資和省內投資都顯著地推動了江蘇省城鎮化的發展,如前文的理論分析預期一致,外商直接投資確實促進了江蘇的城鎮化發展。
在全球經濟飛速發展和我國城鎮化戰略大力推進的背景下,外資在經濟全球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表明,江蘇省外資的流入使江蘇省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的改變;FDI成為了江蘇省城鎮化的新的動力機制。而本文的研究可以為開放條件下的城鎮化發展提供以下啟示:
一是外資通過技術外溢,學習效應等刺激江蘇省經濟增長,經濟增長進一步推動了江蘇省城鎮化的進程。因此,在積極推動城鎮化進程中,政府應當鼓勵外資流入,尤其是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外資的流入,并鼓勵興建產業園區,鼓勵產業集聚,使外資帶來的學習效應和技術外溢進一步得到加強,從而加快江蘇省城鎮化的腳步。
二是外資通過促進江蘇省工業化的進程,促進農村剩余人口向城市流動,加強人口素質,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人口轉變,加快江蘇省城鎮化的進程。在此過程中,政府應當加強對人口流動的管理和指導,鼓勵外資企業進行在崗人員培訓等工作的開展,使外資有序,高效低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人口轉變,進一步實現城鎮化。
三是外資在推動江蘇省城鎮化進程的過程中,同時會帶來環境方面的負面影響,政府應采取約束政策避免外資導致的過度城鎮化現象,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外資企業建立,對能源節約型或者創新利用能源的外資企業予以獎勵,外資企業應提高生產效率,通過改變生產方式避免過度城鎮化現象的產生。
[1]George.C.S.Lin.,“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in a Transitional Socialist Economy:Spatial Restructuring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China”,Urban Studies,2001,38(3)
[2]Pjzarro R E,Wei Liang,Banerjee T.Agencies of Globalization and Third world urban Form:A Review[J].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2003,18(2):111
[3]李強,陳宇琳,劉精明.中國城鎮化“推進模式”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12,(7).
[4]寧越敏.新城市化進程——90年代中國城市化動力機制和特征探討[J].地理學報,1998,(5).
[5]石憶邵.城鄉一體化理論與實踐:回眸與評析[J].城市規劃匯刊,2003,(1).
[6]朱玥瑩,陳玉平.FDI--現代城市發展的新動力[J].全國商情:經濟理論研究,2005,(12).
[7]吳莉婭,顧朝林.全球化、外資與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江蘇個案研究》[J].城市化研究,2005,(7).
[8]胡序威.略論中國的現代化與城市化[J].現代城市研究,2007,(7).
[9]羅茜.FDI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影響[J].區域經濟,2008,(4).
[10]王新娜.FDI在發展中國家城市化中的動力作用[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