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生動有趣的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激發學習的內在動力,接下來筆者就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個數學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千米的認識”這一課時,把課堂設在大街上,讓學生親自走一走、量一量,親身體驗1千米的長度,并且不斷啟發學生用身邊的事物來描述1千米的長度,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就能深刻的領悟到“千米”的概念。再如學習“位置與方向”時,組織學生到操場上,幫助學生辨認操場的方向,并引導學生開展“問路”“指路”的模擬活動,在活動中運用方向的知識。這樣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學習中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同時也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質疑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源泉和動力。因此,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質疑中去發現和解決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用猜想和驗證來創設問題情境
猜想就是讓學生提出大膽假設,然后驗證猜想是否正確,這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習成為一項充滿挑戰并富有樂趣的事情。例如在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先出示3、4、5三個數字,用這三個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使這個三位數是3的倍數,然后請學生驗證并猜想3的倍數的特征。通過一系列的猜想和驗證,學生最后終于找到3的倍數的特征,不僅提高了學習積極性,而且教學效果也明顯增強。
2.利用問題創設情境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好奇中探索知識,能夠激發其學習的內在動力。例如在教學“同樣多”的時候,創設一個小熊掰玉米的情境:一只小熊掰了8個玉米,另一只小熊掰了6個玉米,兩只小熊的玉米不一樣多,這時的問題是怎樣才能使兩只小熊的玉米同樣多呢?學生們活躍起來,拿出自己的學具不停地擺弄,通過一系列的實驗,終于得出了“讓一只小熊給另一只小熊1個玉米,它們的玉米就同樣多了”的結論。這種問題情境的創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幫助他們獲得新的發現,而且讓他們對所學的知識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創設游戲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將游戲因素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必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人民幣的簡單計算”時,為了讓學生學會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教師設計一個購買活動,準備三種形態各異的氣球并標出每種氣球的價格,讓學生來購買,在購買過程中計算價格和換算錢幣,列出算式進行計算。這樣的換算方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能夠在實踐中解決一些關于元、角、分的換算問題,從而將數學知識更好地應用于生活當中。
四、創設“親歷”情境,幫助學生化解難點
親歷就是親身經歷,只有親身實踐才能使認識更深刻。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學生“親歷”的教學情境,把抽象的知識化為具體的活動,讓學生在親歷的情境活動中理解知識要點,化解知識難點。例如一年級數學中有這樣一道思考題:前面有9人,后面有7人,一共有多少人?教師可以請學生到講臺上排隊站一站,前面站9人,后面站7人,數一數便很快得出結論。小學生在進行含有9的數學運算時,常常會多加一個數字,不能得出正確答案,只有讓學生置身于具體的情境當中,才能幫助他們認識到問題所在,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樣的認識不僅是深刻的,而且也幫助學生輕松化解知識難點,教師的教學也會起到良好的效果。
五、創設“開放式”情境,放飛學生思維
教材中的許多內容都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因此教師要善于創設“開放式”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使學生擁有更大的思維空間,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的廣闊性、靈活性和獨特性,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借助操作學具,自主探索計算三角形內角和的方法。學生經過認真思考和積極討論后,得出了以下4種方法:第一,測量法,測量各種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度數,將內角相加,結果都是180°;第二,折疊法,找到三角形兩條邊的中點,連線并沿線折,使一個角的頂點落在對邊上,再把另外的兩個角折過來使三個頂點重合在一起,這時三個角組成了一個平角,即是180°;第三,撕拼法,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1、∠2、∠3剪下來,再把它們的頂點重合拼在一起,三個內角能拼成一個平角,即說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第四,拼合法,連接四邊形的一條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三角形,任意一個四邊形的內角和都是360°,所以每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180°。教師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和時間去研究和探討,最終得出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的結論。在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拓展,有效地提高了多維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情境的創設要切合數學學科的特點,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只有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情境,才會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總之,恰當地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巧妙地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將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和發現規律,在自主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情感和能力的全面發展,最終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興隆鄉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徐曉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