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偉


運動員公寓靜悄悄的。在臨近舉重隊宿舍的長廊盡頭,有一塊喜迎新年的板報,一行彩色美術字美麗而醒目:“舉起明天,馬到成功"。國家體育總局舉摔柔中心備戰里約奧運動員大會才開過一天,舉重男隊總教練陳文斌就在茶幾上攤開了記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熱情地接受《新體育》記者的采訪。
新體育:對舉摔柔中心里約奧運會動員大會,你有什么印象?
陳文斌:參加大會的有舉重、摔跤、柔道項目的運動員、教練員、科研醫務人員與管理人員近300人。我感覺,這個動員會決非僅為今年冬訓,指導思想與所涉問題可貫穿里約奧運前兩年半的訓練周期,可說是倫敦奧運和遼寧全運周期經過大調整后,舉重等項目進軍里約奧運的誓師動員大會。
可以說,從動員大會起,我們已正式進入里約奧運倒計時了。
新體育:你參加過四屆奧運會,以男隊總教練的身份也經歷過三屆。本次備戰感覺有什么不同?
陳文斌:壓力空前,責任重大。過去總教練是任命的,而這次是競聘上崗。去年底,我從福州回北京,準備第二天的競聘會。到了宿舍才聽說這次競聘男舉總教練的就我一人。對大家的高度信任與別無選擇的態勢,心里震撼太大。干了一輩子舉重,里約奧運成了背水一戰,不干好是不行的。聘任書頒發給我時,我心里很激動,有一種義無反顧之感。現在,我想借《新體育》的平臺,對關注和支持中國男舉的人們說,我將直面新挑戰,認真履行職責,自信征戰里約奧運,努力創造新的成就。
新體育:這次動員給你提供了什么啟示?你準備怎樣細化落實動員令?
陳文斌:這次動員貫穿科學求實精神,明確要求我們“總結2008,反思2012,展望2016”。歷史是一面明鏡,許多方面可以溫故而知新,通過北京和倫敦奧運活生生的經驗教訓,為打好里約之戰作好鋪墊。
現在回過頭看,2007年冬訓成效很大。那時我們很困難,當年世錦賽才拿到2枚男子總成績金牌,戰績平平,面對即將在家門口的北京奧運盛典,大家都緊了起來。
當時堅持了針對性很強的三段訓練法:訓前段充分作好準備活動,至少花30—40分鐘將身體各關節充分拉伸,全身整體放松;訓中段嚴格執行計劃,突出效果;訓后段花大塊時間,晚上作保健放松,消除疲勞與體內的乳酸,體能恢復問題盡量不過夜。我們的按摩醫生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后勤保障也全力跟上。所以,2008年奧運會男隊6人出戰,除一人受傷外,拿下了4金1銀的歷史最好成績。
這次,全隊將全力精心研討,精心組織,充分分析2008年和2012年兩個備戰周期的得失,為備戰里約奧運提供有效幫助。
新體育:聽說蔡振華在動員會上介紹了乒乓球隊的做法與經驗。你想重點或者優先引進哪些呢?
陳文斌:乒乓球隊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核心是教育隊員明確祖國培養意識,懂得知恩圖報。無數事例證明,中國絕大多數強項無一不受益于舉國體制的陽光雨露。舉重項目是單兵出戰,但是由團隊做保障。離開集體的力量,單槍匹馬沒有成功的先例。
同時,要借鑒乒乓球隊站得高,看得遠,關鍵時刻能拋棄個人得失,無私才能無畏。以正確的勝負觀為指導思想,努力營造內部良性競爭機制,服從國家挑選。正選者要不松懈,不辱使命,備選者要堅守到比賽鈴響。新近出版的《乒乓中國夢》里這種實例很多,我也準備陸續將書里的一些實例在隊里的業務學習中分析解剖,他山之石可攻玉嘛!再有就是要加強對制勝規律的研究與把握。這方面,男舉也做了一些,但任重道遠。教練員是關鍵,我要多負責任。
新體育:聽說在隊伍管理上,男舉出了一些新招。按你的理解,舉摔柔中心想達到什么效果?
陳文斌:創新與改革是競技體育發展的核心與生命,也是穩步走向里約奧運的基礎。這是實實在在的必由之路。大家想想,每項世界紀錄、奧運會紀錄往往總能停留一段時間,為什么?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任何事物存在發展都是有極限的,也可以看作是這一時段人們智慧的結晶,是各種努力的總合力。假如一人窮盡體力智力舉起200公斤,再要提升哪怕1公斤,用老辦法往往就會面臨短板與圍墻,無法奏效。要取得突破,就必須創新,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
里約奧運周期,舉摔柔中心決定實行隊委會領導下的總教練負責制。總教練牽頭建立復合型訓練管理團隊,不再直接帶運動員,這樣既可以集中精力在戰略層面多做點事,又可給年輕教練多壓擔子,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干。
新體育:能否透露一點在管理體制上的新嘗試?
陳文斌:管理方面的改革是經過反復研究,征求許多教練員運動員的意見后決定的。我理解主要是舉國體制、整體規劃、集中部署。目前,國家男隊除我外,還有一名領隊
原舉重部副部長李浩,兩名副總教練:張國政與于杰。下設4個組,每組設組長一人,配教練若干。比較大的兩個變化,一是國家隊層面首次專設大級別組;二是打亂地域區分,不再延續誰的隊員由誰帶的老路。
兩位副總教練協助我并各帶一個組:于杰手下主要是廖輝、呂小軍,還有85公斤級的新秀田濤,承擔著里約奧運攻堅重任。
北體大競技體校副校長張國政過來帶大級別組,這是中國男舉首次設立成建制的組別。大級別一直是我國的弱項,是塊難啃的骨頭,但提升大級別實力是形勢所需,頗具挑戰性。
萬建輝組主力陣容是林清峰、吳景彪、丁建軍、張杰等;胡常臨組除了龍清泉與湖南籍隊員余濤、諶利軍外,還有江蘇陸浩杰等。大家可以看到,每個組的實力與潛力都不可小覷。
這種分組與隊員的歸屬還將根據實踐效果與實際情況適時調整,保持隊伍活力,形成最佳配備。
集訓地點與方式,過去以組為單位,雖較為靈活,但也存在管理不便等弊端。從今年冬訓起,改為全隊統一行動。對過去各組較為適應或效果較好的地點盡量適時利用,如海南五指山、安徽大別山、福州馬江基地等。
新體育:反思倫敦奧運會,你有什么教訓?
陳文斌:倫敦奧運會,男舉任務沒完成好,這也是我經歷的數屆奧運會中最困難最糾結的一次。本來,我們要創造境外奧運會的最佳成績,男女隊至少拿下6枚金牌,男隊出戰6人,至少拿3塊金牌才說得過去。結果,女隊出戰4人,拿下3金,而男隊6人,僅拿下2金2銀。現在回想起來,除組委會分配房間小而少,住不開,影響休息外,我們自身的教訓也是深刻的。尤其是56和62公斤兩個級別,信息有限,對主要對手不摸底。
56公斤級吳景彪預賽拿下300公斤,我們就有點盲目樂觀,誰想到朝鮮選手一年提升26公斤,從默默無聞的267公斤躥升到293公斤。我們對這一局面準備不足,出現了心理波動。
62公斤級的張杰也是,對手近況連國際舉聯方面都沒任何信息。
85公斤級陸永在北京奧運會拿下394公斤奪冠,估計倫敦奧運會上接近390公斤,就能拿下金牌,最后對手正是以387公斤的總成績奪冠。抓舉陸永拿下178公斤,勢頭不錯,不料,挺舉比賽準備活動沒充分做開,準備活動組數比常規少三分之二,最終三把失敗,失去總成績,我們都很沉痛。
當時,大家都認為,這三個級別中只要拿下一枚金牌,男舉就完成任務了。現在再提這一頁,主要是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新體育:能否披露中國隊的里約奧運會目標?你準備怎樣完成任務?
陳文斌:里約奧運會男舉的目標是保證3枚金牌。如能完成,我們就創造了參加境外奧運會的新紀錄。也許有人覺得這不過癮,北京奧運會上不是拿74塊嗎?這沒有太大可比性,北京奧運會是主場,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另外,競爭環境也不同以往,今后顯得更為嚴峻,一些國家較好完成了新老交替,中國隊實力已無明顯優勢。再加上一些不測神秘因素,真難預料。我們只要把功底練夠,做好自己,根據現時舉壇競技態勢,雖然每一金都有困難,但我們還是有信心的。
我們準備重點抓好幾條:
一是提高技術穩定性,增強訓練厚度。這是個基礎。技高人膽大,膽大技更高。我們近期就準備推出實戰需要的每個級別奪金達標線,激勵大家勇攀高峰。
二是在不同環境下或在模擬測驗中,提高在里約奧運會攻堅戰中有效重量的成功率,以至少成功4把為底線,以成功5把或5把以上為目標。
三是爭取讓承擔任務的隊員提前去適應氣候與熟悉場地。要制訂好房間不夠用,休息不好,以及沒有空調,甚至臨時停電斷水等應對預案,處變不驚,沉著應對。
到2016年夏天,如能拿出比名額多一倍的人數去接受挑戰,有很難取舍的“幸福的煩惱”,那就最理想了。男子10個級別中,多數級別都有實力去奪金,如需在某一兩個級別派出雙保險,那保金系數更高,最終從11—12個人中選出6人出戰。
責編 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