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天清晨,收到一條來自江西的短信:“我正坐在小山丘上看日出,當黑夜一點點被光明點亮,突然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
這條短信讓我不自覺地微笑起來,這種“無言的感動”我完全能夠體會,因為——
我曾坐車在牡丹江的郊外奔馳,看到無盡綿延的山巒上茂密的植被。那種綠,比我之前見過的所有綠色疊在一起還要厚,比任何一株雨后的植物還要綠得純粹,綠得沁人心脾。
我也曾用一整夜徒步爬上泰山,在一千多米的山頂看星空。這片綴滿星辰的無垠夜空似乎發出巨大的轟鳴,響徹心扉,讓我忘記了疲憊麻木的雙腿,忘記了高山上刺骨的寒風,忘記了自己渺小的存在。
這幾年,城市的臉色越來越差,從毫無生氣的藍,變成了病態的黃。空氣中的浮塵遮蔽了我們的視線,讓我們看不到自然的壯美,呼吸不到清新的空氣,就連蔬菜瓜果,也失去了過去的味道。環境保護這個問題過于龐大,遠遠超出個人能力的范疇,但并不意味著人們沒有憑一己之力做著小小的抗爭——在家里擺放植物,吃綠色食品,去未遭工業化破壞的地方旅行。
這些對抗環境改變所做的抗爭,是人類在千萬年的自然環境中形成的本能。
我們所感受到的每一絲氣候變化,吃的每一顆水果,嗅到的每一縷花香,都包含著大自然妙不可言的信息,敏感的身體能接收到這些細小的密碼,促使我們在正確的軌道上前行,從而變得健康。想起一位大廚挑選蔬菜的秘訣之一,就是要選擇那些“看起來精力充沛”的,因為它們更好地吸收了自然的氣息,也更符合我們的口味和身體需求。
曾在一家供應有機菜肴的餐館吃飯,一盤極簡單的青菜,獲得了這樣的贊譽:“有以前的青菜味兒。”這話讓我感到詫異——我是絕對不會這樣形容青菜的,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以前的青菜”是什么味兒,只是純粹愿意多吃一些,并且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
我感到擔憂,似乎大自然正在減少向人類傳遞信息,越來越年輕的一代逐漸失去解讀自然密碼的能力。人如草木,脫離了自然,如何能生機盎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