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珠
中國作協會員,美食專欄作家,資深家庭煮婦。
秋陽熙熙的周末,暫時離開PM2.5指數高飆的上海,隨Tina去莫干山“洗肺”。“上物溪北”在山上,是個鄉間民宿。這樣一個文縐縐的名字寓意“上上之物”坐落于“溪北”,或產自于溪北,或來自于溪北這個地方的恩惠吧!
“上物溪北”由一位來自臺灣地區的建筑景觀設計師以及她的先生親自創意、督造與管理。女主人絢鵬說起怎么會愛上溪北這個地方,很簡單,她是一個敏感體質的人,在上海工作時經常咳嗽嗓子疼,一到山上便豁然而愈。他們夫妻倆都是簡單生活的崇尚者,平時以素食居多,當吃到溪北農民自家菜地種植的蔬菜、自家打磨的年糕、稻米時,天然的口感、純粹的滋味讓他們熱淚盈眶,于是放下城里所有的一切,上山下鄉!
在世外桃源,也許是氧氣供應太富足,作為城市缺氧貧民,我腦袋基本上放空,兀自咧開嘴傻樂。喝茶聽古琴,跟著孩子們去田里拔蘿卜,搓青團。在開放式廚房內,我卷起袖子做兩大鍋日式關東煮獻丑,開心得幾乎忘了人間。
完美度假地必定有好廚師,意外的是“上物溪北”的廚師竟是位90后,安徽人,18歲出來學藝遇到一位管教嚴苛的廣東大廚,幾年后小朋友獨立當上主廚,菜做得真不錯。
麻辣豆腐
以往吃到的麻辣豆腐一般比較碎,這一盤豆腐端的是“寶相莊嚴”,大塊,棱角分明,豆腐上色澤濃郁,盤子四周亦稠稠地有很多醬汁,紅辣椒與綠小蔥點綴得十分好看。一嘗,我驚喜地品出除了麻、辣另有種種意料之外的滋味。
面對我的追問,廚師張亮憨厚地笑道:“除了蔥姜蒜之外,我加了蠔油、花椒油與高湯。”問他為什么不用老豆腐,他說嫩豆腐口感好,因比較細膩,不能多煮,難以吸味,所以醬汁要多一點,一定要更加濃郁,需要勾個芡。我喜歡會動腦筋的廚師,不需要懂得什么嘩眾取寵的分子料理、這個那個傳說,只要有識別素材的慧眼,思維有邏輯,能分析烹調原理,再加上操作經驗,那么,開發新菜品就不會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臺灣三杯雞
臺灣三杯雞很有名,但我一直沒吃到過讓我有記憶的那盤雞。這次在“上物溪北”餐桌上,竟然被臺灣三杯雞驚艷到了。
這盤雞油色亮但并不膩,醬色深紅,比較甜,由于成品上擱了一些新鮮香葉九層塔,吃上去有點異國風味。雞肉很入味,大蒜頭用得很多,油炸過變得沒有什么蒜味,十分酥軟好吃,情不自禁吃了又吃,把余下的湯汁全部拌飯,非常滿足。
我問女主人絢鵬,臺灣三杯雞是怎么做的,我想當然地以為臺灣人就算自己沒做過,也該知道怎么做,沒想到絢鵬這位優秀的設計師其他都不怵,就是做菜方面“一窮二白”。她搖手說不會也不知道,只有九層塔是她轉告廚師張亮放的。不知怎么,我得閑又提起臺灣三杯雞怎么做這個茬,絢鵬為自己身為臺灣同胞不知道三杯雞的做法而羞愧,她真被我逼急了,就在我們拖著行李告別民宿時,她把廚房中忙得團團轉的張亮拖到我面前,讓他必須向我“交代”三杯雞的做法。
張亮介紹說,雞是用的童子雞或者新母雞,用油先熬焦糖,然后炒雞塊,要做出上等的味覺,必須用好的調料。他用的是臺灣金蘭生抽、廣東米酒,還有很多大蒜頭,基本上是廣東菜啫啫煲的做法,以保證上菜時菜品的燙口。絢鵬和大多數臺灣文化人一樣,說話聲輕輕的,非常謙虛。她說,雙休日接待住宿客人較多,廚房有點忙不過來。平時呢,他們的餐廳是向周圍居民開放的。“上物溪北”的菜肴好吃已經名聲在外,常常會有人帶了客人專程前來吃飯,還有特地從縣城開車過來的,順便參觀由山間農舍妙手改成的現代化民宿,嘖嘖稱奇。
涼拌檸檬雞絲
江南一帶很多旅游景區都打著“農家菜”的旗號,有些千篇一律,有些牛頭不對馬嘴,已經傷害到了“農家菜”這個概念,而“上物溪北”打的是“深山竹里美食”牌子,它的菜選用當地的原材料,蔬菜是自己菜地種的,其他是當地采購的,根據客人的需要,有些甚至是從上海的高端超市買來的。菜式不是真正土氣的農家菜,而是融合了各種地方特點,又有自己的特色。我想,這也許是兩位對市場很有研究的創意設計師特地而為。
涼拌檸檬雞絲就是屬于那樣的創意菜。它的做法并不難,然而只是加入了小小的創意,就使我們這幫“見多識廣”的上海人因檸檬雞絲酸中帶麻,略微有點辣,并且滲出檸檬的清香而大呼“贊啊贊”。同去的美籍華人太太甚至走進他們的廚房,要求廚師當場授課。
原材料是第一位的。選用當地散養土雞,采用白斬雞的做法,即大火煮開后10分鐘,熄火燜10分鐘,使雞肉連骨頭的地方斷生(不致血水淋漓),同時肉質鮮嫩;雞腿和雞胸肉用手撕成絲,淋半只檸檬的汁,用剁椒、生抽、杭州醋、花椒油,再將兩片檸檬連皮切成小丁拌入,使檸檬味更足。這道菜是不是很容易學?
正因為“上物溪北”民宿菜肴具有如此特點,才會吸引全國各地游客慕名而來,下榻,從清晨的中西式自助早餐開始,曬太陽,蕩秋千,喝茶,聊天,去菜地拔根蘿卜,挖一棵從沒吃過的綠葉菜回來讓廚房加工。午餐與晚餐的菜單有很多選擇,喜歡吃烤肉的,室外列著幾架結實的烤爐,用真正的炭火。夜幕降臨之后,用樹枝燒起篝火,客人們不由自主興奮起來,有玩有吃,各得其所。
江南好山好水好風光,吸引了眾多城市人休閑度假。我曾說過,自己的人生也許是因為距離貧困與勞累并不遠,因而不是很喜歡那種跋山涉水的背包旅行,于我而言,度假是為了吃好睡好呼吸新鮮空氣,所以我特別喜歡自己的家鄉烏鎮西柵景區。
相比烏鎮西柵成熟的景區建設與管理,顯然位于莫干山上的“上物溪北”規模要小很多,很多土地與建筑都尚待開發。但是從目前來看,“上物溪北”開張接待游客才半年,已經在一些白領消費圈形成口碑,尤其兩位主要經營者的開發、設計與管理思路得到了很多人的贊賞。
莫干山生態環境這么好,是天然氧吧,在溪北有那么個世外桃源似的“溪北農舍”,質樸的原木餐桌上擺著一張“深山竹里美食”菜單,我都替你們嘗過啦,不用再猶豫,周末出發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