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建新


大多數老年人每天夜里會醒來上廁所,這種現象俗稱“起夜”。起夜頻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不但自己睡不好,老伴也會被吵醒。頻繁起夜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睡眠質量,不但身體得不到充分休整,而且體內容易積累毒素,導致免疫力下降。長此以往,對老年人健康極為不利。
中醫認為,腎功能之一即“主水”。腎臟掌管全身體液的代謝,對體內水分的運輸、分布和排泄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因而,夜尿(即夜間尿頻,指夜間排尿次數≥2次)是人體腎臟功能衰退的表現。加上老年人的膀胱逼尿肌萎縮,導致收縮力下降,出現殘余尿,使膀胱的實際容量變小,晚間排尿次數便增多。此外,老年人神經系統調節功能紊亂,易引起精神性多尿癥,會導致夜尿增多。
提到調理夜尿頻繁,養護腎臟的藥材,大家可能會想起鹿茸、杜仲等傳統中藥材。其實,近年來被醫學界逐漸認識,并重點研究的一種植物——掌葉覆盆子,有助于改善泌尿系統功能。臨床試驗表明,掌葉覆盆子單方或復方能明顯改善老年男性因前列腺增生(腎陽虛型)所致的尿頻癥狀。
掌葉覆盆子是194種覆盆子中唯一入選《中國藥典》,并可入藥的覆盆子,有明目、補腎作用,也是國家批準的87種“藥食同源”植物之一。
歷代醫學著作對其多有論述,如《本草衍義》:“益腎臟,縮小便。”《本草綱目》也有記載:“益腎固精,補肝明目,縮尿”。《本草正義》:“覆盆,為滋養真陰之藥,味帶微酸,能收攝耗散之陰氣而生精液,故寇宗奭(《本草衍義》作者)謂益腎縮小便,服之當覆其溺器,語雖附會,尚為有理。”
《素問》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腎主水,與膀胱相表里,共司小便,膀胱氣化功能正常,有賴于腎陽之溫煦。也就是說,人體小便的生成、排出有賴于腎和膀胱功能正常。因而,通過補腎陽可以治療因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的膀胱氣化功能失常和排尿異常。這是掌葉覆盆子單方或復方能夠治療腎陽虛所致的尿頻、遺尿、尿失禁癥狀的中醫理論基礎。
中國泌尿外科良性前列腺增生診斷治療指南中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升高,在60歲的老年人中發病率超過50%,在80歲的老年人中則高達83%。隨著年齡的增長,排尿困難等癥狀也隨之增加,約50%的良性前列腺男性患者有中度到重度的下尿路癥狀,主要表現為儲尿期癥狀、排尿期癥狀、排尿后癥狀及相關合并癥,常伴有尿頻和夜尿,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
從中醫角度看,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腎虛、血瘀、濕熱共同作用后影響到膀胱氣化功能,臨床表現為尿頻、排尿困難等癥狀。目前,臨床用來治療前列增生效果比較好的中成藥多考慮了這三個因素,只不過側重點不同。比如,對于腎陽虛占主導因素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將掌葉覆盆子作為君藥治療;對于以血瘀和濕熱為主導因素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掌葉覆盆子可以作為輔助用藥,幫助恢復膀胱的氣化功能,最終改善患者尿頻癥狀。由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病,在無需手術的情況下可能需終生用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