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琳
2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已基本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城居保”)全覆蓋的基礎上,依法將這兩項制度合并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統一的城鄉居保制度,在制度模式、籌資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與合并前的新農保和城居保保持基本一致。
據悉,目前已有15個省份整合了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定實施了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
改革水到渠成
新農保和城居保合并的消息甫一出臺,便引起各方熱議。其實近年來,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特別是針對農民的養老保障制度改革,一直在向前推進,朝著全民“老有所養”的目標在邁出堅實的一步又一步。中央有決心、群眾有期盼、財政有基礎、社會有共識、實踐有經驗,建立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是水到渠成。
2008年,為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出現新的階段性特征和農民的期盼,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2009年9月1日,國務院決定新農保首批試點規模為全國10%左右的縣(市、區、旗,以下簡稱縣),以后逐步擴大試點,到2020年前基本實現全覆蓋。12月,全國27個省、自治區的320個縣和4個直轄市的部分區縣啟動試點工作。
從這一刻起,試點縣年滿60周歲的農村老人,即便是此前從未交過養老保險費,每月都可以領到基礎養老金,使他們老有所養,無后顧之憂。隨后,新農保試點不斷擴大,向老少邊窮地區重點傾斜。
在當時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我國政府向億萬農民發出信號,國家為他們建立由財政全額支付的最低標準基礎養老金,并將經濟不發達乃至貧困地區的農民納入新農保制度之中,使農村居民有了社會養老保障。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賴德勝認為:“建立新農保制度,實現了城鄉居民在社會養老保險方面的制度平等,不僅是一項重大的惠農政策,更是整個國家朝著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個重大步驟,無疑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程?!?/p>
2011年,國務院決定加快新農保試點進度,啟動城居保試點。6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開展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兩項工作同步推進,年內覆蓋面都達到60%。
2012年7月,新農保和城居保制度在全國所有縣級行政區全面實施;9月,基本實現兩項制度全覆蓋。這標志著我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比原計劃提前了8年。至此,我國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幾千年來中國人“老有所養”的愿望初步實現。
最容易的突破口
目前,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分為5種: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和新農保。2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合并的是后兩種。
賴德勝認為,由于標準相似,將新農保和城居保并軌相對容易,是統籌城鄉養老制度最容易的突破口。
在接受筆者采訪時,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詳細分析了這兩種養老保險制度,“它們的設計非常相像”。比如,首先都設立了個人賬戶,個人向賬戶里繳費,繳費公式也類似,其中新農保每人每年繳費從100元到500元不等,共有5檔選擇,城居保每人每年從100元到1000元有10檔選擇;第二,融資方式非常相似,賬戶養老金是由個人繳費形成,但統籌養老金主要是來自財政補貼,還有少量集體資助;第三,兩種制度養老金發放公式也類似,都是到60歲,每人每月固定開始領取養老金,跟以前的繳費記錄沒有任何關系;第四,兩個制度的基金運營管理方式是一樣的。
“不管你是否曾經繳費,到了年齡都可領取基礎養老金。所以,這兩個制度都帶有救助性質,學界稱之為社會養老金。而保險制度就不同了,保險制度的核心技術是繳費與權益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编嵄恼f。
“雖然兩項養老保險制度看起來好像水平不高,但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是在取消農業稅后,中央做出的最大的惠農工程,是最大的反哺農業的財政舉措。”鄭秉文說,世界各國的農民養老保險制度都是一個難題,養老保險需要繳費,而我國打破了這個原則。2009年設立新農保時,凡是到60歲的農民,都能每月領到55元錢,幾乎沒有什么條件,世所罕見。2011年,我國建立了制度模式幾乎完全一樣、針對城市16歲到60歲處于工作年齡但沒有工作的人的城居保,等于是將對農村的優惠政策擴展到了城市,將對農民的財政支持延伸到了城市戶口的無就業群體身上。
截至2013年3月底,全國城鄉居民參保人數達到4.86億,其中領取養老金的老年居民1.33億人。有13個省級和1572個縣級行政區提高了基礎養老金標準,全國月人均養老金水平81元,基金累計結余2504億元,其中個人賬戶基金累計結余2200億元。
為全面并軌打下基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未來10年養老保障制度改革確立了方向,全會明確提出,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合理兼顧各類人員的社會保障待遇確定和正常調整機制。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鄭功成表示,2014年是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年,各項改革的具體方案設計將不斷出臺并實施。
鄭功成認為,合并新農保和城居保,意味著將加速消除戶籍和“身份”帶來的養老保障差異的進程,并通過頂層設計打通兩個制度,對居民的基本養老需求進行“兜底”設計,有利于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城鎮化進程,也為將來建立統一的國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打下基礎。
賴德勝認為,將新農保和城居保合并,有助于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并為下一步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與城鎮職工、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體系并軌,最終形成更加公平的國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作了鋪墊。
由于新農保和城居保兩種制度極為類似,又是先后設立,重要的是,城居保制度的參保人數很少,有些省份在2011年城居保起步之初就已將兩種保險制度合二為一。
“在統籌層次很低的條件下,如果單純針對這一兩萬人再建立一套經辦機構和隊伍,再增加一個機構來管理,顯然是劃不來的,不利于節約成本,不利于規模管理,也會給社保一線工作人員帶來麻煩。”鄭秉文認為,合并新農保和城居保,有利于節約成本,增加效率。
改革決心已下,共識已經凝聚,藍圖已經繪制,但是具體的路線圖和各個子系統的改革方案還需制訂。牽一發而動全身。專家指出,在實際操作中,城居保和新農保合并,將更有政策依據,為今后其他城鄉統籌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樹立一個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