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澤群

建昌縣王寶營子鄉地處遼寧“西部的西部”,三面環山,一河隔路,沒有礦產資源,沒有區位優勢。2007年,該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2700多元,而這一年,遼寧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773元。面對經濟落后、產業結構單一的現狀,王寶營子鄉黨委注重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民生工作中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以黨建工作引領各項工作全面發展,在這片“一窮二白”的土地上繪就了一幅多彩宏圖。
紅色主調:干部領路,大伙致富
王寶營子鄉黨委書記劉志成剛剛上任,就帶領一班人深入村屯走訪調研,組織鄉、村干部到外地學習,最終確定了發展設施農業和畜禽養殖兩大主導產業。
2008年秋天,王寶營子鄉以田家窩鋪村為試點,發展日光溫室蔬菜大棚。為使這次試點工作圓滿成功,鄉黨委從確定地塊、流轉土地,到規劃設計、組織施工,再到進行生產、上市銷售,都組織鄉、村兩級干部與扣棚戶一道摸爬滾打,共同摸索。當年9月末,每棟長達120米的180棟大棚開工興建。11月中旬,棚菜小區建成。春節期間,頂花帶刺的黃瓜上市銷售,每棟大棚收入3萬元以上,基本收回了建棚成本。第二年,很多村民競相加入了扣棚行列。如今,王寶營子鄉建有蔬菜大棚800多棟,占地2400多畝,蔬菜進入了凌源市和喀左縣的批發市場,成為農民致富的主打產業。
青松村則在畜禽養殖業上蹚出了新路子。村黨支部書記吳國民帶頭發展蛋雞養殖。2013年,他的養雞場蛋雞存欄達到1.8萬只,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而與他同等規模的養雞戶,全村就有5家。目前,全鄉從事規模養雞的家庭有300多戶,年生豬出欄6萬多頭,蛋雞存欄28萬只,成為全縣較有影響的畜禽生產基地。
2012年,王寶營子鄉開始實施玉米節水增量項目。該項目的1800畝玉米實行機械化播種、種子化肥統一購置、生長期統一管理,連續兩年平均畝產達1000公斤以上,秋收的場景上了中央電視臺。
彩色田野: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
王寶營子鄉昔日的田野是單一的顏色:全鄉3.5萬畝耕地只種一季玉米,春夏一片綠,秋天一片黃,冬天一片白。如今的田野,則是五彩繽紛的世界:田地里種著金黃色的玉米、綠色的黃瓜和紫色的葡萄,畜禽小區里養著五顏六色的畜禽。
在美麗的田野上,在祥和的村莊里,處處有黨組織在發揮作用,處處有黨員在默默奉獻。田家窩鋪村在蔬菜專業合作社建立了黨組織,定期組織技術培訓,統一購置生產原料,成為全鄉棚菜生產的“典型村”、“示范村”;青松村的幾個養殖合作社也聯合成立了黨支部,統一飼養品種,統一購買飼料,統一銷售,統一防疫,在全鄉起到了引領帶頭作用。從發展生產到基礎設施建設,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黨員的身影。
2013年8月4日,王寶營子鄉突遭颶風襲擊,上萬株樹木折斷,2萬余畝農田受災,交通中斷,電力、通訊設施受損嚴重。面對這一突發情況,全鄉黨員干部及時到位,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僅用兩天時間就恢復了通訊、電力和交通,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群眾的生產、生活。
金色收獲:過上好日子,邁開新步子
篳路藍縷,攻堅克難,王寶營子鄉黨委以黨建工作引領各項工作全面發展,全鄉面貌煥然一新。
往日單一的大田種植,變成棚菜生產、畜禽養殖、果樹種植多業并舉,外出務工和農業生產兩不誤、兩促進;
實現了村村通公路,蒿桑河上建起了堅固、寬闊的水泥橋,一些居所偏僻的村民實現了整體搬遷,群眾告別了路難行、河難過的日子;
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7年的2700多元,躍升至2013年的9800元……
“這幾年,鄉黨委走出了產業富民的路子。下一步,鄉黨委要邁開產業富鄉的步子!”王寶營子鄉黨委書記劉志成看著多彩的田野,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