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的助學基金幫我圓了多年的‘大學夢,解決了父母最大的心病,真心感謝農行的慷慨相助!”這是2013年考上東北師范大學研究生的朝陽縣尚志鄉大車戶村晏春雪接到農行助學基金后在日記中所寫的心里話。晏春雪拿到的助學基金正是2013年農業銀行遼寧省分行黨委為尚志鄉25名考入大學的貧困學生捐助的4萬元“英才助學基金”。這已是遼寧農行幫扶尚志鄉的第16個年頭了。16年來,遼寧農行黨委按照“幫扶工作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原則,通過多種形式為尚志鄉扎扎實實辦實事,送溫暖,解難題,在群眾中鑄造了良好的口碑。
16年前,著名愛國將領、抗日英雄趙尚志的故鄉——朝陽縣尚志鄉被遼寧省政府確定為農業銀行遼寧省分行定點扶貧單位。為加快轉變當地貧窮落后面貌,16年來,遼寧農行歷屆黨委一直將改善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作為重任,積極探索扶貧方式創新,充分發揮金融企業優勢,扎實推進定點扶貧工作。遼寧農行新一屆黨委成立以來,采取政策傾斜、增加資金投入等措施,不斷加大定點扶貧工作力度,連續6年榮獲遼寧省政府授予的“定點扶貧先進單位”稱號。
問需于民,踐諾于民
為使扶貧工作真正幫扶到位、常抓不懈,遼寧農行制定了《定點扶貧三年規劃》,明確了幫扶工作指導思想、原則,幫扶目標、任務,主要幫扶措施。為將規劃變為現實,實實在在為當地百姓做好事,做實事,遼寧農行的黨員干部克服路途遙遠、道路難走、吃住不便等困難,時常出現在老百姓的田間地頭、家里的熱炕頭上,收集和解決群眾反映的愁事、難事。據統計,5年來,遼寧農行領導、扶貧掛職干部,市、縣行的領導干部深入尚志鄉基層現場辦公、走訪調研達150余人次,帶回來的關于教育、農業、生活等群眾反映的問題56個,有效解決率達到93%,真正做到主動去、經常去,被尚志鄉村民親切地稱為“省城里的貼心人”。
扶貧濟困,幫教為先
遵循“治窮先治愚,治愚在教育”的指導思想,遼寧農行黨委決定實施教育扶貧“希望工程”,每年對尚志鄉學習成績突出、品德優秀、家庭困難的中小學生進行資助。為加強尚志鄉基礎教育建設,先后建立了“希望小學”、高標準電教室,捐贈了教學設備,使尚志鄉的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到電腦。為提高山區學校的教學水平,為“紅軍學校”安裝了北京十四中學網絡教學寬帶,使當地學生接受與城里學生一樣的教育,徹底改變了以往教學設施簡陋、教學環境差的局面。自2009年起,遼寧農行每年拿出10多萬元資助尚志鄉300名中小學生;遼寧農行黨委成員對初中生開展“一對一”幫扶;2010年,為鼓勵高考學子完成學業,成立了教育基金會,每年注入4萬元助學金,基金會成立3年來,共資助76名學生順利跨入大學校門;每年組織黨員干部向“紅軍學校”捐贈各類圖書、文體用品;2012年,遼寧農行員工以個人名義為貧困學生捐錢捐物共計5萬余元。
發揮優勢,服務“三農”
為真正實現“救助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轉變,遼寧農行注重將“輸血”變為“造血”。積極協調籌集資金,落實發展項目,引導當地群眾發展特色經濟,培育優勢產業。尚志鄉沿朝青公路兩側的車戶溝和米家溝等地的農民一直有脫貧致富的意愿,遼寧農行經過前期調查,及時給予貸款扶持,幫助當地農民建蔬菜大棚,近年來已累計向該地投放蔬菜保護地貸款600多萬元,共扶持農戶200戶,每戶有大棚兩棟以上,每座大棚年收入8000多元,村民逐步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為發展養豬業,遼寧農行積極幫助尚志鄉鄭杖子村建立了畜牧小區,共扶持養豬戶50余戶。近年來,遼寧農行向尚志鄉累計投放各類貸款1500余萬元,為當地擺脫貧困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真情實意,愛心捐贈
每年春節前夕,遼寧農行領導都要帶隊赴尚志鄉慰問困難群眾,發放慰問金及物品。近3年來,共走訪慰問困難群眾300戶,發放幫扶資金及物品共計10萬元。2009年,朝陽縣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旱情,遼寧農行緊急召開會議,決定捐助6萬元專項資金,購買30臺噴灌機等設備,用于搶澆面臨絕收的農田,使干旱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遼寧農行解決了我們一直發愁的老難題,這回終于可以睡個安穩覺了,遼寧農行真是我們老百姓的貼心人!”當地農民劉長福激動地說。(農業銀行遼寧省分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