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忠星
慢性硬膜下血腫(CSDH)是頭部外傷后3周出現癥狀、位于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并外圍有包膜形成的血腫, 老年人多發[1]。鉆孔血腫沖洗引流術仍是目前治療CSDH的主要方法, 但手術對顱骨及硬腦膜的創傷大, 且操作復雜, 對環境、設備的要求也高。隨著微創醫學的發展和對病理認識的深入,穿刺針微創穿刺引流術被逐漸多地應用到神經外科的治療中[2]。本文選取65例CSDH患者, 旨在對比常規鉆孔引流術與應用YL-1型顱內血腫粉碎針兩種方法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65例CSDH患者, 男42例, 女23例;年齡57~76歲, 平均(60.8±7.4)歲。頭部外傷后發病時間平均≥50 d。術前均經CT等檢查確診, 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行頭MRI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排除手術禁忌證。術后經病理學檢查證實。其中單側血腫37例, 雙側血腫13例。采用前瞻性、非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方法分為常規鉆孔引流組(n=25)和微創穿刺引流組(n=40), 兩組性別、年齡、外傷時間、血腫位置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神經內科保守治療1~2周,待病情穩定后擇期行手術治療。均在局麻下施術。常規鉆孔引流組:CT定位下常規進行鉆孔沖洗引流。其中雙管引流20例, 單管引流5例。微創穿刺引流組:采用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粉碎針, 將2 cm一體化鉆頭裝于槍式電鉆。CT定位下觀察血腫最厚部位, 于頭皮顱骨硬膜快速全層進針,注意避開顳淺動脈及腦膜中動脈。進入血腫腔, 分離鉆頭和電鉆, 連接并夾閉引流管, 拔出鉆頭, 釋放血腫血液, 擰緊蓋帽。將患者送回病房, 床底抬高15°呈頭低足高位, 開放引流管。其中雙管引流29例, 單管引流11例。兩組術中均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血腫腔, 直至沖洗液清亮。CT復查血腫基本消失, 術后3~5 d拔管/拔針頭。
1.3 觀察指標 記錄住院時間;術后復查CT觀察癥狀消失情況;格拉斯哥治療結果分級(GOS)評價預后。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 計量資料以(±s)表示, 結果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65例均手術成功, 無1例死亡。術后復查CT判定療效。微創穿刺引流組:平均住院時間(7.9±1.8)d。術后10 d內復查7例(17.5%), 有3例見低密度影與顱內積氣。30 d內復查24例(60.0%), 2例有上述改變。60 d后復查9例(22.5%)正常改變。5例(12.5%)低密度影與顱內積氣者均在60d內吸收。常規鉆孔引流組:平均住院時間(9.4±2.1)d。術后10d內復查4例(16.0%), 有2例見低密度影與顱內積氣。30d內復查13例(52.0%), 2例有上述改變。60 d后復查8例(32.0%)正常改變。4例(16.0%)低密度影與顱內積氣者均在60d內吸收。兩組療效均顯著,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預后比較 微創穿刺引流組術后復發1例(2.5%),二次穿刺引流后治愈。GOS評分恢復良好者39例(97.5%),1例(2.5%)原發性腦損傷嚴重者術后留有中等病殘。常規鉆孔引流組術后復發4例(16.0%), 二次穿刺引流后治愈。GOS評分恢復良好者21例(84.0%), 2例(8.0%)原發性腦損傷嚴重者術后留有病殘(中等病殘1例, 嚴重病殘1例), 1例(4.0%)發生張力性氣顱, 1例(4.0%)發生顱內感染。微創穿刺引流組患者預后優于常規鉆孔引流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CSDH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 根據患者血腫溶解及吸收情況, 頭顱CT掃描可見高密度-低密度改變, 其改變與病程、血腫吸收速度密切相關。本組65例行CT平掃時均提示兩側硬膜下血腫等密度表現。
過去對CSDH的治療主要采用鉆孔血腫沖洗引流術, 血腫清除效果較好, 但術后創傷大、操作復雜及術后并發癥等問題仍困擾著臨床[3]。近期國外有研究指出, 老年患者受壓腦復位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 并隨年齡增長所需復位時間越長, 通過鉆孔血腫引流能否在有限引流時間內消滅血腫達到腦復位的目的, 還有待進一步商榷。
YL-1型顱內血腫粉碎針穿刺引流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微創術式, 被越來越多的神經外科醫生和患者所接受[4]。通過臨床實踐觀察發現, 微創穿刺引流術的穿刺深度可掌握, 利于防止穿破腦膜損傷腦組織;不沖洗封閉式引流, 可避免氣體進入血腫腔, 防止張力性氣顱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結合研究結果, 兩組療效均顯著, P>0.05;微創穿刺引流組患者預后優于常規鉆孔引流組, 并發癥亦少, 均P<0.05。提示該手術方案在本病治療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綜上所述, 應用YL-1型顱內血腫粉碎針治療CSDH具有操作簡單、創傷小、并發癥少、預后好等優勢, 較常規鉆孔引流術療效顯著, 但注意減少因血腫殘留而致的復發。
[1]曹鵬,孟輝,劉國龍,等.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后并發癥臨床分析.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 2012,11(2): 170-171.
[2]楊軍,胡新平,彭純清.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腫兩種微創治療方法的比較.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 2011(11): 3350-3351.
[3]姚益群,劉莉萍,傅丹,等.急性骨髓壞死并慢性硬膜下血腫:2例報告.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 2012,11(6): 555-556.
[4]陳堅龍,陳億民,劉煒,等.硬膜懸吊在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中的應用.河北醫學, 2012, 18(9): 1233-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