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曉嵐 唐金龍
尿毒癥患者抗生素腦病17例臨床觀察分析
藍曉嵐 唐金龍
目的 探討尿毒癥患者抗生素腦病的發病機制、臨床特點、治療方法及預后, 提高臨床醫師對尿毒癥患者抗生素腦病的認識。方法 對17例尿毒癥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出現神經精神癥狀及治療進行回顧分析。 結果 抗生素腦病的神經精神癥狀表現多樣, 無神經系統定位體征, 停藥并行血液凈化后癥狀消失。 結論 尿毒癥患者使用抗生素, 可引起一過性腦病, 在用藥時, 應注意藥物的選擇, 嚴密觀察, 出現神經精神癥狀, 立即停藥, 加強血液凈化治療, 預后良好。
尿毒癥;抗生素腦病;血液透析;血液灌流
尿毒癥疾病本身就有神經精神異常的臨床表現, 發生率高達86%[1]。其病主要表現為早期功能抑制, 如感情淡漠、記憶力減退、計算力定向力障礙、妄想、幻覺, 最后嗜睡、昏迷等[2]。兩者在臨床表現上有相似之處, 但其發病機制治療方法、預后都不同[3]。因此, 早期正確認識和處理尿毒癥患者抗生素腦病, 做到早發現, 早治療, 有著重要的意義。現將廣西河池市第三人民醫院2007年1月~2013年6月期間發生的尿毒癥患者抗生素腦病17例回顧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科2007年1月~2013年6月, 使用抗生素引起抗生素腦病的尿毒癥患者17例, 男性(10例), 女性(7例)。均符合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的診斷標準[1], 并規律行維持血液凈化治療(HD, 2~3次/周, 4~4.5 h/次)。年齡:24~84歲。透析時間(從接受維持性血液凈化治療到出現抗生素腦病的時間):5~41個月。原發疾病有:糖尿病腎病3例, 慢性腎小球腎炎7例, 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病3例,系統性血管炎性腎病1例, 高血壓腎病1例, 痛風性腎病1例,多囊腎1例。所有患者既往均無癲癇、抽搐、精神異常、頭顱外傷的病史及家族史。在發病前后的肝功能、血糖、電解質、動脈血氣分析均在正常范圍內。
1.2 抗生素的使用情況 使用抗生素的原因:細菌感染性腹瀉3例, 痛風性關節炎并感染1例, 呼吸道感染9例, 帶狀皰疹合并感染1例, 中心靜脈透析導管相關性感染1例,糖尿病足并感染1例, 多囊腎合并感染1例。所有患者均予常規劑量或減量使用一種抗生素, 均在規律透析基礎上使用,采用靜脈滴注方式給藥。
1.3 抗生素腦病的臨床表現 17例患者均在使用抗生素后一周內發病, 均無明確神經系統定位體征。具體神經系統的臨床表現為:感覺異常3例:表現為雙下肢及口周麻木。精神異常5例:表現為興奮、煩躁、失眠、胡言亂語、幻聽、幻視、坐立不安。意識障礙9例:表現為意識淡漠、嗜睡、反應遲鈍、昏迷、癲癇樣發作、肌肉陣攣等, 其中部分癲癇樣發作4例(其中神志清但四肢不自主抖動肌肉陣攣2例, 持續性癲癇樣發作、狂躁2例)。部分患者上訴癥狀有不同程度的交叉重疊。
17例患者在治療1~4 d癥狀消失, 有1例因年齡大感染重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嚴重基礎疾病搶救無效死亡。有1例因癲癇發作持續狀態, 在行一次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治療后, 癲癇癥狀有所緩解, 后因家屬原因放棄治療出院。
尿毒癥患者免疫力低下, 是感染高發人群, 感染是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為尿毒癥的第二位死因[4], 在常用的抗生素中, 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強, 抗菌譜廣, 對耐藥菌株有較好療效, 對殘余腎功能影響小, 毒性低, 可以靜脈注射避免液體過多[5]。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第1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 1942, 724.
[2] 黃頌敏, 劉先蓉.腎臟疾病鑒別診斷與治療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6:495.
[3] 何長民, 張訓.腎臟替代治療學 上海: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 1999:193-198.
[4] 王海燕.腎臟病學.第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1897- 1905.
[5] 張憲安.實用病原性疾病.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1997: 304-315.
547000 廣西河池市第三人民醫院腎臟內科(藍曉嵐);廣西欽州市靈山縣人民醫院腎臟內科(唐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