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霞
小兒無痛腸鏡檢查的護理體會
徐金霞
目的 探討小兒無痛電子腸鏡檢查及治療的護理。方法 對60例行無痛電子腸鏡檢查及治療患兒的護理措施進行回顧總結并對療效進行觀察。結果 靜脈麻醉后60例患兒均完成檢查及治療,所有患兒均在檢查后20~30 min清醒,無任何痛苦及并發癥發生。結論 術前周密的準備、術中醫護間密切的配合及術后細致的護理,是保證無痛電子腸鏡檢查及治療成功的關鍵。
腸鏡;無痛檢查;護理;小兒
隨著內鏡技術的廣泛推廣, 電子腸鏡是檢查及治療小兒直腸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無痛麻醉下, 提高了患兒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麻醉狀態下有利于內鏡醫師的詳細檢查和治療[1]?,F將作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共收治小兒無痛腸鏡檢查及治療60例, 其中男31例, 女29例, 年齡2~7歲, 體重12~25 kg。做腸鏡前, 與患兒家屬講解麻醉及腸鏡的風險并簽字。
1.2 方法 腸鏡檢查所需物品準備后, 給患兒建立靜脈通道, 擺放體位(左側臥位), 面罩吸氧2~4 L/min, 給患兒連續監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囑患兒放松, 誘導時麻醉醫師經靜脈注射混合利多卡因的丙泊酚注射液(濃度為丙泊酚100 mg混合利多卡因10 mg), 減少丙泊酚的注射疼痛[2]。靜脈注射丙泊酚(2.5±0.5)mg/kg, 注射速度(2.5±0.5)mg/s, 患兒進入麻醉狀態(呼吸平穩, 呼之不應, 睫毛反射消失), 即停止推注藥物, 協助內鏡醫師開始腸鏡檢查。若因腸鏡刺激腸管導致患者不自主體動較多時, 立即加深麻醉(追加丙泊酚0.5 mg/ kg), 當腸鏡檢查至回盲部準備退鏡觀察時, 告知麻醉醫師停止推注丙泊酚, 以減少丙泊酚的使用總量, 縮短患兒的清醒時間。
1.3 療效評定及觀察指標 麻醉質量評定, 麻醉效果分級標準Ⅰ級: 患者安靜, 術中無肢體活動;Ⅱ級: 術中患者輕微無意識肢體活動, 但不影響手術操作; Ⅲ級: 術中患者有明顯肢體活動, 影響手術操作[3]。監測麻醉前、麻醉后檢查治療中、檢查治療后各時段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值(SpO2)、呼吸的變化。記錄鏡檢及治療時間、鏡檢及治療后蘇醒時間、生命體征、有無嚴重麻醉事故、鏡檢及治療后并發癥(出血、穿孔并發癥)。以呼喚不應應答, 睫毛反射消失作為意識消失的指標, 檢查結束后以能簡單回答問題, 呼之能睜眼作為意識恢復的指標。
60例患兒均順利完成檢查及治療, 麻醉效果達到優良分級。鏡檢及治療過程中有4例患兒心率降至60次/min, 靜脈注射阿托品0.01 mg/kg后得到糾正, 有9例患兒出現一過性呼吸抑制, SpO2<90%, 立即給患兒托起下頜, 加大吸氧濃度6~8 L/min后得以糾正。血壓在麻醉后, 鏡檢及治療過程中稍有下降, 但下降值<20%基礎值范圍, 未做處理, 停止給藥后很快上升至麻醉前水平?;純憾嘣?~10 min內清醒, 完全清醒時間為20~30 min, 有21例較大患兒訴說感輕微頭暈、瞌睡、腹部不適, 休息10~30 min后消失。
3.1 術前護理
3.1.1 心理疏導 術前應做好患兒的心理護理, 因導瀉藥物有特殊味道, 部分患兒不能耐受而不愿意配合, 所以在給藥前要耐心、細致地給家屬及患兒講解。無痛腸鏡是一項常規的內鏡檢查方法, 家屬對此缺乏了解, 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和恐懼, 特別是在簽署麻醉和腸鏡及治療知情同意書時,擔心患兒的麻醉意外, 腸鏡及治療并發癥。所以預約時首先與患兒及家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從精神方面給以關懷和心理支持, 從醫學專業方面簡明介紹麻醉情況, 腸鏡檢查及治療操作步驟, 使家屬及患兒消除顧慮, 以便積極配合。
3.1.2 腸道準備 囑家屬于檢查前兩天給予患兒進食易消化無渣飲食(如稀粥、牛奶、蛋羹、面包、饅頭、豆腐等),不吃蔬菜、咸菜、魚、肉類及水果。當天上午(腸鏡檢查前4 h)口服50%硫酸鎂60 ml.接著喝500~1000 ml水, 30 min內喝完, 清潔腸道, 直至排泄物為清水為止。如果腸腔內大量積液,給進鏡帶來一定困難, 使操作時間延長, 易產生并發癥[4]。
3.1.3 器械準備 準備小兒腸鏡檢查的常規器械、心電監護儀、氧氣裝置, 由于麻醉對循環和呼吸有抑制作用, 術前應準備好常規搶救藥品及物品, 如喉鏡、合適氣管導管, 簡易呼吸器、合適的面罩等。
3.2 術中護理 建立靜脈通路,以10~15 ml/kg輸入液體,面罩吸氧2~4 L/min, 監測患兒BP、P、R、SpO2。囑患兒放松,經靜脈注射含利多卡因的丙泊酚注射液(2.5±0.5)mg/kg, 注射速度(2.5±0.5)mg/s, 患者進入睡眠狀態, 睫毛反射消失, 即停止推藥, 術中若因進境困難導致腸管牽拉導致患兒不適致不自主運動較頻發時, 適當追加異丙酚0.5 mg/kg。根據檢查需要協助醫生放置患兒體位, 當患兒進入睡眠狀態, 做好腸鏡潤滑, 協助醫生進行插鏡檢查, 經肛門進鏡時檢查患兒肛周有無痔、皮贅。輕輕將內鏡先端部壓入肛門, 觀察腸粘膜走向。術中邊檢查、邊觀察, 密切注意患兒入睡情況, 監測意識、血氧飽和度、心率、心律、血壓變化, 如有異常, 及時報告醫生。
3.3 術后護理 術后將患兒護送至恢復室專人觀察和護理,密切觀察清醒時間, 注意觀察腹脹、腹痛、出血情況。患兒清醒后停止吸氧, 觀察20~30 min, 生命體征穩定, 停心電監護。部分患兒清醒時有頭昏, 走路時步態不穩等情況, 臥床休息后好轉, 部分患兒感輕度腹脹, 可能與術中注氣過多、麻醉劑抑制腸蠕動有關。囑家屬協助患兒輕輕環形按摩腹部,慢慢來回走動, 利于腸內積氣排出?;純和耆逍押? 全身無不適和無神經運動系統障礙時, 在家屬陪同下方可離開醫院。囑術后3 h內須有人陪護, 清醒后2~3 h后可進食, 飲食易消化無刺激。腸鏡檢查中若發現大腸息肉并行治療時, 術后為了防止患兒腸道創面出血、穿孔等并發癥的發生, 詳細交代術后注意事項并嚴格按醫囑執行。腹脹未緩解、排血便者建議住院觀察, 術后禁食8~12 h, 后開始進流質, 3 d后進軟食, 不食粗纖維飲食, 保持大便通暢。如術中有出血發生或手術創面較大者(息肉直徑>10 mm), 應給止血藥, 術后應禁食1~3 d, 無繼續出血癥狀, 可開始進流質, 并過渡到潰瘍患者飲食。
[1] 蔡洪,黃曉焰,謝寧生,等.無痛結腸鏡下電凝切小兒腸息肉30例分析.贛南醫學院學報, 2008,28(6):875-876.
[2] 徐學武, 許文秀,王寶寧,等.丙泊酚復合不同濃度利多卡因預防注射痛的臨床研究.臨床麻醉學雜志, 2012,28(4):378-380.[3] 朱蔓然,申中秋,何麗娟,等.無痛腸鏡下電凝切治療小兒大腸息肉的安全性及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0,3(14): 38-40.
[4] 肖定華,沈守榮,賈燕,等.結腸鏡檢查腸道準備改良方法探討.中國內鏡雜志, 2007,13(2):190-192.
462000 河南漯河市中心醫院(漯河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院) 小兒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