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均平,張金安,陳霞,熊鷹
(武警湖北總隊醫院 1.藥劑科;2.美容中心;3.急診科,武漢 430061)
曲安奈德注射液致蕁麻疹1例
郭均平1,張金安1,陳霞2,熊鷹3
(武警湖北總隊醫院 1.藥劑科;2.美容中心;3.急診科,武漢 430061)
曲安奈德注射液;蕁麻疹;變態反應;不良反應
患者,女,21歲。2歲時因行面頰下頜緣處淋巴結行腫物(具體不詳)切除術,于2011年行術后瘢痕切除修復術,現手術瘢痕增生,兩處瘢痕呈條索狀,右側長6~7 cm,寬約2 cm;左側長8~9 cm,寬2~3 cm;瘢痕較硬,表面皮膚發紅,診斷術后瘢痕增生,給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浙江仙居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 130615)50mg,肌內注射,10min后,出現皮膚瘙癢,面紅,口唇發紺,全身蕁麻疹,患者平時無食物藥物過敏史。體檢:兩肺呼吸音粗,無干濕性啰音,心律齊,血壓74/45 mmHg(1 mmHg=0.133 kPa),體溫36.5℃,心率144次·min-1,血氧飽和度92%,呼吸率35次·min-1。診斷為曲安奈德過敏,過敏性體質。立即建立輸液通道,給予心電監護、吸氧,靜脈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5 mg,腎上腺素注射液0.5 mg,im;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 mL泵入,并且地塞米松10 mg+葡萄糖酸鈣注射液10 mL+維生素C注射液3.0 g,靜脈滴注。13 min后體檢,血壓108/70 mmHg,心率104次·min-1,血氧飽和度100%,呼吸率18次·min-1,神志清楚,瘙癢減輕,心肺聽診正常。
曲安奈德注射液抗炎和抗過敏作用較強且較持久,用于各種皮膚病(如神經性皮炎、濕疹、牛皮癬)、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關節痛、肩周炎等[1]。瘢痕疙瘩是真皮組織損傷后組織異常修復的結果,組織學上以纖維細胞的過度增生和細胞外基質的過度聚集為其特征,其病理變化是膠原纖維過度增生和真皮纖維化,目前治療方法頗多,如激光療法、冷凍療法、手術療法、外敷藥物療法、注射療法等。很多學者研究認為曲安奈德可以限制瘢痕生長,干擾纖維組織增生,該藥是國內外應用最廣泛最有效的增生性瘢痕抑制藥或拮抗藥。通過注射曲安奈德于瘢痕疙瘩內部導致內部壓力增大,毛細血管功能喪失瘢痕組織缺氧后逐漸萎縮,安全性高,臨床使用較為普遍[2]。
該患者為年輕女性,平素體健,在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之前,未使用其他藥物。使用之后,立即出現蕁麻疹等過敏癥狀。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及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等對癥治療后,癥狀立即減輕。因此,患者出現蕁麻疹等癥狀為藥物致變態反應的結果。曲安奈德適應證為用于患者過敏狀態,主要是用于常規治療所不能控制的嚴重的過敏狀態如:支氣管哮喘;接觸性皮炎;特異性皮炎;季節性頑固性過敏性鼻炎[1],在2007年版《蕁麻疹診療指南》中,糖皮質激素類藥均可作為急性蕁麻疹與慢性蕁麻疹的二線治療方案。據報道,在治療蕁麻疹的藥物中排在前2位的均為抗組胺藥,但排在第3位的用于治療急性蕁麻疹的為激素類藥[3]。蕁麻疹的發病機制較復雜,目前認為有免疫介導和非免疫介導兩種方式。免疫介導包括免疫球蛋白E介導和補體系統介導;非免疫介導可直接由肥大細胞釋放引起或由花生四烯酸代謝障礙所致。在臨床上,多數蕁麻疹為原因不明的特發性蕁麻疹,包括急性蕁麻疹與慢性蕁麻疹[4]。因此,在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時,仍要警惕曲安奈德注射液所致蕁麻疹等變態反應的發生,一旦出現藥物不良反應,要立即進行對癥處理。
[1]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607-614
[2] 王藝穎,敬梁渝,楊文華.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療瘢痕疙瘩163例療效觀察[J].西南軍醫,2010,12(5):880-881.
[3] 周敏華,吳曉玲.我院治療急性與慢性蕁麻疹的藥物使用情況分析[J].中國藥房,2013,24(26):2413-2414.
[4] 吳偉慶,史可俊.兒童感染性急性蕁麻疹60例臨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2,5(2):137.
DOI 10.3870/yydb.2014.12.037
R977.1;R969.3
B
1004-0781(2014)12-1661-01
2014-05-09
2014-09-02
郭均平(1971-),男,湖北孝感人,副主任藥師,碩士,從事醫院臨床藥學工作。電話:027-50723098, guojunping33@163.com。
張金安(1964-),男,湖北云夢人,主任藥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醫院藥學、臨床藥學。電話:027-50723091, E-mail:zhangjinan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