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文 岺凱怡 朱蘭惠女 湛江中心人民醫院,廣東省湛江市 524037
腎細胞癌簡稱腎癌,多發病于近曲小管的上皮細胞,屬于泌尿系統多發的惡性腫瘤之一,約占原發腎臟惡性腫瘤的80%~90%,約占全身腫瘤的1%~3%。偶發腎癌(SRC)屬于腎癌發展的一個階段,由于臨床缺乏相應的表現及體征,往往導致漏診、誤診,導致大部分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出現腎癌三聯征(腰痛、腫塊、血尿),此期屬于腎癌的晚期,已失去臨床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不斷提高早期診斷水平,提高偶發腎癌的檢出率,對于延長腎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3年、5年生存率意義重大。近年來,隨著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的發展和在臨床的常規應用,大大提高了偶發腎癌的檢出率[1]。筆者回顧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診治的偶發性腎癌患者30例,對其彩色超聲影像特征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診治的偶發性腎癌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驗證實為腎癌,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3~77歲,平均年齡(56.41±1.35)歲;病程2~150d,平均(26.57±1.64)d;1個月內發現者23例,1個月外發現者7例;27例為常規查體時發現,3例因為其他疾病就診時發現。
1.2 方法 儀器為Aloka-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MHz。探頭掃查時患者取仰臥位、側臥位或者俯臥位,充分暴露腹部或者背部,從縱向、橫向及冠狀面對腎臟各個切面做系統掃查,若發現腎臟腫塊后實施多個切面掃查,在獲得清晰的二維聲像圖后仔細觀察腫物的形態特征,獲取腫物的最大直徑切面,停幀后測量腫瘤大小,動態觀察腫物的輪廓、邊界、腫物的內部回聲強度,注意觀察腎臟腫物是否伴有向腎邊界外突出;同時應用CDFI觀察并記錄腫物邊緣及內部的血流信號,包括分布范圍及強度;血流信號的判定:少量為腫瘤內部僅見星點狀血流信號;豐富為腫物邊緣及內部能見較多的條狀血流信號,或周邊見類似于“抱球”狀或“樹枝分叉”狀的血流信號。檢查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對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本組腎臟腫物均為單發病灶,腎靜脈均無血栓形成。28例經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為腎癌的腫物與手術病理檢驗結果相符合,診斷符合率93.33% (28/30)。其中2例誤診為腎錯構瘤。二維聲像圖提示17例腫物內部回聲強度偏高或呈高回聲,7例為等回聲表現,5例為低回聲表現,1例為混合性回聲。本組25例腫物因突出腎外導致腎臟輪廓改變;30例腫物內部均未見鈣化灶。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提示7例腫物內部無明顯的彩色血流信號,23例腫物內部均能探測到彩色血流信號,其中12例彩色血流信號豐富,與正常血流分布顯著不同,呈數條、抱球狀或樹枝分叉狀伸入腫物內部,11例僅見內部少量血流信號。
腎腫瘤在我國泌尿外科腫瘤中具有極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僅次于膀胱腫瘤位居第二位。目前,臨床上關于偶發腎癌的定義尚無統一的標準,大多數學者認為在行健康體檢或因其他疾病進行常規檢查時發現的腎癌為偶發腎癌。本組患者30例,其中27例為常規查體時發現,3例因為其他疾病就診時發現。據國外文獻報道約2/3的腎腫瘤是偶然檢查發現的。偶發性腎癌在病理上不屬于腎癌的一種類型,只是腎癌發生發展的初期,此時患者尚無相關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另外偶發性腎癌也并非均為早期癌,與臨床上的小腎癌和微小腎癌存在明顯的不同。腎癌的篩查及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手段。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廉價、便捷、重復性好等操作優點使得其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常規檢查,特別對于偶發性腎癌的早期診斷,彩色多普勒超聲在其中發揮著巨大的臨床作用,使得偶發性腎癌的檢出率及正確率有了顯著地提高,在檢測腫瘤的大小、回聲、形態、邊界等方面優勢顯著,而且彩色多普勒還能觀察腫瘤內部、周圍的血管及血流情況,通過應用頻譜多普勒對腫瘤內部及周邊血流進行頻譜測量,能進一步提高偶發腎癌的診斷率[2]。
腎癌的聲像特征缺乏特異性,大多呈現多樣性的臨床改變,一般超聲顯示腫塊處的腎結構欠清晰,伴有局部隆起,回聲常缺乏均一性,其中以內部回聲強度偏高或呈高回聲者多見,可能與腫塊內部出血、鈣化密切相關,同時也與腫塊體積過大、內部壞死、液化而形成暗區有關。本組中17例腫物內部回聲強度偏高或呈高回聲,7例為等回聲表現,5例為低回聲表現,1例為混合性回聲。彩色多普勒超聲可見腎癌內及周邊呈現多樣性的血流信號,如抱球型,該類型主要表現為腫瘤周邊彩色血流信號較為豐富,而內部僅散在點狀或條狀的彩色血流信號;星點型主要表現為腫瘤周邊的彩色血流信號少,僅腫瘤內部存在少數星點狀彩色血流信號,不呈抱球型[3]。本組中僅7例腫物內部無明顯的彩色血流信號,23例腫物內部均能探測到彩色血流信號,其中12例彩色血流信號豐富,呈數條、抱球狀或樹枝分叉狀伸入腫物內部。一般情況下,腫物內若檢出動脈血流,尤其是高速豐富的血流對診斷腎惡性腫瘤的參考價值較大,靜脈血的呈現也對良、惡性的鑒別有指導意義,一般情況下良性腫瘤不顯示靜脈血流。盡管病理上腎細胞癌包括透明細胞癌、梭形細胞癌、顆粒細胞癌、嫌色細胞癌、集合管癌等,且各種細胞類型可單獨或同時存在,但腎癌的聲像特征似乎與其關系不大,而主要與其內部的組織結構密切相關,由于腎癌其間質成分多,部分伴有出血、鈣化,導致其超聲回聲增強或缺乏均一性;腎癌內可含有脂肪組織,與腫瘤內骨化生、脂性骨髓和鈣化等有關,但與其回聲關系不大[4]。值得注意的是錯構瘤由于富含血管、平滑肌以及脂肪組織,聲像圖多表現為高回聲,因此應注意與之鑒別,一般情況下體積小的錯構瘤周圍無壓迫征象,腎臟輪廓無明顯改變;小錯構瘤內部血流速度緩慢,超聲幾乎探測不到血流信號。本組2例誤診為錯構瘤的病例主要與其高回聲、腎臟輪廓無改變、內部未見明顯的彩色血流信號等聲像特征有關。良性、惡性腫瘤的血管生成和分布有其不同的特點,評價其血流分布特征有助于腫瘤良性、惡性的鑒別診斷,如良性腫瘤生長較為緩慢,表面血管偏少,腫瘤內血管少,而惡性腫瘤由于細胞生長活躍形成大量的新生血管。肥大的腎柱和腎囊腫也可呈現等回聲和低回聲型,應與偶發腎癌相鑒別,若為肥大的腎柱其內彩色血流信號應與周圍正常腎實質內的血流分布相一致,呈延續;而腎囊腫邊緣及內部均無彩色血流信號[5]。總之,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偶發性腎癌中意義重大,臨床技師應不斷提高超聲診斷水平,提高檢出率及診斷正確率,為臨床早期診療提供依據。
[1]曹海根,王金銳.實用腹部超聲診斷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49.
[2]張亞雄,楊璐,黨笑坤,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小腎癌的診斷價值〔J〕.臨床軍醫雜志,2011,39(3):553-554.
[3]伍琴琴.55例小腎癌的超聲表現分析〔J〕.中國中醫藥指南,2013,11(14):172-173.
[4]蔡勝,姜玉新,李建初,等.小腎癌的聲像圖征象及臨床價值〔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11,20(10):421-423.
[5]彤丹,劉會昭.偶發性腎癌的超聲檢查7例〔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9,16(3):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