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晶 黎 漓 吳成秋 董曉華 王慧榮 尹心紅
1 長沙醫學院,湖南省長沙市 410219; 2 南華大學護理學院; 3 南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4 衡陽市婦幼保健院
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質量重點在于做好孕產期保健服務,保健服務中的重點環節是孕產婦系統管理、高危管理及住院分娩率[1]。近年來,衡陽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工作,全面落實孕產婦保健各項目標管理要求,取得一定成效。為了解近幾年來衡陽市孕產婦保健管理實際狀況,以便今后能更好地進一步開展工作,現將衡陽市2008-2012年孕產婦系統管理年報資料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衡陽市2008-2012年孕產婦保健和健康情況年報表、日常督導、質量控制的縣級上報孕產期保健管理報表。

表1 2008-2012年衡陽市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情況(%)
1.2 方法 運用回顧性調查分析方法,收集衡陽市2008-2012年孕產婦保健和健康情況年報表、日常督導、各區、縣孕產期保健管理報表的數據,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調查、核實。同時按比例抽查各縣、市區、鄉鎮《孕產婦保健手冊》及《孕產婦健康檔案》進行質量控制。將核實后的數據統一輸入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描述和統計分析。
2.1 2008-2012年衡陽市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情況 近5年來,衡陽市孕產婦建卡率、產前檢查率、產后訪視率、系統管理率等均呈逐步上升的趨勢,活產男女性別比維持在1.164~1.202∶1,男性多于女性,結果見表1。
2.2 2008-2012年衡陽市高危孕產婦管理情況 近5年來,衡陽市孕產婦艾滋病病毒感染篩查率、梅毒篩查率、高危產婦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逐年上升;孕產期貧血篩查率、梅毒感染率逐步下降;高危產婦篩查率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改變不明顯,見表2。

表2 2008-2012年衡陽市孕產婦高危管理情況
2.3 2008-2012年衡陽市住院分娩產婦剖宮產率 2009年以來,我市剖宮產率呈逐年下降趨勢,見表3。
3.1 近5年來衡陽市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情況分析 2008年衛生部婦幼司在全國推出“規范化孕產婦健康管理模式”[2]。我市嚴格按照婦幼工作要求,結合基本公共衛生、社區工作,對全市12個縣市區進行督導和質量管理。近5年來,全市孕產婦建卡率、產前檢查率、產后訪視率、系統管理率等均呈逐步上升趨勢,2011年和2012年除系統管理率只有58.18%和78.45%外,其他指標都已達到80%以上,說明我市孕產婦衛生保健工作方法、措施得當,效果明顯。系統管理包含早孕建冊、產前檢查達5次以上、住院分娩和產后訪視4項,其達標需要4個條件同時滿足,缺一不可[3]。系統管理率雖然是近幾年上升幅度最大的項目,但2012年也僅僅只達到省廳的目標任務,達標率還不理想。分析其原因,我市農業戶籍的孕產婦占全市孕產婦總數2/3以上,且大部分在各縣、市區的鄉鎮,轄區的服務半徑大;另外鄉鎮婦幼專干隊伍不穩定、醫療資源匱乏等因素造成管理不到位或存在管理真空區的情況,同時包含了婦幼保健工作者對群眾宣傳、教育不到位,造成孕婦自我保健意識不強。因此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監管和宣傳力度,對孕產婦實行系統、全面的管理。

表3 2008-2012年衡陽市住院分娩產婦剖宮產率
3.2 近5年來衡陽市高危孕產婦管理情況分析 近5年來,衡陽市孕產婦艾滋病病毒感染篩查率、梅毒篩查率、高危產婦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逐年上升,此結果與倪澤敏等[4]報道相符。這可能是隨著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不斷推進,使孕產婦系統保健服務質量有所提升。但5年來全市孕產期貧血篩查率普遍不高,且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分析其原因:第一,可能是醫務人員與孕婦溝通不良,沒有將缺鐵性貧血對母嬰造成的危害宣傳到位,導致檢測率偏低。第二,與沒有完整的數據源頭,導致統計存在漏洞有關。提示我們要注重工作人員隊伍建設,夯實孕產婦系統管理基礎,鞏固網底建設,推動婦幼工作向實、好、快方面發展。
3.3 近5年來衡陽市住院分娩產婦剖宮產率比較分析 本文結果顯示,本市住院分娩產婦剖宮產率2009年為36.05%,略高于2008年的35.71%。但從2009年開始,我市剖宮產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到2012年下降到28.44%,此結果低于賈桂花等報道[5],賈桂花等調查顯示濟南市中心醫院剖宮產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剖宮產率2008年為35.47%,2009年為42.46%,到2011年上升至58.83%。其就剖宮產率發生的原因分析,社會因素是導致剖宮產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2010-2011年剖宮產指征以社會因素占首位。剖宮產率升高的原因有醫學指征和非醫學指征,非醫學指征即社會因素影響較大,產婦及家屬要求剖宮產是所有剖宮產原因之首位。針對這些原因,我市婦幼工作者自2009年以來,加強孕期健康教育,將提倡自然分娩相關宣傳活動納入孕期健康教育中,讓孕婦及家屬了解分娩的生理過程,樹立自然分娩的信心;營造氣氛,改變觀念,動員大家參與,以減少人為因素對剖宮產的影響。另外,加大領導重視力度,在住院分娩補助政策上向自然分娩者傾斜;產科臨床工作中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嚴格控制剖宮產率。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我市剖宮產率逐年下降,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1]王曉波,耿薇,董秀,等.沈陽市孕產婦保健服務狀況的調查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09,3(1):55-57.
[2]李鴻斌,顧建明,丁燕,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婦幼衛生政策回顧與分析〔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1,4(10):48-50.
[3]郭孝敏,張曉秋.宜賓市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現狀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2012,5(3C):9-10.
[4]倪澤敏,韓仁鋒,王詭,等.2000-2011年武漢市江岸區孕產婦系統管理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2):1767.
[5]賈桂花,鄒坤.濟南市中心醫院2005-2011年剖宮產率及指征變化情況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2,10(18):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