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旭 四川省成都市核工四一六醫院 610000
結腸癌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和提高,人口老年化現象日益嚴重,同時發生梗阻性結腸癌的幾率不斷提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性的影響。為了改善患者的癥狀,提高其生存和生活質量,我院對收治的梗阻性結腸癌患者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取得一定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85例梗阻性結腸癌患者,收治時間為2004年1月-2012年12月。其中男53例,女32例;年齡28~82歲,平均年齡(62.0±1.5)歲。患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急性腹脹和腹痛以及慢性腹脹、腹痛,此外,還有部分患者存在嘔吐和惡心以及停止排氣、排便,腹部腫塊以及食欲減退等情況。按照住院經治療后梗阻能否緩解分為對照組45例和治療組4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和性別等資料,P>0.05,兩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術前禁食、補液、胃腸減壓、完善相關檢查、急診手術,行破腹探查,術中檢查灌洗,一次性吻合器(型號:KYGX-31一次性腸道吻合器,KYF直線縫合器30mm;廠家:常州市康迪醫用吻合器有限公司)吻合術,左半結腸切除術中預防性橫結腸造瘺,術后3~6個月回納。治療組:術前經禁食、補液、胃腸減壓等治療,72h內梗阻緩解。術前行纖維結腸鏡檢、取病檢、做好術前準備、腸道準備、行擇期手術。該組病例行一期結腸癌根治術,對于術前梗阻時間超過1個月,貧血及高齡病員術中行近端結腸預防性造瘺。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并發癥發生率采用(%)表示,住院時間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χ2或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治愈出院,沒有發生死亡。對照組發生傷口感染率為15.6%(7/45)、術后炎性腸梗阻發生率為6.7%(3/45)、吻合口漏2.4%(2/45)明顯高于治療組5.0%(2/40)、2.5%(1/40)、0(0/40);此外,治療組平均住院時間(4.0±0.5)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9.5±1.0)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兩組患者經過相應的治療,均痊愈出院。
臨床上,結腸癌導致梗阻的幾率大約為7%~29.0%。雖然較為常見,但是也常常發生誤診的情況,嚴重時還會出現腸破裂、腸穿孔等并發癥而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導致患者發生誤診的原因為:此癥狀在臨床上缺乏一定的特異性表現,不管是早中晚期均沒有特異性;這種疾病很容易被急腹癥掩蓋,患者的警惕性不高。
對梗阻性結腸癌患者在完善相關檢查,進行全身治療的同時,應該及早進行手術治療。對患者進行右半結腸Ⅰ期切除,回腸-橫結腸吻合術治療。對左半結腸采用Ⅰ期或者分期手術治療。如果對患者采用Ⅰ期手術,為防止發生結腸吻合口瘺,要注意以下幾點:由于部分腸壁缺乏漿膜,其縱行肌層并不完整且腸壁比較薄,血供主要為末梢血管,邊緣動脈處的分支繞行脂肪垂的基底,在進行鉗夾或者過度牽拉脂肪時會對上分支造成傷害,進而使得系膜對側壁血運出現障礙而影響患者吻合口的愈合。左半結腸癌大多表現為環形生長,呈縮窄性改變,因此很容易出現梗阻,梗阻多為閉袢性梗阻。在梗阻之后,其腸管會出現高度擴張,腔內積存大量的糞便和氣體,并加重局部炎癥水腫,導致腸壁血運不良。因此,在進行手術時,要進行減壓、灌洗。同時對腸管斷端進行適當的整形,促進吻合。
在對梗阻性結腸癌進行手術時,對于急性梗阻病例及腸道準備不充分的病例均需要進行結腸灌洗。筆者在手術中使用的方法就是分離切除結腸腫瘤后,結腸梗阻近端腸管套入3cm內徑塑料管,然后使用7號絲線結扎后外套入腹腔鏡套,腹腔鏡套下端結扎后放入污物桶,在闌尾尖部切開,擴張闌尾腔,植入氣囊尿管接沖洗液。此時,腸內容物及沖洗液則會通過管道排入到污物桶,形成“封閉式”灌洗,所需時間短,發生污染少。使用溫生理鹽水+少量碘伏液進行灌洗,一直到灌洗液清亮為止,大約需要的生理鹽水為5000~15000ml,然后注入甲硝唑液。在進行手術時,要注意對術野的保護,在減壓前要防止進行擠壓,以免發生腸破裂。
術中是否行吻合口近端結腸預防性造瘺,尚無統一標準。筆者總結認為對于老年患者,年齡大于70歲、術中發現吻合口血運不良或吻合口處結腸不松弛、腸壁充血水腫等情況下應考慮行近端結腸預防性造瘺。
[1]王效鴻.高齡梗阻性結腸癌臨床特點及手術治療〔J〕.當代醫學,2011,17(10):40-41.
[2]胡大新,郭強.老年梗阻性結腸癌急診手術31例臨床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18):2280-2281.
[3]劉宇飛,朱應乾,武建林.梗阻性結腸癌58例診治分析〔J〕.海南醫學,2011,22(20):68-69.
[4]許兆祥,梁振家,黃忠華.基層醫院Ⅰ期手術治療梗阻性結腸癌76例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