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天津市薊縣人民醫院ICU 301900
在ICU收治的復合性外傷患者多存在頭、胸、腹、四肢等多臟器損傷,病情危重同時由于手術刺激、周圍嘈雜環境及各類治療措施的影響,使患者處于疼痛、焦慮不安、煩躁、恐懼、孤獨的狀態,身心產生巨大痛苦。要使患者有效安全的
機械通氣,減少人機對抗,提高患者在ICU的舒適度,鎮痛鎮靜治療是提高危重患者機械通氣安全的必要措施之一和重要目標[1]。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ICU復合型外傷機械通氣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16~76歲,平均年齡(51.2±8.4)歲,機械通氣時間在24h以上,胸腹部外傷27例,胸、四肢及頭部外傷23例,頭胸腹部外傷10例,排除重型顱腦損傷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兩組一般資料及機械通氣參數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均經口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開始機械通氣時進行鎮靜,兩組開始均給予咪達唑侖誘導量0.08~0.33mg/kg靜脈注射,注射時間60s,后治療組給予咪達唑侖0.05~0.1mg/(kg·h)聯合芬太尼0.5~1μg(kg·h)微量注射泵持續靜注,對照組給予咪達唑侖0.08~0.2mg/(kg·h)微量注射泵持續靜注,兩組均以Ramsay分級評分在3~4級為鎮靜目標,隨時調整劑量。停藥指征:(1)血氣分析基本正常;(2)停藥蘇醒后無躁動配合機械通氣治療,或為是脫機做準備;(3)患者死亡或嚴重的不良反應。
1.3 鎮靜效果評估標準 應用Ramsay鎮靜分級評估。1級:患者焦慮、躁動不安;2級:患者配合、清醒安靜;3級:患者只對指令有反應;4級:患者嗜睡,輕叩眉間,反應敏捷;5級:患者嗜睡,輕叩眉間,反應遲鈍;6級:患者呈深睡眠狀態。
1.4 監測指標 多功能監測儀監測血壓、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監測血氣分析及記錄機械通氣至停藥蘇醒后配合機械通氣治療時間。
2.1 鎮靜效果 觀察組30例鎮靜效果滿意,滿意率為100%。對照組30例中有4例需加大劑量才能達到滿意的鎮靜效果,滿意率86.7%。兩組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2.2 機械通氣至停藥蘇醒后配合機械通氣治療時間 觀察組時間:(32.37±18.64)h,對照組時間:(37.60±19.46)h,兩組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呼吸循環功能變化 兩組鎮靜治療后,心率逐漸平穩,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血氣分析均明顯改善。兩組中均有3例出現血壓下降,經快速補液或應用小量多巴胺后得以糾正,無不良反應而終止鎮靜治療。
芬太尼作為阿片類藥物,具有起效快、易調控、用量少,代謝產物蓄積少、鎮痛效果強的特點,其鎮痛效價是嗎啡的100~180倍,靜脈注射能迅速達到需要的易于調節的鎮靜深度,停藥后恢復迅速、徹底、后遺癥少,不影響危重患者的神智和意識的觀察。對于復合型外傷的患者疼痛是主要因素,鎮痛是必要的,芬太尼是最佳選擇。咪達唑侖是唯一水溶性苯二氮卓類藥物,具有明顯鎮靜和順應性遺忘作用[2],起效快、半衰期短,對呼吸循環抑制作用小,代謝不依賴肝功能,與阿片類鎮靜藥物有協同作用。
本組結果顯示,芬太尼聯合咪達唑侖的鎮靜效果比單用咪達唑侖鎮靜效果滿意度高,有利于患者減少機體的應激反應、人機對抗、意外拔管;機械通氣至停藥蘇醒后配合機械通氣治療時間短,有利于患者減少胃腸功能異常、脫機延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但兩組均有血壓下降的不良反應,因此二者聯合劑量宜小,密切觀察患者臨床表現,維持用藥時間宜短。
總之,芬太尼聯合咪達唑侖對ICU復合型外傷機械通氣患者的鎮靜治療是理想的、合理的治療,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在ICU值得推廣。
[1] 劉京濤,馬朋林.重癥醫學科內鎮痛和鎮靜治療的安全性〔J〕.中華內科雜志,2011,50:812-814.
[2] 沈煒玲,朱衛東.靜注鎮靜劑量咪達唑侖致呼吸抑制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