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銘 河北省唐縣人民醫院產科 072350
早產是指在妊娠28~37周分娩,約占分娩總數的5%~15%[1]。因早產兒器官發育不成熟、并發癥多、致死率高,成為新生兒患病及死亡的重要因素,降低早產的發生,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現對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月156例早產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早產發生的相關因素,以便為妊娠管理提供依據,采取預防和干預措施,降低早產的發生率。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7月-2013年1月本院早產分娩156例,年齡18~42(27.45±5.05)歲,初產婦112例,經產婦44例。
1.2 方法 對其病史、早產誘因等進行回顧性資料分析。
在156例早產產婦中,胎膜早破56例,占早產總數的35.9%;子癇前期32例,占早產總數的20.5%;既往有早產史29例,占早產總數的18.6%;胎位異常20例,占早產總數的12.8%;雙胎10例,占早產總數的6.4%;胎盤早剝5例,占早產總數的3.2%;其他4例,占早產總數的2.6%。由此可見,胎膜早破、子癇前期、早產史、胎位異常、多胎是早產發生的前5位重要因素。
早產是妊娠常見并發癥,因早產新生兒的病死率、患病率、致殘率以及后遺癥都較高,有效降低早產的發生是產科醫生的又一工作重點。早產的發病機制及病因目前并不完全肯定,但了解其高危因素,對預防和干預早產的發生至關重要。有報道,導致早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多種原因常合并存在[2]。本組分析發現:早產與胎膜早破、子癇前期、早產史、胎位異常、多胎等多種因素有關。
本組資料顯示:胎膜早破是誘發早產發生的第一危險因素,發生率為35.9%。胎膜早破最常見的誘因為感染,孕婦陰道炎可逆行感染致絨毛膜羊膜炎,羊水感染,致胎膜早破,誘發早產。各種微生物造成的絨毛膜羊膜炎可能是迄今難以解釋的胎膜早破和早產的原因,孕婦合并亞臨床感染,是引發自發早產的重要原因。Hillier等1995年和Hauth等1998年報道在相當數量的自發性早產孕婦的絨毛膜上發現病原菌[3]。幾年來研究顯示,有2/3的早產病例并發胎膜早破[4]。故加強孕期管理,系統孕期檢查,早期發現和治療孕婦陰道炎,是預防和降低早產的關鍵環節。
子癇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易致嚴重并發癥,嚴重威脅母兒健康,是孕產婦和圍生兒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屬產科高危妊娠,往往選擇性的于未足月前終止妊娠,是醫療性早產的原因之一,本組發病率為20.5%。
有早產史的孕婦,再次妊娠早產的風險會大大增加,有資料顯示:第一次分娩為早產的婦女,發生反復性早產的可能性比頭胎是足月的孕婦高3倍[3]。本組資料顯示:有早產史者29例,占18.6%,是早產很重要的因素。對于有早產史的孕婦,孕期應加強管理,利用超聲及纖聯蛋白檢測等方法,動態觀察,必要時住院予以干預,可有效減少早產或早產兒并發癥的發生。
本組資料:胎位異常和多胎分別占12.8%和6.4%,居早產危險因素的第4、5位,胎位異常引發早產是因為不規則的胎先露,不能充分的與骨盆契合,以及前羊水囊的壓力不均衡,易導致胎膜早破,誘發宮縮,或較小的先露(肢體)機械性的刺激宮頸過早擴張,導致早產;多胎妊娠早產主要是因為子宮過度膨脹,宮腔壓力大,羊膜囊和胎先露機械壓迫子宮下段,反射性的引起子宮收縮,促使子宮下段逐漸延長,宮頸被動擴張,進而宮頸鎖閉功能消失,附著的胎膜錯位性剝離,最終導致早產;同樣過高的宮腔壓力,也是胎膜早破的危險因素。胎位異常、多胎,與胎膜早破常為因果,同時存在導致早產。
綜上所述,導致早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胎膜早破、子癇前期、早產史、胎位異常、多胎等是最重要的因素,經常一種或幾種因素同時存在。系統的產檢是做好孕期保健的重要手段,可以提早發現早產的高危因素,采取相應措施,避免或減少早產的發生,對于不可避免的早產,也可采取相應干預措施,如促胎肺成熟等,降低早產兒的并發癥,提高早產兒成活率。有報道顯示,自然早產患兒病死率及并發癥明顯高于干預組患兒[5]。故而做好孕期保健是降低早產發生的關鍵環節。
[1]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59-61.
[2] 矯曉玲,王璇.早產兒477例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J〕.山東醫藥,2012,52(1):95-96.
[3] 陳春玲,主譯.威廉姆斯產科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614.
[4] 段濤,楊慧霞,主譯.高危妊娠〔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58.
[5] 李海英.自然早產與干預性早產臨床對比分析(附233例病例報道)〔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