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余 明
資質掛靠現象愈演愈烈,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秩序,資質掛靠泛濫事出有因,但這都和利益脫不開關系。
在暖通空調工程領域,機電安裝資質問題被行業人士普遍提及,尤其是以項目為主的工程商或者經銷商,他們實地參與招投標和施工會更加關注企業本身是否具有相應的機電安裝資質等級。資質等級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他們在競標中奪得項目的大小。當然,在暖通行業中,有機電安裝資質的工程商或經銷商固然很多,但是對于企業本身擁有較高等級的如一級或者二級機電安裝資質的工程商卻少之又少。在項目招標中,招標方對項目施工單位的安裝資質等級一直十分看重,他們往往會在標書中對競標公司的安裝資質等級提出明確要求。然而,在大多數的標書中,卻預留給了參與企業競標的一個“灰色空間”,那就是沒有對掛靠資質現象的排除。故而,一些沒有達到甲方規定的安裝資質要求的工程商或者經銷商遇到這種情況后,會根據公司自身的經營能力去選擇掛靠資質。這樣,他們支付給有高等級資質的企業一定的借用費用,在獲得對方允許后,順利拿下該項目的幾率就會大很多。因此,借用資質就成了行業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進而因企業間的資質借用關系而引發的利益沖突也就時而發生。
借用資質一詞是法律上的稱謂。在行業中,人們普遍使用“掛靠”代替借用一詞。所謂的掛靠,是指被掛靠方通過出租、出借資質證書或者收取管理費等方式,允許他人以本單位名義承接工程,并收取管理費;無資質證書的單位、個人或低資質等級的單位,通過各種途徑或方式,利用有資質證書或高資質等級單位的名義承接工程,并繳納一定的管理費,以單位的名義承攬工程項目并進行施工的行為。
這種掛靠資質行為往往會是一些在市場上有一定實力和影響力的工程商善于操作。因為在一些大項目的招標中,他們往往首當其沖。經過公司本身長期的發展積淀,在人員、資金、人脈、市場地位等方面都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雖然這一類的工程商大部分擁有資質,可這與市場上專業的安裝公司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如果在一些大項目中,根據招標的相關規定,他們自然也就無法滿足招標項目中對施工單位的要求,于是他們以掛靠擁有高資質等級的工程商或者專業的安裝公司,并以被掛靠企業的名義與發包人簽訂施工合同,然后直接組織施工。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掛靠行為。
然而,這種看似合情合理的掛靠行為,卻與相關法律的規定背道而馳。可以說,掛靠資質的現象是違法行為。在中國的《建筑法》中就已經明確對掛靠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該法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禁止建筑施工企業超越本企業資質等級許可的業務范圍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業以任何形式允許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使用本企業的資質證書、營業執照,以本企業的名義承攬工程”。雖然說,機電安裝是屬于建筑施工安裝中的較小部分,但是法律同樣適用于機電安裝資質中。
因此在法律的明文規定下,這種掛靠資質協議的簽訂超乎法律之外,僅僅只是一紙空文,且應當負相應的法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法》中第六十九條規定:“出讓或者出租資格、資質證書供他人投標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也就是說單位在接受掛靠后,從投標開始至履約完畢,整個過程都是在違法違約的狀態下進行的,只要追究責任,企業就時刻面臨著承擔不利后果。《建筑法》及有關司法解釋更規定,被掛靠的施工單位與建設單位所訂立的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無效。該施工單位與使用其名義承攬工程的掛靠隊伍,對建設單位因此而產生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按理說,法律中的明文規定,市場上應該堅決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為何招標市場上仍然會有這種掛靠資質的現象頻繁發生?尤其是這種現象沒有減少反而愈演愈烈。甚至掛靠資質已經成了行業的潛規則。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一方面因機電安裝資質的申報較為困難,另一方面因相關部門對資質的監管不完善造成了有錢就可以掛靠甚至買到資質的現象發生。本刊在走訪多個市場時了解到,這種現象的發生有多重原因。
第一是經濟原因。暫且不說項目于工程商的數量之間的失調性,就從工程商本身的資金情況而言,有機電一級甚至二級安裝資質,對企業來說每年花費在資質上的資金就是一筆很大的金額,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成本壓力。本刊在走訪S市場時,就有一工程商對《中央空調市場》坦言:“公司目前有三級安裝資質,這在市場上很普遍,但是遇到大項目時,就很難進入招標門檻,但是我們會選擇掛靠資質,以有高資質企業的名義來參與競標。”當本刊再次提及這對公司在實際操作中會有何影響,他認為,有安裝資質與沒有安裝資質對企業在項目上的運作沒有太大影響,反而減少了有相應的資質帶來的成本壓力的情況。另外,這種現象的發生還與高資質等級的安裝公司有很大關系。他們往往通過出租掛靠資質給其他企業來收取租金,這也不失為一種公司的額外收益。
第二,招標文件的規定給工程商們鉆了空。雖然有些招標文件中都會有明文規定,且對施工方的安裝資質有相應的要求,但是文件中并沒有對掛靠資質的情況提出明確要求,所以,掛靠資質也不失是一種有效競爭方式。當然,也有很多經銷商看出其中的端倪,并且也在尋找相應的法律規定來阻止競爭對手的準入。不過,從目前了解來看,至今尚未有一家企業因掛靠資質問題面臨法律糾紛,除非遇到利益糾紛。正是因為這種市場的默許,才造成了這種現象的頻繁發生。
雖然在施工過程當中,借用資質的一方會有相應的施工經理到達現場監督,不過工程在質量和進度等方面確實難以實施有效的控制。特別是掛靠企業及其組成的掛靠群體技術裝備水平、施工經驗和組織能力難以滿足工程的要求,施工條件簡陋,管理水平落后,大量違規施工,帶來諸多機組運行的安全隱患。
總之,資質掛靠現象愈演愈烈,擾亂了市場的正常秩序,資質掛靠泛濫事出有因,這都和利益脫不開關系。但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取締這種掛靠資質的行為固然是一個凈化工程市場中標的不二選擇,也是有效遏制掛靠借用資質投標、違規出借資質等違法違規問題發生的最佳途徑。
據傳,目前一些比較發達、成熟的市場已經在醞釀進行整頓市場,出臺相關政策規定,沒有取得相關安裝資質的一律不能參與競標。但是,在短期內看來,還是很難見到成效。掛靠資質的取締,必將使整個工程領域面臨新的洗牌。所以,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應對該一輪工程商領域的洗牌,則是我們接下來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