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乃良
我國圖書出版行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無論是出版品種還是印數均得到巨大的發展。有關統計數據表明,全國有近萬家民營圖書工作室,市場上80%甚至更高比例的暢銷書是由民營書商參與策劃、編輯和出版的。民營書商在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后,逐漸成為出版市場上不可忽視的力量。作為有著70多年光榮歷史的新華書店來說,在保持與廣大國有出版社良好合作關系的同時,重視和加強與民營書商的合作,完善新華書店供商體系,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民營書業的興起發展及新華書店與其合作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出版業這塊“蛋糕”散發出誘人的芳香。巨大的經濟利益促使民營企業紛紛叩開出版業的大門,民營書業文化應運而生。1980年底,國家允許民營企業正式進入圖書零售領域,民營書店逐漸興起并在全國范圍形成規模。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市場經濟地位的進一步提升,一些民營資本已經不滿足于單純的“賣書”,開始從發行滲入出版,民營書業逐漸浮出水面。但由于出版政策的限制,當時的民營書業長期游離于體制外。2003年,民營書業開始以平等的姿態與國有出版社同臺競技,2009年4月,國家《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民營書業終于迎來了等待已久的春天。民營書業以全新的運作機制、先進的出版理念、獨特的選題策略、高超的營銷手段,給我國出版業帶來了新鮮的空氣,目前民營書業所策劃的暢銷書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90%,全國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民營書商和他們所策劃的暢銷圖書。
在民營書業出現之前,新華書店的采購圖書全部是從國有出版社獲得。隨著經濟格局的變化、自身管理體制的改革以及新時期下民營書業的迅猛發展,對于逐步邁向市場化、國際化的新華書店集團來說,競爭對手的體制優勢、物價上漲的成本壓力、自身改革的內在需求,迫使新華書店開始重新對自身的供應商體系進行整理和洗牌,全國大部分新華書店都已經開展了與民營書商的合作和交流,民營書商靈活的經營方式和先進的營銷理念獲得了大多數書店的青睞,而民營書商出版的越來越多的暢銷書品種則成為進一步拉近民營書業和新華書店之間關系的紐帶。
可以看到,未來國有出版社和民營書商將進一步加強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共同促進出版業更好更快發展。
二、目前新華書店供應商結構存在的問題以及對業務發展的影響
1.當前出版形勢下新華書店供應商結構總體情況
由于長期的體制因素和傳統觀念的影響,雖然經過近幾年圖書市場的不斷變化、民營書業的逐步滲透,但當前新華書店的供應商體系主要還是體現出以國有出版社為主體,民營書商占一小部分的總體格局。據2010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0年民營書業在全國13.1萬家新聞出版企業中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72.0%提高到76.1%。2012年,在全國35.7萬家新聞出版單位中,民營書業發行、印刷、復制企業超過32.4萬家,占總數的90.8%。由此可見,新華書店供應商系統的結構已與整個出版市場的主體形勢比例失衡,采購渠道出現腦體倒掛現象,這嚴重制約了新華書店自身業務的發展和圖書市場的進一步繁榮。
2. 當前新華書店供應商結構存在的問題
(1)民營書業供應商所占比例太低。相對于民營書業占整個出版產業75%以上的比例而言,民營供應商占全國大部分新華書店供應商的30%-40%,甚至更低的比例,不僅遠遠滯后于市場發展的態勢,也影響了新華書店供應商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采購成本高。由于眾所周知的體制因素以及版權、稅收、資金等方面的原因,國有出版社給新華書店的供貨折扣普遍偏高,而民營書商在經營管理、成本控制、資本運作方面的優勢,使其供貨折扣跟出版社相比更有優勢。更有部分出版社充當“二盤商”的角色,將策劃、編輯交給民營書商,待成品后再從民營書商取得發行權或者渠道發行權。在圖書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網絡書店大打低折扣戰,民營書店普遍打折,無進貨成本優勢的新華書店,市場拓展空間受到進一步的擠壓。在整個圖書經濟總量維持穩定的情況下,如何降低采購成本,是提升利潤空間的一大關鍵。而民營書商更為優惠的折扣優勢,更符合新華書店采購部門的發展需求。
(3)出版信息滯后,無法全面掌握最新的出版信息。大量民營書商目前正處在出版的最前沿,進行出版內容的策劃、選題、編輯、出版等工作,大量的一手出版資源和出版信息都掌握在民營書商的手中,而這些民營書商大多不是新華書店現成的供應商,使得新華書店無法及時、全面地掌握這些出版信息,暢銷品種延誤最佳銷售時期的情況時有發生。
(4)部分暢銷書品種出現采購空白和斷檔現象。大量的民營書商出現在圖書市場中,作為主渠道的新華書店因為供應商信息不健全或是出于業務持續性的角度考慮,沒辦法做到一一與所有供應商建立業務關系,于是總會出現某種市場上暢銷的圖書在某個區域書店內無法及時上架。這種暢銷書的空白,無疑對民營書商是個損失,而對新華書店而言,所造成的影響不僅僅是經濟上、品種上的損失,更關系到新華品牌的認知度。
三、新華書店如何調整供應商結構,完善供應商體系
面對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的民營書商,面對網絡書店、民營書店、電子出版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面對市場化、集團化、國際化的大環境,新華書店如何利用國家重視和支持文化產業大繁榮大發展的大背景和有利政策,積極調整自身采購體制,完善供應商的管理體系,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充分打破傳統采購觀念,改革自身采購管理體制。作為黨的宣傳文化主陣地、主渠道的新華書店,面對發行對接出版過程中出現的瓶頸問題,應積極適應出版新形勢,打破傳統體制觀念,打破采購的思維定勢,在和原有民營書商合作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通過觀念上的改變,深化管理體制改革,逐漸形成一套全新的適應市場走向,以市場為主導的采購管理體系,進一步降低采購成本,為新華書店在新時期的發展繁榮提供內在動力。
(2)加強與民營書業的溝通和聯系,建立民營書商的資料庫。新華書店出版信息大多是通過出版社的征訂信息和目錄來獲取,獲取方式極其有限。因此在信息建設方面可通過建立民營書商的數據庫、資料庫等方式,設立專業部門負責定期關注民營書商出版動態,保持與全國大部分民營書商的溝通和聯系,擴大出版信息的承接面,消除瓶頸,打通信息渠道,使出版信息第一時間傳送到書店采購部門,同時根據市場情況,第一時間預測采購需求和建立采購關系。
(3)建立民營書商準入機制,進一步擴大民營書業占采購供應商的比例。一直以來新華書店在民營書商的準入方面沒有非常完善的條件設置,合作民營書商的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民營書商由于經營不善、圖書延續性差等原因退出市場,導致新華書店壞賬、死賬的情況時有發生,影響了新華書店資產的優良性和流通性。因此,在考慮進一步擴大民營書商比例,加強和民營書商合作的框架下,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民營書商準入機制尤為必要。通過對民營書商的資質、產品、規模、經營理念、人員素質、資金情況、產品延續性以及社會關系等情況的審核和考察,并輔以其他保障條件的形式建立民營書商準入制度,既可以保障雙方的利益,也可以有效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4)通過市場的角度來協調管理國有出版社和民營書商,推動圖書發行事業向前發展。在不斷擴大民營書商合作面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和國有出版社的合作,是新華書店在日益激烈的圖書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的堅強后盾。針對采購過程中出現的圖書品種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只有從市場的角度,盡量協調管理好國有出版社和民營書商之間的產品沖突,保證區域市場內各方利益的最大化、矛盾最小化,是新華書店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也是維護圖書市場正常秩序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動圖書出版發行事業不斷向好向前發展的堅實保障。
(作者單位系福建新華發行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