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森林
過去的2013年,中國在線教育異常火爆,不斷有創新成果推出。筆者對一年以來的在線教育行業進行了梳理,總結出以下幾條預言,供業內人士參考。
預言一、C2C模式將被無情淘汰
淘寶憑借“支付寶”改變了中國人的購物方式,蘋果憑借App Store的“三七分成”改變了人們購買軟件的方式,于是在互聯網教育領域也有很多企業試圖復制“教育淘寶”模式。
筆者早在《在線教育的四大“美麗陷井”》一文中指出,“做教育行業的淘寶”不是新興在線教育企業運營的可行模式。當然淘寶等有巨大流量的例外,淘寶本來就是集成商,但是淘寶上的商家,做得好的都成了“Small Business”(小企業),而不是單獨的個人。
“做教育行業的淘寶,任何人可以在線上開班授課”,凡是做這種模式的,將會被無情淘汰。這是由于教育的“服務”本質是不同的,教育培訓不是簡單的商品,而是復雜的智力服務活動。個人提供的教育服務,具有不穩定、不持續、質量無保證的特點。
有人會問,可汗不就是從C2C做起的嗎?沒錯,但是現在可汗已經拿到投資,成為地道的Business(企業),而不再是Customer(客戶)了。在中國,“邢帥學院”也是如此,當初邢帥如果沒有YY教育頻道的大力追捧,也不可能以個人身份崛起。智者當借力而行,成規模的產業必然要求以團隊的形式出現。
目前早期做C2C模式的企業,如傳課網、多貝網、能力天空,基本上都轉向B2B2C模式。此時如果再固守C2C模式,將會被市場無情地淘汰。
預言二、高清視頻課程將很快被顛覆
在線教育自2000年起,技術沒有本質的提升,僅僅是從HTML過渡到三分屏、Flash。自2009年,在線教育的課程進行了升級,大量高清視頻課程開始普及,直至現在高清視頻仍然占據了主流課程領域。高清視頻固然提升了用戶體驗,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在線教育交互性差、無法吸引用戶持續學習、無法跨平臺運行的弊端。
自2013年開始,新興企業的出現,大量資本的注入,一掃長期以來課程開發技術徘徊不前的積弊,新的課程形式不斷出現。2014年將是改變高清視頻主導天下的一年。新的課程形式具有以下幾點:
1.交互性好,學習體驗佳
交互性指的是用戶不再一味地聽,也不再一味地做習題,而是集教、學、練于一身,給用戶帶來極佳的學習體驗。
交互性體現在課件具有“智能”,能引導用戶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引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思考,從而提升用戶的學習效果。
2.跨平臺運行
當前正處于e-Learning向m-Learning過渡的時期,基于Web的PC平臺與移動學習,在未來幾年內仍然是處于并存狀態。在移動端Android、iOS操作系統為主,內容資源開發成本巨大,不可能每個操作系統的課程,都開發一遍。“一次開發,到處運行”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需求,因此跨平臺的內容開發技術是必然之路。
3.文件小,窄帶下可運行
移動環境下,帶寬是移動學習的一個指針因素。因此需要跨平臺的內容資源具有文件小的特點。移動學習對帶寬較為敏感,因此跨平臺內容技術應該文件小,在4G尚未普及,在3G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播放效果,也可以節省大量服務器和帶寬資源。
4.短小精悍、趣味性強
動輒40分鐘的視頻課程不再受歡迎,取而代之的是5-10分鐘的短小精悍、生動有趣的課程形式,即“微課”,2013年微課的普及非常快。
傳統學習模式枯燥無味,而游戲卻能吸引無數用戶的青睞。如果能將游戲和移動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會產生新的學習模式和學習體驗。隨著在線教育技術的發展,已經出現了“一起作業網”的游戲化學習。可以預見,以聯機對戰、競賽為形式,增進學習的交互性和趣味性的產品一定會出現。
預言三、互聯網企業將折翼K12(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12年中小學教育)領域
不知為何K12領域一直是風險投資看好的領域,大約有40%的項目與中小學有關。但是中小學仍然有其獨特的特點,其面臨的威脅和風險也相當大,理由如下。
1.教材版本繁多與更迭,給內容開發帶來高成本
自2001年啟動基礎教育改革以來,中小學教材由人教版一家獨大,迅速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局面。但是這樣“百花齊放”的局面給數字資源、教輔資料的開發帶來了噩夢:80多家出版社出版教材,每個年級、每個學科的版本至少有5種以上,甚至版本最多的英語有30多種。各種版本的教材內容必然有所不同,給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數字資源的開發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多數以內容為主要賣點的企業,在適應各版本教材的內容上甚為糾結,為此消耗了數以千萬計的成本。而內容是從事此行業繞不開的問題,因此中小學領域在線教育和移動學習,必須充分重視內容資源的來源和處理問題,盡可能降低成本。
2.面授輔導班的替代作用
面授輔導班近四五年的迅猛發展,大大激活了面向中小學生課外輔導市場。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育部全面規定學校周末和暑假不得補課,這使得學生的富余時間大大增多,而學生升學的壓力并未就此降低,反而滋生了大量的社會輔導班的需求。
面授輔導班與移動學習本身并不直接對立,而是相互補充的關系。但是當家長面臨消費選擇的時候,會在面授班和其他技術手段輔助之間做出選擇。看不見摸不著的網絡學習和移動學習,和看得見摸得著的面授培訓班,價格當然也有天壤之別,在線學習要便宜得多,按理說家長應該選擇價格便宜的,但實際上往往與此相左,這是由于K12領域客戶(家長)和用戶(學生)之間需求矛盾的原因,而家長在決策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3.家長與學校對在線學習尚不接受
中小學生上網問題,是歷來以久的社會問題。以前主要是PC上網玩游戲、網聊的問題,這是長期以來中小學網絡教育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
中小學生自然不會在上課時間上網,但是自從智能手機普及以后,其上網功能使得中小學生大量的時間被吸引到手機游戲、手機QQ、微信上。這使得家長和學校對移動設備的應用有很大的擔心。在K(幼兒園)階段,家長也頗為擔心電子設備對兒童身心產生消極影響。
如果互聯網企業不熟悉K12中小學教育體制非常封閉的特點,那么很可能陷入其中不能自拔。K12由于中國地域極其分散,也很難通過教育體制內的“關系”而橫掃全國市場。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一起作業網”,動用大量資金撬動中小學的大門,由此積累的上千萬用戶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而后續投資又不到位的話,將是非常危險的。
以筆者判斷,肯定會有企業在K12這個門檻很高的領域折翼,互聯網企業進入中小學領域,不交學費是不可能的。猿題庫、梯子網現有的理念還不足以形成顛覆性的影響。如果僅憑自己的一廂情愿,試圖攻入中小學領域,恐怕是打錯了如意算盤。
預言四、跨行業聯姻成為普遍現象
在線教育是一個集教育、互聯網、技術等諸多元素于一身的新興復合行業。原有的教育產業鏈條,將會被打破,產業之間跨行業聯姻將成為普遍現象。
2013年底,在滬江網發起的“互聯網教育創業英雄會”上,最先被邀請發言的并不是互聯網教育企業,而是地地道道的傳統出版企業——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外研社透露其與科大訊飛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從事數字化教育。
顯然,二者聯姻的原動力無疑在于二者具有極強的互補特性:外研社是中國最大的外語圖書出版社,具有優質內容和品牌資源,而科大訊飛是擁有核心語音技術的上市公司。
在2013年的在線教育熱潮中,唱獨角戲的多是新興互聯網教育公司和互聯網巨頭,鮮有傳統出版行業的聲音。其實以筆者的了解,傳統教材、教輔出版社及出版公司,都在2014年加強了數字出版、在線教育的預算。
互聯網企業的優勢在于懂技術和互聯網發展的規律,而教育企業的優勢在于擁有海量內容資源及線下渠道。各有各的優勢和劣勢,誰也取代不了誰,因此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必然會越來越多地出現跨界間的聯姻。
預言五、無序跨界競爭終將變為有序競合
如今的在線教育,仍然是無序競爭狀態。因為新興資本財大氣粗,本著“只要花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的想法,會強行進入別人的“地盤”。
像猿題庫、華圖的“猿題庫”“磚題庫”之間的競爭,其實是沒有必要的無序跨界競爭。猿題庫本以為做在線教育,取得內容資源是輕而易舉的事兒,不就是找一些人掃描試題、錄入到數據庫嗎?一點技術含量沒有。結果肯定在做試題、尤其是K12試題庫的時候,吃了不少虧,自己做內容資源的最終結局,恐怕還不如從內容供應商那兒買資源。往往做技術出身的人,對內容資源開發的難度認識不清。
與此同時,華圖的“磚題庫”的技術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技術本來就不是華圖的強項,華圖的技術人員難以設計出優秀的產品,因此采用了外包技術團隊。但是外包技術團隊是否能解決問題?從實際效果來看并不好。如今號稱坐擁上千萬道試題、2014年要投入1.5個億的梯子網,也正與某些內容資源提供商建立合作。以筆者來看,凡是在短時間內動輒聲稱開發出上千萬道試題、數十萬在線課程的企業,顯然是在忽悠外行。其實中小學缺的根本不是海量的試題,而是優質的試題解答資源。
因此做互聯網出身的企業,和做教育出身的企業,都需要正視自身的優勢和短板。從目前看,短期內雙方還難以形成共識。只有在不斷撞南墻吃虧之后痛定思痛,產業界的無序跨界競爭才會逐漸變成有序競爭。
(作者系移動學習資訊網首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