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動態
5月19日,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干杰與中核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孫勤在秦山核電基地共同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核電廠核事故應急場內救援隊”揭牌。李干杰指出,該救援隊組建成立是我國進一步健全核電集團層面核事故應急救援保障體系的一件大事,標志著中核集團在核應急體系和響應能力兩個現代化建設征程上又書寫了一幅嶄新的篇章。儀式由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樺主持。
儀式上宣讀了救援隊成立文件及隊長任命文件。中核集團核電廠核事故應急場內救援隊依托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在秦山設應急救援總隊,在田灣核電站、三門核電廠、福清核電廠和海南核電廠設應急救援分隊。應急救援總隊承擔應急救援隊日常技術工作歸口,與各核電基地(廠)的技術接口,并提出日常的現場技術支持,在應急響應情況下,負責救援隊工作的策劃協調、資源調動,作為現場救援的主要力量。各應急救援分隊作為現場支援的輔助力量,包括應急搶修、輻射防護、維護支持、運行支持等專業技術人員等。
環境保護部有關部門及派出機構、直屬單位負責人,浙江省環保廳及海鹽縣相關單位負責人,中國廣核集團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以及中核集團安全環保部,中國核電及所屬核電企業的有關領導參加揭牌儀式。
日前,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研制生產工作穩步推進,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三步”建設全面啟動?!暗谌健苯ㄔO,即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全球系統建設。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紹說,在“第二步”走的時候,全球系統的建設就已著手進行,目前已在設計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導航信號體制、研發高性能星載原子鐘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2015年發射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后,將適時加入衛星網絡,抓緊開展技術在軌驗證,加快推進系統全球組網建設。未來的“北斗”系統可靠性更高,性能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到2倍。
5月13日,中航工業西飛與中航國際代表在銷往玻利維亞的4架“新舟”60飛機訂購合同上簽字,這是“新舟”60飛機今年拓展國際航空市場獲得的第一筆訂單,也是繼2007年2月首批2架“新舟”60飛機交付玻利維亞后,“新舟”60再次批量進入南美航空市場。
截至目前,“新舟”60飛機已遠銷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17個國家,在國內外200多條航線上運營,機群起落數和飛行小時數雙雙超過27萬。“新舟”系列飛機以良好的運營業績成為中國民機走向世界的“名片”,并成為世界支線航空運輸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西飛方面表示,將不遺余力地向國內外客戶持續提供系列化、專業化的支線飛機產品和服務;同時將與中航國際等銷售團隊進一步開拓戰略合作,憑借“新舟”系列飛機的獨特優勢,努力構建更便捷、高效的營銷網絡體系,提升國產飛機與“中國制造”的形象,將“新舟”飛機進一步推向世界。
5月3日,數十名中外媒體記者來到中國商飛位于寶山大場的上海飛機制造公司參觀,了解國產大飛機和支線飛機項目情況。中國商飛公司透露,中俄計劃聯合研發的下一代寬體遠程客機項目,已進入項目論證階段。
日前出席亞信峰會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確認,中俄雙方已就聯合研制寬體遠程干線飛機達成共識。中國商飛總會計師田民表示,此前中國商飛已與俄羅斯聯合飛機制造集團簽署聯合研發生產寬體遠程客機的相關合作備忘錄,雙方技術專家已對該項目展開預先研究和論證,目前論證進展順利。
中國商飛ARJ21-700首架交付飛機機艙內部近日首次對中外媒體開放。這架飛機去年年底剛剛下線,本月完成了涂裝和內飾布置,下月將進行首飛。待ARJ21飛機完成適航取證后,它將交付第一家客戶——成都航空,正式投入民航航線的商業飛行。
田民介紹,C919各大部段制造順利,很快將運抵上海進入總裝階段??傃b和首飛完成后,C919將進行適航取證。目前中國商飛已將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適航標準FAR25部最新的修正條款有選擇性地納入C919適航管理中,該機需滿足的適航標準將比空客380、波音787都要嚴格,成為現有飛機型號中適航標準最嚴苛的一款。
5月9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旗下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為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建造的1萬TEU集裝箱船首制船“中海之秋”號交付,并于次日投入運營。該船是中船集團迄今交付的最大集裝箱船。
該型船是滬東中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總長335米、型寬48米、型深27.2米、設計吃水14米,總載重12.127萬噸。
“中海之秋”號是滬東中華與上海江南長興造船有限責任公司融合后共同建造的首艘船,其成功交付對中船集團“調結構、轉方式,優化資源配置”的戰略部署具有重要意義。在該船建造過程中,雙方緊密協作,集中優勢資源,攻克了諸多建造難關。尤其是該船采用了能節省2%—3%燃料的高效舵設計,安裝精度要求特別高。滬東中華相關技術人員精研工藝,生產部門精心施工,長興造船提供了各種有力支持,使高效舵一次安裝成功,精度優于設計要求。

4月18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舉行包頭中兵物流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慶典儀式。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運營與績效管理部副主任吳迎春,中國兵工物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白長治與內蒙古一機集團領導出席了慶典儀式。
慶典儀式上,內蒙古一機集團對上級機關、出資方和各界朋友給予包頭中兵物流公司的關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內蒙古一機集團與兵工物資集團攜手組建的包頭中兵物流有限公司,代表著兵工物資集團與內蒙古一機集團加強合作、優勢互補的最新成果,也標志著內蒙古一機集團在優化行業資源、構建現代物流產業格局上邁出關鍵一步,對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成立后的包頭中兵物流公司,將積極開拓外部市場,創新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依托包頭市豐富的市場資源,依托兵工物資集團強大的資源優勢和專業化管理水平,有效延伸服務鏈和價值鏈,著力打造我國西部物流行業的中心企業,為兵器事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白長治在慶典儀式上說,包頭中兵物流公司的定位是以提供全供應鏈整合服務為目標,力求通過供應鏈優化,拉近供應和需求的距離,為客戶創造價值。公司的使命就是立足市場、服務一機,服務兵器駐包頭工業企業,服務地方經濟。
在噴射的彩花和歡快的樂曲聲中,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和內蒙古一機集團等領導共同為包頭中兵物流有限公司揭牌并剪彩。(張麗虹)
近日,中國電科55所國博公司開發的K系列多頻多模開關集成電路產品批量進入華為、中興等國內主流品牌手機應用市場,每周產品出貨量超過100萬片,結束了該類產品完全被少數美日企業壟斷的市場格局。
多頻多模開關集成電路是新一代智能手機中的重要功能電路,由于設計技術要求高、生產工藝難度大,長期以來市場一直被少數美日大企業壟斷。作為“國家規劃布局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55所國博公司緊緊把握國內外通信市場需求,瞄準電子信息技術產業鏈的高端和前沿,專注于開發和掌握自主核心技術,開展新型射頻集成電路的開發研究,并迅速形成產業化能力。集成電路產品形成了放大系列、控制系列、變頻系列、多功能組件系列等,應用于移動通信2G、3G,正向4G發展,集成電路產品年出貨量4000萬片。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產品生產地。進入主流移動通信終端市場,是國博公司產業化發展的新目標,國博K系列產品的成功應用,標志著國博公司射頻集成電路產品真正實現從基站應用到以手機為代表的終端應用全方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