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虎林 萇軍紅
“春天”距“冬天”有多遠?
——學習《兵器的春天》有感
■ 楊虎林 萇軍紅
在這個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春天里,《兵器的春天》以“不在改革中崛起,就在改革中消亡”、“快魚吃慢魚”的憂患意識和“運用互聯網思維”、“借船出海”的改革創新精神,吹響了集團公司解放思想、創新市場模式的號角。文章與“十八大”報告中強調的“四種考驗”、“四種危險”一脈相承,體現了兵器工業領航人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改革意識、創新意識,提出的思想觀點引人深省,催人奮進。
美國康奈爾大學曾經做過一個有名的“煮青蛙”實驗,結果蛙不是死于沸水,而是死于緩慢加熱的溫水。這就告訴我們一個淺顯的道理,滿足于現狀,陶醉在昔日的成就,沒有預防未來危險的思想、機制,無論是政黨、國家,還是經濟組織、企業,都是極其危險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對于今天軍民融合日益深化,軍隊裝備采購體制改革不斷推進,軍品市場開放度加大,軍工產品競爭激烈,企業間人才、資源、技術、文化等多元化比拼的大背景下,兵工企業面臨的危機無處不在。正如《兵器的春天》所言,我們雖然處在一個特殊行業,但不要以為互聯網離我們很遠,不要以為互聯網和我們沒有關系,也許下一個受到沖擊的就是我們軍工企業。以3D打印、新一代智能組裝機器人、開源硬件等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術正對傳統制造業形成巨大沖擊。原本行業里的“老大”甚至是壟斷企業在互聯網世界里也缺乏安全感,照樣被人開倉搶劫。相反,那些滿懷危機憂患意識,不斷改進管理的企業,卻總能激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成為驚艷綻放的“明星”企業。
比爾?蓋茨說:微軟離破產永遠只有18個月。張瑞敏坦言:我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江蘇小天鵝朱德坤經常提醒員工謹防“效益增長”掩蓋下的經濟衰退,“把自己逼到死路上去,就一定能找到活路,就一定能轉危為安。”深圳華為在利潤位居國內電子行業首位的情況下,總裁任正非仍然大談危機與失敗:“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這樣才存活了10年。”還有江蘇宏大集團的“失業危機日”、云南紅塔集團的“視今天為落后”等等,其核心內容都是通過預知潛在的危機,樹立憂患意識,催生責任感,居安思危,不斷進取。

記得十幾年前,在華為的規模和利潤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的時候,任正非卻在《華為的冬天》強調說“冬天已經不遠了”、“十年來對成功視而不見、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沒有預見,沒有預防,就會凍死。那時,誰有棉衣,誰就活下來了”,并指出“如果你不能正確對待變革,抵制變革,公司就會死亡。”同樣,20世紀90年代初,波音公司為走出經營的“冬天”,公司決定面向員工放大危機,自爆慘狀,以催生員工的危機感和改革動力。該公司播放的新聞片里,廠房掛著“廠房出售”的牌子,解說詞是“今天是波音時代的終結,波音飛機公司關閉了最后一個車間”。這則企業倒閉的虛擬電視新聞片,使員工們強烈感覺到市場競爭的殘酷,薪水的來之不易。如果不進行徹底的變革,市場經濟的大潮隨時都會吞噬企業,“冬天”就會真正來臨。員工們自覺擁護企業的變革,開始節約每一分錢,充分利用每一分鐘,使波音公司迅速擺脫困境,遠離“冬天”。
同樣,《兵器的春天》用樸實的語言警示我們,不要以為是老牌軍工企業,國家什么都給你;不要以為有著不一樣的過去,國家就會兜底保護你。軍工企業也不是鐵飯碗,集團公司中多少有代號的企業被兼并重組了?我們講改革會帶來“三大紅利”,但改革的紅利不會均勻地、自動地撒落到每個企業身上,只有那些順應歷史潮流、跟得上改革步伐的企業才能夠在改革浪潮中鳳凰涅槃、獲得新生,而那些觀望等待、反應遲緩,與時代主旋律唱反調的企業可能永遠都走不出冬天。
兵器工業是我黨創建的第一個工業部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為國家的國防和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正如《兵器的春天》所言“英雄不問出處,市場不看出身”、“如果我們總陶醉于那些已經逝去的輝煌,誰又能保證從戰火中走來的兵器工業不會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中打敗仗呢?”。與經營規模的快速增長相比,目前兵器工業集團的發展質量和經營利潤并沒有同步跟進,基礎管理相對薄弱已經成為制約集團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短板。有鑒于此,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實施的全價值鏈體系化精益管理戰略,就是要求我們重塑主人翁精神,滿懷危機憂患意識,深入分析企業發展存在的不足和潛在危機,如基礎管理薄弱造成的生產要素流轉周期長、“兩金”占用多、成本信息失真、利潤消耗在“責任體系不健全”中;小富即安思想引發的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改進能力低;人心浮躁導致缺失了關注細節的耐心,怠于規范小的流程或過程,無法積累起堅實的管理文化底蘊等。要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整改活動與全價值鏈體系化精益管理有機結合,把改進管理粗放作為整改切入點,按照集團公司提出的“把當前正在爭取的事情辦成了,把當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了,做得比過去更漂亮了”的理念,堅持關注細節,善于從小事做起,從規范每一個過程做起,敢于突破陳舊思維,勇于打破現有流程,擅于反彈琵琶、逆向思維,敢于借船出海、借雞生蛋,就能撲進春天溫暖的懷抱。
《兵器的春天》是銳意改革、擁抱春天的號角;也是樹立危機感、遠離“冬天”的警示。市場中沒有一成不變的領先,今天的領先不代表明天的成功,只有強烈的危機感才能推動我們不斷前行。兵器工業發展藍圖里萬紫千紅的“春天”固然令人振奮,但也要樹立危機意識,不斷革新自我、開拓創新,才能遠離經營的“冬天”。
楊虎林,特能集團晉東公司;萇軍紅,駐陽泉地區軍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