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珍
北京公共自行車能騎多遠?
劉建珍
“真好,今天還有最后一輛車!”如發現新大陸般,小劉開心地奔向單位樓下的自行車網點。哪知,剛騎上車,沒兩步,她又忿忿地退了回來。心想“我就說嘛,哪會這么幸運搶到車,原來沒車鐙子了。煩人,誰家還缺了一個車鐙子不成!這都偷?!”
“當初租房的時候,就想既然避不開北京的早晚高峰,就租個離單位近的,不用擠地鐵、公交,騎公共自行車,快捷還綠色環保。哪知道,單位這邊騎自行車的人那么多,每次不早點出來都搶不到,今天倒是有‘專車’,沒人搶,就是得自備車鐙子。”她無奈的皺了皺眉頭。
據了解,從2012年6月開始,北京市由政府主導,推行公共自行車服務。數據顯示,全市已有766個租車網點,覆蓋了東城、朝陽等7個區縣以及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六區已經實現車輛通存通取,可以跨區租還車。公共自行車的開辦和地鐵公交的搭配運行,初衷是有效地解決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然而,時至今日,公共自行車運行卻頻現不和諧之音:毀壞嚴重、被擠占用地等。借用時下風行之語吐槽一下:“如此下去,還能不能愉快的騎車了?!”
小劉發現今年年初,社區附近增添了一批新車,車把由原來的平式改為彎曲式,騎行更加輕便省力,車筐加大了,車鈴也換成了環繞車把的扭動式,還經常見到車輛維護及保潔人員,她由衷的為政府的公共服務叫好。然而,毀車現象卻一直層出不窮,讓她感到心痛。“方式真是五花八門,你都不知道怎么作,才能毀壞成這樣!”

丟失了車座、車鐙,車圈也變形的公共自行車。攝影/劉建珍
據記者在朝陽區和平里附近的幾個自行車網點觀察,確有不少毀壞現象。車座、把套被撕裂,車筐與車身脫節,車胎被扎,車座、車鈴丟失等等,最讓記者吃驚的是有人竟然將車圈都騎變形了,真是“功力深厚”。
車輛毀壞只是其一,另外,還有一些不環保現象。車筐成了眾多小廣告、塑料袋、礦泉水瓶的集中營,成為名副其實的“移動垃圾桶”。由于網點離垃圾桶還有一定的距離,擦拭車座的衛生紙等被隨手塞到車筐里、車架上、車座底部及租車信息顯示屏上,有些則直接被扔到地上。

被“占領”的自行車借還點。攝影/劉建珍
“政府應該管管,治理治理,再多的車也經不住這么毀。”和平里北街附近,一位接受采訪的市民如此表示。
在朝陽區青年溝路、惠新東橋、惠新西街等網點,記者發現,公共自行車要獨享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著實困難,商家橫幅、遺棄的沙發、其他私人自行車、三輪車等都來搶占地盤。
在青年溝路與和平里西街交界附近的一處公共自行車借還點,記者看到,三分之二的位置被一商鋪占用,放置蔬菜、水果、三輪車等。為防止公眾停放自行車,商家竟然在停靠點放了四五塊木板,早高峰時段記者看到有人喊店主挪位停車,店家不以為然,“你放到那邊,這邊我們要卸貨。”“可是這本來就是停公共自行車的地方!你有沒有公德心?”停車的男士反駁道。店主直接忽視該男士,繼續收拾蔬菜。喊了幾聲,店主一直無反應,男士無奈推車到另一排停車點。而據附近居民介紹,這種“圈地霸占”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記者隨后致電公共自行車客服,客服向記者仔細詢問了網點地址并表示將向有關部門反應處理此事。但截至發稿時,情況仍未有好轉。
“最近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些車不能借,刷完卡,滴滴的響。而且還車時,一些鎖柱總出故障,得換幾個鎖柱才能停好車。”惠新西街南口附近網點,正還車的一位市民向記者表示。對此,北京公共自行車網站常見問題解釋中指出,如果該鎖柱故障,請選擇其他鎖柱刷卡借還車,方便的話可以將故障鎖柱編號告知網點的工作人員或者撥打網點所在區的租車服務電話,工作人員會盡快予以修理。
同時,租車點數量不均衡也被市民吐槽。“希望可以在上班族集中的地方多增加點自行車。好幾次單位樓下的網點都沒車了,只能走到其他比較遠的網點或者公交回家。”談及下班要先去“搶車”的問題,小劉苦笑:“以前以為搶車位只是有車人的事,沒想到我也邁入這高大上一族了。”
另外,很多市民反應辦卡網點太少,記者在北京公共自行車網站上查詢得知,現有的700多個租還車點中,能夠辦卡和退卡的網點僅有17個,豐臺區最多,有4個,其他區縣1~3個不等,這與龐大的需要顯然不符。有市民表示,公共自行車網點的覆蓋應該更加廣泛,同時辦卡程序要更加簡便、服務更有效率,這樣才能激發大家的租車、騎車熱情。
在租車點,記者還遭遇了市民有關租車流程和其他事宜的反采訪。在此向大家告知一下,凡是符合北京市公共自行車租用條件的用戶及游客等,可在各區域公共自行車服務中心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復印件,使用具有儲值功能的帶有專門標識的市政交通一卡通卡開通實名租車功能。租車前卡內余額不低于30元,需要繳納押金200元,除租車人丟失車輛需扣除押金外,如果不再使用租車服務,可辦理取消租車功能,同時退還押金。
詳細辦卡要求、流程、網點等信息請登錄北京公共自行車——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運輸管理局網站查詢。網址:http://www.bjysj.gov.cn/bjggzxc/ Home_index_1_1.html。
隨著霧霾加重、交通擁堵等問題的不斷惡化,促使人們開始重視低碳交通的作用,自行車交通成為綠色出行全民行動的重要一環。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運輸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投入2.7萬輛公共自行車,為市民辦理14萬張卡,目前累計租車1078萬次,每車每天平均使用4次,在部分地鐵周邊,每車每天的使用率高達20次。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委員容軍也表示,2014年全市將再投入公共租賃自行車1.5萬輛,按照規劃,到2015年,北京市將形成5萬輛以上租賃自行車規模,租賃點達到1000個,城市東部和西部的租車網點將基本持平。屆時,自行車出行比例有望達到18%左右。
但數量增加并不意味著使用質量的提升,相關部門在加速增加公共自行車數量的同時,是否該反思上述問題并著手盡快解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對公共自行車破損率還沒做相關統計。我們不免擔憂,不摸清破損家底,保護好已有成果,一味的偏重數量增加,頗有狗熊掰棒子,觀前不顧后的意味。長此以往,如何保障公共自行車網點的長效有序運行呢?
每個人都是環保的主角,未來,讓公共自行車雙輪驅動,奏出和諧的環保交響曲,有賴于公眾愛護公物意識的提高,有賴于相關部門監管機制的真正落實。
■新聞鏈接
“公共自行車”的由來
“公共自行車”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歐洲。1965年在荷蘭開始出現第一代公共自行車系統。1995年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推出第二代公共自行車系統。上個世紀90年代末,歐洲的公共自行車租賃行業開始采用迅速發展的計算機、無線通信和互聯網技術,實現了數字化管理和運營,被稱為第三代公共自行車系統。
■他山之石
荷蘭
早在1890年,荷蘭建設了世界上第一條自行車專用道。目前,荷蘭全國人口1600萬,自行車擁有量高達1700萬輛,荷蘭已經形成了總長3萬多公里的自行車道路網。游客和居民可以免費4小時使用一輛公用自行車,超時則按時計費,費用低廉。
丹麥
在首都哥本哈根,自行車專用道超過400多公里,任何人將20克朗硬幣放進車鏈上的孔眼內,便可以使用這種公共自行車,用完再鎖在任何一個存車處,可取回硬幣,有1/3的上班族使用自行車。
英國
倫敦推出一項新的租車服務,注冊用戶只需給租車服務中心發送一條短信,就會收到一個開鎖密碼,通過這個密碼,用戶可以在市內任何一個租車點自行取車,在半小時內歸還可免收租金。
美國
美國自行車出租服務的費用分為短租和長租兩種,短租業務一天5美元,長租業務120美元一年,相當于每天僅35美分。美國參議院通過法案,用稅收優惠鼓勵雇主給騎自行車上班的雇員每月40美元到100美元補貼。
法國
2007年夏天推出了“自由單車”自助租賃系統,短短一年多,曾累計為數千萬人次服務。目前,法國約有15個城市開始推出自行車自助租賃服務,超過40000輛自行車投入使用。
加拿大
蒙特利爾市投資1.3億美元修建了市區自行車道,市內有300多個自行車租賃站,所出租的自行車用鋁合金打造,而且還有防盜系統,嵌入GPS芯片,如逾期未還,自行車將自行鎖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