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亮,張喆
燃燒器頭部旋流器旋流槽加工誤差分析及工藝改進
Processing Error Analysis and Process Improvement of Hydrocyclone Circumrotate Channel at Burner Head
曹衛亮,張喆

在燃燒器的結構中,頭部旋流器旋流槽的大小對出風量、風速以及火焰長度有直接的影響,但是在實際的旋流槽加工中,由于多方面的影響,旋流槽寬度誤差較大,本文就實際的旋流槽加工工藝進行了實驗分析,并對工藝計算方式進行了優化,大幅提高了旋流槽加工精度。
典型頭部旋流槽加工圖如圖1所示。
在前期加工過程中,旋流槽的誤差形式表現為:梯形截面的上口符合尺寸、下口超差,超差值在0.8~1mm左右,誤差數值較大,具體檢驗數據見表1。
這樣的誤差直接影響了燃燒器整體質量,也導致了多件產品的報廢,對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經過對旋流槽的整個加工工藝、設備、人員操作等方面進行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機床精度問題
(1)主軸垂直度誤差。垂直度誤差會導致槽形變化,但由于旋流槽的槽深尺寸很小(一般為10~ 15mm),因此在這個加工方向上產生的誤差值,不會成為超差的主要原因。
(2)傳動穩定。銑床傳動鏈的穩定性主要體現為刀具擺動,而通過分析該銑床加工其他工件,特別是加工矩形截面旋流器的情況,我們認為刀具擺動產生的誤差應在精度允許的范圍內。
(3)掛輪誤差。掛輪誤差主要反映在螺旋角度上,不會產生在槽寬方向上。但掛輪傳動不平穩,使導軌與分度頭之間的合成運動產生一定的振動,直接體現在被加工工件表面的法線方向(誤差敏感方向)上,對加工精度的影響較大。

圖1 典型頭部旋流槽結構圖

表1 典型頭部旋流器旋流槽誤差,mm
(4)分度頭誤差。分度頭可以對工件進行準確的圓周分度,但旋轉任意角度時,手柄轉過孔盤會用某一近似值代替,存在分度誤差。不過分度誤差較小(角度誤差一般在15″之內),反映到弦長上的誤差可以不計。
2.2 刀具及切削參數
(1)刀具為定尺寸高速鋼立銑刀,其直徑不會產生誤差。銑刀出現崩刀時,能夠做到及時更換或刃磨,而且刃磨質量較好。
(2)立銑刀本身的擺動會造成尺寸的超差,當切削參數選擇不合理時,擺動會加大。但通過工藝檢查發現,操作者選取的切削參數比較合理。高速鋼立銑刀切削米數一般控制在18m/min以下,每齒進給量0.03mm,吃刀量5~6mm。
2.3 操作累積誤差
全程跟蹤、觀察操作者的操作過程,發現在刀具對中、偏移工件、吃刀深度、分度計算、搖動孔盤、掛輪確定螺旋角、旋轉工件、刀具找線、刀具入程出程等具體加工環節上,存在一定操作誤差。
但通過量化分析,發現上述每項誤差值均不大,且操作誤差屬于隨機誤差,不會產生如此有規律且方向一致的誤差。
2.4 擬合原理誤差
在機械零件加工中,某些曲面只有通過現代智能加工手段才能完全準確加工,因此在普通機床上,我們往往會采取近似的加工運動或刀具輪廓,這樣就導致了擬合原理誤差的產生。但經過分析認為,螺旋槽的擬合原理誤差主要反映在槽的底面而不是側面。
2.5 工藝原理問題
在普通銑床上使用普通刀具加工螺旋槽,其加工原理是利用掛輪控制螺旋角,利用刀具與工件的偏移控制梯形夾角,利用分度頭旋轉工件控制槽寬。其具體加工過程是:
刀具對中→首次偏移工件→加工首槽的第一個側面→依次旋轉工件、依次加工其他螺旋槽的第一個側面→反向偏移工件→旋轉工件→加工首槽的第二個側面→依次旋轉工件、依次加工其他螺旋槽的第二個側面。
對以上工藝順序反復檢查,工藝原理沒有問題。
2.6 計算方法問題
使用電腦模擬方法,全程驗證原計算方法。通過對φ175(12mm/ 9mm)、φ212(15mm/9mm)兩種規格旋流器進行模擬加工,發現加工后的法向截面槽寬尺寸為“12mm/ 9.48mm”、“15mm/11.83mm”,這是在不考慮其他因素情況下、直接產生的誤差,誤差值與工件實際超差值很接近。
2.7 誤差分析(表2)
通過定量分析,發現計算方法及反向偏移這兩個因素是導致槽寬超差的主要原因:
(1)加工第一個側面時,原加工方法按法向尺寸偏移,與工件的安裝反運行軌跡不符,應該按其在端面的投影尺寸偏移(按法向尺寸偏移,會造成梯形角度變小)。
(2)加工第二個側面時,反向旋轉角度的計算過程非常復雜,而且在旋轉過程中累計誤差也較大。
針對以上分析的結果,考慮采用新的計算方法和刀具找線方式,減小旋流槽加工誤差。
3.1 優化計算方法
(1)將槽寬的法向尺寸換算成端面投影尺寸(以15mm/11mm為例,見圖2)
(2)按投影尺寸計算偏移量(見圖3)
(3)導程計算

式中:
L——導程
D——工件外徑
β——螺旋升角
(4)掛輪計算

式中:
L——導程
S——工作臺絲杠螺距
40——分度頭定數
Z1、Z3——主動輪齒數

表2 對造成誤差產生的各因素分析

圖2 投影尺寸計算

圖3 偏移量計算

表3 新計算方法試驗數據
Z2、Z4——被動輪齒數
(5)分度計算

式中:
n——手柄轉數
θ——所需轉動角度,°
3.2 優化工藝
加工第二個側面時,不再按照計算角度旋轉,而是按照“按上口尺寸劃線、用刀具找線、保證上口尺寸”的方法旋轉。這種方法本身,不僅理論上相當于按照計算角度旋轉,而且跳過許多中間環節,有效進行了誤差轉移(見圖4)。
3.3 新工藝方法實踐
按照新的計算方式,進行若干次試驗,誤差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產生的誤差由以前的0.8~1.0mm下降至0.1~0.4mm(主要分布在0.1~0.3mm),誤差明顯減少。誤差方向由以前的僅下口超差,變為上口和下口均有少量超差情況,誤差方向較隨機,較之前的方式有了較大的改善(見表3)。

圖4 優化后的方案
(1)在加工工藝、設備刀具、操作人員不變的情況下,計算方法與反向旋轉是影響旋流槽寬度誤差的主要原因。
(2)計算中按照法向尺寸偏移產生的誤差較小,類似件均可采用該計算方式以減小加工誤差。
(3)該計算方式較原方法有了較大改善,有效保證了頭部旋流槽在燃燒器中所起作用。
[1]成勝.變導程螺旋線圓柱凸輪的加工誤差研究[J].機械工程師,2008(4).
[2]王虎勤.基于SolidWorks的刀具螺旋槽的模擬加工分析[J].金屬加工,2010(18).
[3]許蘢,胡劍.加工螺旋槽的成形銑刀輪廓數學計算編程及建模仿真[J].工具技術,2010(7).
[4]天津大學.機械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TQ172.625.3
B
1001-6171(2014)02-0052-03
中材(天津)重型機械有限公司,天津300400;
2013-07-13;編輯: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