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東
江蘇消防總隊常州支隊鐘樓區大隊
油田聯合站及站內消防系統的建設
周曉東
江蘇消防總隊常州支隊鐘樓區大隊
油田聯合站是油氣田運輸和集中處理的核心系統,容易受到高溫爆炸的影響。油田運輸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生產工藝是集油水分離、污水處理、原油天然氣運輸等多個工藝過程的綜合。建立動態的消防管理體系是通過動態評價來實現對整體環境的檢查,也是對聯合站體系比較客觀的評價。動態體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聯合站的消防水平,可以保障油田聯合站的安全運行。動態管理體系可以在第一時間對聯合站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發現消防工作中的漏洞。聯合站引入此體系就能夠實現消防系統的升級改變,為安全生產打下基礎。
油田聯合站;油氣運輸;消防系統;安全管理
油田聯合站是轉油站的一種,又叫油氣田集中處理聯合工作站,其可視為一小型的生產基地,是對原油開發利用的工作基站[1]。油田聯合站是原油處理系統中的關鍵部分,其功能主要包括油氣集中處理、油田注水、污水回收、供電、變電等。
油田聯合站是油氣田運輸和集中處理的核心系統。油田運輸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生產工藝是集油水分離、污水處理、原油天然氣運輸等多個工藝過程的綜合。在工作站中,其主要目的是完成對原油到商品用油的轉化。
聯合站可以稱為一級危險場所,容易受到高溫爆炸的影響,在油氣田中起到至關作用,而且系統之間緊密聯系,在系統運行過程中流程多變、關系復雜。設計出更好的聯合站,有利于避免事故的發生。
通過對國內外油氣集輸及處理系統指標對比發現,國內油氣集輸系統的能耗遠遠高于國外水平,是油田節能的重點對象。
1997年6月20日,中國油建總公司在新疆塔克拉瑪沙漠建成塔中四聯合站系統工程。此工作站不僅擁有基礎的聯合站工作系統,還有近百塊自控儀表,更重要的是六臺引進的機泵安裝合格率達百分之百,分項工程優良率也達到百分之百。塔中油田聯合站對我國油田聯合站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它是我國第一座具有國際化水平的沙漠中聯合站。新疆地區地勢險惡,聯合站又處在流沙腹地,工程建設難度非常大。
各國專家學者對我國的塔中油田聯合站評價極高,該工程在2000年榮獲國家建設行業的最高榮譽。在此之后塔中油田聯合站的建設還在繼續。
3.1 聯合站消防系統現狀及發展
目前,我國油田聯合站的消防系統還不是很完善,主要采用了PLC系統進行聯合站的管理。油田聯合站的特點是占地面積大,地勢險惡,而且需要大量工作人員進行巡視安檢工作,一旦出現火災需要人工來滅火,生產成本高,資源消耗嚴重,效率極低而且容易造成極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的傷亡。PLC系統是非常適合聯合站的消防系統,而且此系統可以無限制地進行擴容,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2]。
3.2 消防系統的體系建立
建立動態的消防管理體系是通過動態評價來實現對整體環境的檢查,也是對聯合站體系比較客觀的評價。動態體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聯合站消防水平,可以保障油田聯合站的安全運行。這個體系還能及時發現油田消防系統中出現的安全問題。動態管理體系可以在第一時間對聯合站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發現消防工作中的漏洞,聯合站引入此體系能夠實現消防系統的升級改變,為安全生產打下基礎。
3.3 加強安全員的安全意識
在我國油田聯合站中,安全工作是要按照工作條例進行工作檢查,由此可以避免很多安全事故的發生。但是現在隨著能源消耗量的增大,聯合站的工作量也隨之增大,安全員的工作量也增大,在這過程中難免會有疏忽,或者有些地方的聯合站并沒有建立安全規章制度。應加強消防安全員的安全意識,以此來提高聯合站的安全使用和生產年限。
3.4 加快消防安全系統的新技術應用
如上文所提到的PLC消防安全系統,聯合站需要將此系統不斷進行更新和完善,消防部門要加強對原有老技術的更新以及對消防設備的更新和改進[3]。通過技術的創新和設備的更新,可以提高消防系統的科技含量,這是實現油田聯合站的高級消防化的保障。在這過程中,消防部門應該意識到前線工作人員的重要性,并加強跟前線人員的技術交流和經驗交流,以保障油田聯合站的工作需求,促進聯合站的安全生產。
油田聯合站是我國能源應用和開發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聯合站的工作環境不能保障,對經濟建設將造成重大影響,因此現代的消防安全系統研究工作對生產安全有著重要意義。為了加快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保護人民安全和財產完整,現代油田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應該擔負起重要的責任。通過科學、有邏輯的動態系統和完善的管理機制,解決現有的安全問題,才能實現油田聯合站使用的最終目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加強油田聯合站建設是油田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1]杜海洋.測井技術在油氣田勘探開發中的應用[J].科技與企業,2012(6):124.
[2]鄭學志.油罐滅火系統的設計與應用[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1999.
[3]孫慧,任曉峰,孫志鵬,等.原油儲備庫消防安全監控系統的設計[J].油氣田地面工程,2012,31(1):36-37.
(欄目主持 李艷秋)
10.3969/j.issn.1006-6896.2014.8.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