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興安 大慶油田設計院
溫厚高速穿越是西氣東輸二線南昌—上海支干線管道工程的穿越工程。南昌—上海支干線西起南昌東至上海,沿途經江西鷹潭、上饒,浙江金華、衢州、杭州、嘉興到達上海市,長約884.3 km,設計輸氣能力100×108m3/a。穿越套管長度為62m,采用鋼承口型鋼筋混凝土套管。
第一次穿越施工時,頂進約34m時公路路面發生塌陷,由于地質條件考慮不足,頂管工作井采用的是鋼制沉井,工作井所處位置地下水位高,地質為粉砂,整個土體支撐力差,鋼制工作井自身質量較輕且密閉性有一定缺陷,造成在頂進過程中沉井支撐力不足。當液壓油缸推進砼套管時工作井整體后移約1m,在頂進時使得液壓油缸推力無法全部作用于向前推進砼套管,大部分推力被分散到井體,使得砼套管頂進速度過慢。頂管機前端流砂質土流量大于頂管機吞吐量,形成前端土體空洞,造成高速路面沉降量超出控制范圍。隨即停止頂進施工,對路面采取了注漿填堵等加固處理,防止路面的進一步塌陷。
再次頂管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按有關方面的要求將穿越位置水平向東平移至原頂管6m。為減小因頂管對路面的影響,縱向向下加深了1.5m,工作井采用鋼筋混凝土沉井,套管頂部至覆土層為2.7 m,套管頂部至高速公路路面6.9m。
穿越點穿越地層為粉砂,根據此處地質特點并吸取教訓后,決定該處穿越采用封閉式壓力平衡頂管機施工。該頂管機具采用的是銳角刃口擠壓式切削土體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持挖掘斷面土體的穩定,對所頂進套管外壁周圍的土體擾動比較小。該機頭取消了刀盤后使得切削斷面直徑基本等同于砼套管外徑,頂進后壁外土體與套管空隙小于1.5 cm,有效地控制了土體形成空隙造成的路基下沉。
根據管子直徑,選擇寬4m,高2.5m,厚70 cm,外側以預制鋼后背為模板,兩側支模,內澆鋼筋混凝土的后背墻,頂進主油缸選用200 t行程為2m的油缸,共4臺。把總推力、工作井所能承受的最大頂力及混凝土套管軸向允許推力進行比較,取最小值作為油缸的總推力。工作井設計允許承受的最大頂力為500 t,套管軸向允許推力777.2 t,主頂油缸選用4臺200 t(2 000 kN)級油缸。每只油缸頂力控制在100 t以下,可以通過油泵壓力來控制,油缸總推力400 t。因此無需增加額外的頂進系統即可滿足要求。
為保證安全完成此次頂管穿越,確保溫厚高速安全,頂進過程中監測控制路面沉降,確保路基安全,設三級風險值。達到預警值(6.7mm)時應引起關注,加密監測次數;達到報警值13.3mm時,加強注漿量并調整漿液密度,增大泥漿的支撐力;當沉降值達到20mm時,立即停止頂管施工,將頂管機密封艙關閉,并將頂管機頂進自然土體內,保證密封艙內的土壓力高于艙外自然土體壓力,確保沉降不會延續,保證路基安全。同時采取壁外注漿進行泥漿置換,固化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