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從大數據到大監督
●李丹
大數據時代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理念上的革命和管理上的創新。作為政府的經濟管理部門,財政不僅是公共資金的管理中心,也是數據信息的集散中心。以“金財工程”為基礎的財政信息系統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比較成熟和完善。同時,在政府各部門中,財政部門掌握和生產的數據既具有較高的完整性,也兼具較高的準確性。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不僅使財政的“大數據”管理成為可能,更為實施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大監督”奠定了基礎。
從北京市門頭溝區的情況看,目前財政部門的業務管理系統主要包括三大核心模塊,即部門預算系統、預算執行系統和集中核算系統。從管理的體系看,三個模塊自成體系又相互銜接,形成了財政管理的完整鏈條。
三大模塊的運行產生了海量的財政業務數據,構成了財政“大數據”的基礎,其內容涵蓋了政府各部門的基本信息、財務信息和業務信息,并且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真實性,財務核算的嚴謹性決定了財政信息必須真實準確;二是復雜性,既有財務數據,也有業務數據;三是多樣性,既有靜態信息,也有動態信息(國庫支付);四是延續性,既有當年數據,也有歷史數據;五是分散性,各預算單位信息分散在各個模塊,沒有自成一體。財政管理的基礎是數據管理,其關鍵在于對數據的分析應用。
依法理財是實現公共財政目標的基礎。以財政業務數據為基礎,構建全口徑、全方位和全過程的財政大監督工作體系,開展多部門、多角度和多主體的監督,是實現依法理財的制度保障。
一是以單位基本信息為基礎,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單位部門預算基本信息庫,不僅收錄了單位的基本情況,同時還包括人員的基本信息以及單位固定資產信息,這些信息是編制部門預算的基礎。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加強對預算單位基本信息的核查,確保其真實性和準確性,是提高部門預算編報質量的關鍵。
二是以部門預算信息為基礎,進行全口徑預決算監督。財政管理的核心是預算管理,預算管理的基礎是部門預算。通過部門預算數據,不僅可以了解單位的收支情況,也可以掌握單位的業務活動開展情況。加強全口徑預算監督,需要加強對包括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的數據分析核查。同時,通過預算和決算信息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預算編制和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
三是以國庫支付信息為基礎,實施預算執行動態監督。國庫支付系統承擔了預算執行功能,支付信息直接反映了預算單位的支出行為和資金流向,依托國庫支付動態監控系統,可以實現對預算單位的實時監督,及時發現和制止違規支出行為,確保預算執行的剛性。
四是以項目預算信息為基礎,開展單位項目績效監督。部門預算系統的項目庫,囊括了各預算單位申報項目的基本情況和績效目標。通過分析項目數據,不僅可以掌握單位工作重點和動態,也可以對照項目的績效目標實現情況,實施對單位的績效監督。
五是以采購預算信息為基礎,開展政府采購工作監督。政府采購預算,反映了單位在預算執行中需要履行政府采購的項目情況,對照政府采購的要求和預算單位政府采購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情況,可以實現對政府采購執行情況的監督。
除此之外,通過對財政業務數據的充分挖掘,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創新財政監督工作:一是以全局性數據綜合分析為基礎,發現普遍性、傾向性問題,主動調整財政監督新思路;二是建立個體化數據分析模型,查找預算單位個性化、苗頭性問題,量身定做監督方案;三是加強對財政監督案例的分析歸檔,積累形成財政監督的歷史數據庫,從中歸納總結財政監督規律,指導今后的財政監督工作。
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大監督,使財政監督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不僅可以解決財政監督的滯后問題和被動問題,也使財政監督的定位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發力更加精準。在財政管理體系中,財政監督具備了財政業務全覆蓋的優勢條件,使得建立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全員參與、全程控制、全面覆蓋、全部關聯”的大監督機制不僅必要而且成為可能。
為此,需要著力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要進一步提高財政數據的準確性,通過各業務模塊數據信息的比對,提高數據的關聯性,糾正相關數據的差錯;二是要進一步加強數據的歸集整理,將發改、稅務、統計等政府部門的相關數據整合到財政業務系統中,使數據更加全面完整;三是要注重數據的分析應用,充分挖掘數據潛藏的價值,不僅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科學性,同時也可以依托信息技術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四是要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財政監督干部既要了解財政業務,又要熟悉數據庫管理,才能真正實現從大數據到大監督的跨越。
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進程中,財政的大數據意識顯得非常重要。數據承載了事實,用數據來說話,不僅體現了財政管理的精細化,同時也是理性精神的一種表現。大數據時代,我們需要樹立“大財力”觀,不僅資金是政府的可支配財力,數據同樣也可以成為財力,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挖掘和利用,如何用它來改變我們的思路,改進我們的工作。■
北京市門頭溝區財政局財政監督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