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琳

愛迪生:瘋狂的動物虐待者
1884年,尼古拉·特斯拉搬到紐約,與愛迪生會面,后者當時已經(jīng)因為其低壓直流電而享有盛譽。特斯拉認為高壓交流電的性能更為優(yōu)越,提議制造一臺交流電機,但是愛迪生認為這太危險。相反,愛迪生承諾,如果這位新移民能夠改進他的直流發(fā)電機,他將獎勵給他5萬美元。
在辛苦忙碌了幾個月并且取得重大進展之后,特斯拉找愛迪生要自己的酬金,不料愛迪生卻回答他說:“當你變成一名完全意義上的美國人的時候,你就會懂得欣賞一個美式笑話了?!碧厮估顺隽恕瞧哿栊袨椴]有結(jié)束。
喬治·威斯汀豪斯購買了特斯拉的專利,并且成為交流電及其廣泛應用的先驅(qū)。而完全投身于直流電的愛迪生卻開始針對交流電發(fā)動了一場宣傳攻勢。這場攻勢是冷酷無情的:他想證明交流電的高壓對于公共應用來說過于危險,于是他和他的支持者們開始公開對動物實施電刑——對象包括流浪狗和流浪貓,牛和馬,甚至大象。
理查德·歐文:極端的利己主義者
19世紀的自然學家歐文因為其對科學的多項貢獻而著稱——他是出色的古生物學家,創(chuàng)造了“恐龍”一詞。但對于同輩人來說,他卻是個著名的“混蛋”。對他的評價包括“自負、傲慢、充滿嫉妒心和復仇欲”,這些評價只是所有惡評中的冰山一角——總之,他是一位徹頭徹尾的極端利己主義者。
與同事、古生物學家吉迪恩·曼特爾的宿怨只是他的“劣跡”之一。他們最初的合作關系偏離了正軌:他們在公開出版物中樂此不疲地進行著競爭,試圖取代彼此成為最卓越的恐龍發(fā)現(xiàn)者。據(jù)一些人說,歐文整個職業(yè)生涯都嚴重依賴曼特爾的工作,但是因為他的過度自大,他從來都不愿意承認這一點。
1844年,歐文因為一篇論文被皇家學會授予“皇家獎章”,但是在曼特爾看來這篇論文錯誤百出。1848年,曼特爾發(fā)表了一篇論文來闡明這些錯誤,歐文則以極端憤慨的攻擊性言論進行了回擊。次年,曼特爾自己也被提名獲得“皇家獎章”,歐文甚至試圖說服委員會不要向他頒發(fā)這一獎項。
曼特爾并非遭到歐文辱罵對待的唯一對象,還有一組受害者是查爾斯·達爾文和他的“斗牛犬”托馬斯·亨利·赫胥黎。歐文試圖阻止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的發(fā)表,他撰文稱人類與猿毫無關聯(lián)。在達爾文的著作出版之后,歐文發(fā)表了一篇匿名的、長篇大論的尖銳“討伐”文章。
威廉·肖克萊:飽受詬病的名利追逐者
肖克萊是將硅帶入硅谷的人。他是物理學家、發(fā)明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是……
1936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之后,肖克萊加入了貝爾實驗室。二戰(zhàn)后,貝爾實驗室讓肖克萊負責一支團隊研究半導體材料,他們認為這種材料能夠取代效率低下的真空管來控制電流。
肖克萊試圖制造出這樣一種設備。在數(shù)月的實驗、錯誤和艱苦努力之后,他的兩名同事——約翰·巴丁和沃爾特·布拉頓獲得了成功,在1947年做出了第一個功能晶體管。當肖克萊知道自己的名字沒有出現(xiàn)在發(fā)明專利中后,他大發(fā)雷霆,最終貝爾實驗室投降,將他的名字加上。在之后的多年時間里,他一直被稱作晶體管的發(fā)明者——有時甚至是唯一發(fā)明者。
對他來說,這些并非實至名歸的聲譽甚至還不夠。1956年,他在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開辦了自己的半導體公司。據(jù)《洛杉磯時報》報道,他吸引和雇用了一支出色的科學家團隊,但是不久他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他公開將有博士學位的人解雇或是降職從事較為低等的生產(chǎn)工作。當年11月,肖克萊和布拉頓、巴丁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萊布尼茨和牛頓:爭斗幾十年的“冤家”
今天,公眾輿論似乎將微積分的發(fā)明歸功于牛頓和萊布尼茨兩人。但是,背景故事要復雜得多。牛頓獨立研發(fā)微積分的時間要比萊布尼茨久。
17世紀70年代,牛頓和萊布尼茨致力于各自微積分版本的研究??屏炙购秃嗬W爾登堡都鼓勵牛頓寫信給萊布尼茨。萊布尼茨的回信“有些謹慎”。在牛頓寫回信的時候,好奇的萊布尼茨在倫敦進一步追蹤其競爭對手的研究。他一路追查,最終看到了科林斯手中的牛頓研究成果。
歷史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解讀牛頓給萊布尼茨的回信:有人說牛頓的態(tài)度很友好,他分享了自己的成果并且為萊布尼茨提供了幫助;有人則認為他表現(xiàn)得有些偏執(zhí)和警惕。
1684年,萊布尼茨發(fā)表他的著名論文時,絲毫沒提牛頓的貢獻。1699年,二人的爭斗開始了。牛頓的一名好友公開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牛頓是第一位、而且在很長時間內(nèi)是最資深的微積分發(fā)明者……至于萊布尼茨,第二位發(fā)明者,是否從他身上借鑒到了什么,我更樂于讓那些人看過牛頓信件的人對此進行評判?!?/p>
5年后,牛頓出版了《光學》和《求積術(shù)》。萊布尼茨次年匿名對著作進行了評價,他所傳遞的信息有些居高臨下和虛偽的意味:感覺就像稱贊牛頓發(fā)現(xiàn)了另一種能夠?qū)崿F(xiàn)他已經(jīng)做到的事情的方法。
牛頓其后得知了萊布尼茨對于《光學》的傲慢匿名評論,他的憤怒情緒被激發(fā)了。牛頓將自己標榜為“首位發(fā)明者”,而且希望歷史能夠銘記這一事實。
另外,從18世紀起,牛頓開始被認為是現(xiàn)代科學家時代首屈一指的最偉大的人,牛頓的名字一直是科學的代名詞。但是,牛頓的真實面貌其實并不完全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一切都源于一個神秘的箱子——牛頓的“黑匣子”,這個大箱子里,保存著許多證據(jù),這些證據(jù)告訴后人,曾經(jīng)占據(jù)和完全吸引著牛頓那顆熱情和智慧的心靈的東西到底是什么。
人們被“黑匣子”里的東西驚得目瞪口呆,那些證據(jù)表明,牛頓當時潛心研究的是長生不老藥和廢金屬向黃金轉(zhuǎn)化的方法。秘密著作的另一大部分是他推想和求索的宇宙的秘密真相——所羅門神殿的力量、圣經(jīng)啟示錄、丹尼爾之書和關于教會歷史的數(shù)百頁論述。
費因曼:愛出風頭的多情種
諾貝爾獎獲得者費因曼在生活方面浪漫多情。他喜歡坐在酒吧內(nèi)做科學研究,當那酒吧被控妨礙風化而遭到取締時,他上法庭辯護;他的桑巴鼓造詣很高,巴西嘉年華會需要領隊貴賓,本來預定的大明星缺席,臨時由費因曼取代,他引以為豪;他一向特立獨行,以不負責任聞名。
1986年,“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發(fā)生了災難性的爆炸,費因曼加入了負責調(diào)查工作的羅杰斯委員會,并賦予它科學上的權(quán)威性。然而費因曼的調(diào)查方式很快就跟委員會產(chǎn)生了分歧。費因曼一度違背委員會主席的意愿,直接去跟設計、制造、操作航天飛機的技術(shù)人員和發(fā)射人員交談。收集到有關航天飛機史上遇到的所有問題的第一手資料。他確信爆炸是由橡皮環(huán)設計不合理引起的。他用富于戲劇性和說服性的方式演示了寒冷天氣對橡皮圈的影響,他的發(fā)言搶盡了委員會的風頭,這是典型的費因曼作風。